巡航导弹指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用于攻击地面目标的导弹。它可以装核弹头,也可以装常规弹头。目前使用常规弹头的巡航导弹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空袭兵器。
巡天飞将——V-1导弹
性能数据
弹径:0.82米
弹长:7.6米
发射重量:2180千克
飞行速度:402千米/时以上
飞行高度:2000米
最大射程:370千米
首演惊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4年的6月,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被盟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日本东京已经成了美军轰炸机来去自如的地方;在欧洲战场,苏军大举反攻,德军只好被动地进行防御。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正式开辟了第二战场,势如破竹地向欧洲腹地推进。轴心国中的意大利早已投降,被战争折磨得身心疲惫的人们似乎看到了这场残酷屠戮的尽头。然而丧心病狂的希特勒贼心不死,他打算用最后的神秘武器垂死一搏。
6月13日凌晨,几颗明亮的火球从欧洲大陆的沿海飞快地扑向英伦三岛,带着奇怪的“嗡嗡”啸叫扎向英国的首都伦敦。伦敦南部潘斯德·首什地区正在甜梦之中的人们被凄厉的空袭警报声惊醒,紧接着便听到几声猛烈的爆炸,然后是照亮了黎明前夜空的大火。英国空军的雷达捕捉到了这次空袭的“敌机”,雷达观测站的观察员发现德国人出动了一种新型“高速飞机”,当时的雷达没有跟踪住这个目标,而英国海军的一艘鱼雷艇上的船员却用眼睛看见了“一道醒目的火焰”掠过海峡。英军在德国“飞机”坠毁的现场只看到爆炸后留下的深坑和一堆烧焦的碎片,根本没有什么飞机的残骸。确实也不可能有什么残骸,因为它不是德军的战机,而是德军的秘密武器——V-l导弹。这些V-l导弹是从法国北部的埃斯丹发射的,在埃斯丹附近驻扎着德军的第155高炮团。说是高炮团,但这支德军部队没有一门高射炮,它实际上是V-1导弹的发射部队,是在1943年夏开始组建训练的,共有64个发射小分队。加满燃料的V-
1导弹静静地躺在带有滑轨的
轮式发射架上,点火之后发出巨大
的轰鸣声,在滑轨上高速向前滑行加速,在导轨末端达到每小时402千米的最小飞行速度后升空,拖着耀眼的火焰在空中逐渐加速,向预先设定的目标伦敦泰晤士河上的著名建筑塔桥飞去。在V-1导弹的机鼻处有一个风驱动的带动计数器来计算飞行距离的叶轮,当计数器达到了预先设定的飞行终止值时,V-l导弹便在引发引信的同时向下高速俯冲。
连续打击
从1944年6月13日夜德军发射V-1导弹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英国的导弹攻击,从6月15日晚开始,在24小时内先后向伦敦发射了244枚,向南安普敦发射了50枚。后来发射V-1导弹的总数量越来越多,到6月18日为第500枚,21日为第1000枚,29日为第2000枚,7月22日为第5000枚……整个7月份仍然在不停地发射,到8月2日达到了攻击的最高密度,在这24小时内,155高炮团在38个发射架上一共发射了316枚V-1导弹,大约107枚导弹落在了伦敦市区。德军发射的所有V-1导弹都把泰晤士河上的塔桥作为预定目标,经过了40天的攻击,终于在8月2日这天,第一次击中了塔桥,希特勒寄予厚望的V-1导弹的精确度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尽管V-1导弹的精确度不高,但接连不断的打击给伦敦的市民带来了空前的恐慌,四处乱飞的导弹也确实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面对速度很快的V-1导弹,丘吉尔的科学顾问彻韦尔男爵满心烦恼地说:“就是这只老鼠,使整个大英帝国都在经受着痛苦的折磨。”
让英国人烦恼不已的V-1导弹是一种采用惯性制导的巡航导弹,使用的是二战中最为先进的火箭技术。德国人对火箭技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的20年代,早在1928年,德国人保罗·施米特就开始研究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到了1934年,施米特和G。马德林一起提出了用这种发动机做“飞行炸弹”的方案,而且于1939年做出了样机,但射程太近、精度不够和过高的成本使它半路夭折。德军在不列颠战役中铩羽而归,痛感自己的护航战斗机的航程太短,下决心发展远程空中打击力量。于是希特勒下令加快火箭技术的研制进度,并在波罗的海的乌采顿岛上修建了用于火箭试验的佩内明德试验场。1942年6月,由德国空军工程师勃列埃领导,在佩内明德开始进行V-1导弹的研制工作。到了12月,布劳恩等人研制的飞航式火箭获得成功,这种火箭被命名为V-1导弹。
V-1导弹是世界上第一枚飞航式导弹,总质量2200千克,弹长7.6米,最大直径0.82米,翼展5.3米,使用脉冲式喷气发动机,战斗部装药850千克,以400到60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射程可达370千米,飞行高度2000米。发射时用弹射器弹射升空,然后按预定弹道自动操纵导弹飞行。参数进行比较,以控制导弹的飞行。V-1导弹上装置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在飞行时总是发出“嗡嗡”的低颤音,因此盟军又把它称为“嗡嗡弹”。
灵活应对
盟军统帅部不仅没被V-1导弹驱逐到希特勒的谈判桌前去,反而更加下定决心与V-1这个魔鬼战斗到底。在英伦三岛上,盟军建立起了三道防线,与V-1导弹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导弹与反导弹的大战。首当其冲的是盟军的“喷火”XIV、“飓风”V、“野马”III等活塞式战斗机。对付时速高达600千米的V-1导弹,活塞式战斗机必须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飞行速度,为此盟军将士想尽了办法,拆掉飞机的装甲,使用汽油,甚至把后视镜去掉,打磨掉机体油漆,最大限度地提高盟军飞机的航速。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下,盟军飞行员开始了英勇的飞机拦截导弹的战斗,在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改变了常规的尾追战术,采用了用战斗机尾流使导弹失去平衡的战术,随后用机翼挑翻V-1导弹的大胆战术也被发明了出来。在这场飞机对导弹的传奇大战中,出现了许多功勋卓著的飞行员,英国战斗机中队长J。伯瑞一个人就击落了61枚V-1导弹,击落十枚以上的有数十人。
高射炮是飞机后面的第二道防线。盟军为了避免高射炮误伤自家飞机,划出了一条分界线,高炮和飞机各有各的反导弹区域,飞机不准越过分界线。同时,为了赢得更多的防御时间,盟军把高炮和雷达向海岸方向前移,只用了不到1周的时间就建立起新的防线。盟军极为重视这道实际上的最后的防线,增设了上百套新型雷达,以及大量的重型高炮、轻型高炮和火箭发射器,极大地提高了高炮的拦截成功率。1944年8月27至28日,97枚V-1导弹进入高炮防线,对空火力打红了半边天,有90枚V-1导弹被击中,只有7枚导弹漏网。
在反导弹战斗中,盟军还使用了最原始最简单的手段,以气球组成了第三道防线。最多时达到2000多个气球。盟军在气球之间用绳子结成网,后来又加上了阻力伞,它在V-1导弹撞到网上后立即打开以增大阻力,无奈的德军只好在导弹的弹翼前安装上了绳网切割器。三条防线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打到英国的7488枚导弹中,战斗机击落1846枚,高炮击落1878枚,气球拦阻231枚。被击落的3955枚导弹,占总数的53%左右。
盟军不仅建立了三条有形的防线,还动用了一条看不见的防线,英国军方根据专家的建议,通过特工人员和各种渠道向德军提供导弹“飞过了目标”、“打偏了”等假情报,德军被这些假信息迷惑了,便根据这些情报不断调整发射单元,把大量的导弹打到了伦敦的荒郊野外。
盟军还主动出击,对德军发射基地进行的连续不断的空中打击。德军导弹发射基地多数集中在距法国海岸16至56千米的地带,加莱地区的导弹发射基地是对英国进行导弹攻击的主要发射点,也是盟军空中力量打击的重点。尽管德军造了许多假发射阵地,转移了盟军大多数的攻击,只受到轻微损失,但盟军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使德军的地面发射基地遭到极大的限制。尽管盟军对陆基发射基地的打击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成功地切断了德军的铁路和公路运输,使得发射部队经常处于“断粮”的状态。为了保持导弹袭击的力度,达到迫使英国求和的战略目标,德军又使用了空中发射的V-1导弹。
激战正酣
担负空中发射任务的是经过特别改装的第三KG中队的亨克尔He-111s型轰炸机,V-1导弹2.5吨的重量使一架轰炸机只能外挂一枚V-1导弹。轰炸机执行任务时,为了避开英国的海岸雷达的监测,只能在90米以下的高度飞行,当飞行到预定的发射地点时,轰炸机转向爬高发射。发射成功后立即脱离,以大坡度向下俯冲,然后转弯机动,以求离刚刚发射的导弹越远越好。因为在导弹脱离飞机的10秒钟之后脉冲喷气发动机开始工作,发动机喷出的尾焰如同耀眼的大火炬,能把四周几平方千米的天空照得像白天一样明亮,如果轰炸机不尽早飞出这片空域,极容易被盟军的战斗机发现并击落。德军的空射导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德军撤离法国后到战争结束这段时间,德国对英国有威胁的攻击手段只有空中发射导弹。英国对V-1导弹给自己造成的巨大威胁深恶痛绝,一发现德军装备了空射导弹,就马上组建夜间航空队截杀发射导弹的德机。英军的“蚊”式侦察机穿梭于德军机场上空和德军有可能发射导弹的空域进行侦察,而“蚊”式夜间战斗机则升空待命,随时准备打击敢于进犯的德国轰炸机。
丧失了制空权的德国空军利用一切机会升空作战,当9月16日晚北海上空乌云翻滚、细雨霏霏的时候,德军15架涂满黑黑夜战保护色的轰炸机偷偷从德国北部的机场起飞,超低空飞行,在恶劣天气的掩护下深入到泰晤士河出海口,成功发射了9枚空射V-1导弹后毫发未伤地返航回到德国。
德军利用伪装不但保护了自己,还让盟军上了大当,令美军损失惨重的“阿佛罗狄忒行动”就是被德军诱导出来的。诺曼底登陆之前,英国空军侦察到法国西海岸加莱地区有大量的V-1导弹发射基地后,费时半年,扔了上万吨的炸弹,可德军的水泥工事还顽强地存在,英军只好向美军求援。
美军在这次代号“阿佛罗狄忒”的行动中,使用了装有爆炸威力大,但极不稳定、安全系数低的铝末混合炸药,装运炸药的是无人驾驶轰炸机,但这种飞机不能全程无人驾驶,必须由驾驶员驾驶到目标上空,驾驶员跳伞离机后再由随行的母机遥控这架飞机俯冲轰炸目标。可在两次行动中铝末炸药都提前爆炸,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损兵折将也没完成任务,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阿佛罗狄忒”没有给美军带来好运。直到诺曼底登陆以后,盟军攻占了加莱地区才发现导弹基地早已是一片废墟上,那些“水泥工事”其实不过是炸了再布置,布置完了再炸的伪装的工事,而德军真正的发射阵地早已改成了移动发射装置。1945年5月8日德军无条件投降前不久的3月28日,最后一枚V-1导弹落到了伦敦市的切尔斯哈托街,以后V-1导弹才告绝迹,二战中惊心动魄的导弹大战结束。在这场导弹大战里,德军最先打击的是英国东南部地区,从1944年6月13日到9月4日共发射了8600多枚V-1导弹。后来随着战局的变化,德军的攻击重点转向欧洲大陆其他盟军目标,从1944年9月4日到1945年3月30日,又发射了近12000枚V-1导弹。
意义非凡
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技术条件,V-1导弹的精度不高,飞行速度也较慢,不是打到偏离目标很远的地方就是被拦截。空射的V-1导弹更差,不仅命中精度比地面发射的导弹低得多,还有30%到50%的导弹在空中发射后不久就坠毁了。尽管如此,还是有少数导弹命中了人口密集区,造成很大的伤亡,1944年6月8日,距白金汉宫仅400米的皇家近卫队教堂被V-1导弹击中,121名参加礼拜者身亡。1945年3月8日,有一枚导弹击中了伦敦市的史密斯菲尔德市场,233人身亡。德军的V-1导弹给伦敦和其他地区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恐慌,仅伦敦就有80至150万人被迫疏散。
血与火交融的战争史,也是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最新的科技成果最先用于战争是人类的悲哀,V-1导弹作为杀人武器是人类的不幸,但就是在这种血腥的武器上闪现着人类的聪明智慧。单纯从武器的角度来看,V-1导弹具有成本低、能大量使用、不受天气和时间限制、速度快、接近高度低、难以发现和拦截的优点,最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以往的战争模式,首开人与人不见面的远程打击战法,标志着一场军事革命的开端。
即使过去了几十年,V-1导弹的影响依然存在,且不论其嫡派子孙“战斧”式巡航导弹如何如日中天、威风八面,就连美国军方正在秘密研制的新型高空侦察机,有些专家认为其发动机就是以二战时德国的V-1导弹为原型,采用了V-1导弹的“脉冲爆震波”发动机技术。正是因为装备了依靠气体混合物的爆震波来压缩燃料、氧化混合物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这种传言中的美军新型飞机的速度可达六倍音速,英国武器专家斯威特尼甚至言之凿凿地宣称这种飞机的速度也许能达到八倍音速。
“战斧”巡航导弹
性能数据(BGM-109C型)
弹长:6.25米(带助推器)
弹径:0.52米
发射重量:1452千克
战斗部重:454千克
最大射程:1300千米
最大速度:0.72马赫
“战斧”巡航导弹是美国的明星武器,于1982年开始服役,军用代号BGM-109.至今共发展了A、B、C、D、G5个型号,目前美军装备的主要是海基对陆常规攻击型BGM-109C和BGM-109D。“战斧”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首次投入实战使用,是美军进行第一轮远程打击的主力兵器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大多部署在海军的水面舰艇和核潜艇上,可以从目标区1000千米外发动攻击,命中精度通常能保证在10米之内,靠的就是先进的复合制导系统。它的基本导航系统是惯性制导,再通过地形匹配系统,将飞行路径全部预先设定,飞行中靠GPS卫星导航不断修正航向,最终通过数字景象对比精确地寻找到预定攻击的目标。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发射了228枚“战斧”巡航导弹,击毁目标的成功率达到了85%。到1998年的科索沃战争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时,“战斧”导弹的发射数量更达千枚之多,库存几乎告罄。人们通过发达的现代媒体频频看到“战斧”巡航导弹从海面舰艇上拖着长焰腾空而起,在低空山谷间穿行,准确地击中目标爆炸——“战斧”俨然已成为现代高科技武器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