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起,连续奋斗了7个昼夜,每天只有不到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大家都毫无怨言,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公司能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北美公司负责人到达香港时,设备调试工作正好完毕,李嘉诚连水也没顾上喝一口,就把余下的工作交给副手负责,自己驱车赶往九龙启德机场迎接这位北美大客商。
港岛与九龙之间,隔着一条维多利亚海峡。那时还没有海底隧道,港岛到九龙不通汽车。为表示诚意,李嘉诚便驱车乘汽轮渡过海峡前往启德机场。
在这位大客商到来之前,李嘉诚早已在港岛希尔顿饭店为他预定了最好的房间。等客人上了车,李嘉诚就问:“您是先住下休息一下呢,还是先去我们的工厂参观?”
这位美商也是个急性子,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先去厂里看一下了。”
李嘉诚不得不调转车头,朝北角方向驶去。李嘉诚真有点后悔,不该多问这一句。他心中忐忑不安,设备刚刚调试完毕,员工刚刚上岗生产,会不会出现问题?
汽车驶近工业大厦,李嘉诚停下车为美商开门,当他听到熟悉的机器声响以及芳香的塑胶气味时,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美商在李嘉诚的引领下,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之后,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称赞道:“我在动身前认真看了你的宣传画册,知道你有一家不小的工厂和较先进的设备,但想不到规模如此之大,设备这么现代化,生产管理这么井然有序。我并不想恭维你,你的厂完全可以与欧美的同类厂家媲美!”
李嘉诚兴奋不已,对他说:“感谢你对本厂的赞誉。我能够向你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限。你已经看过了我们的报价单,如购货批量大,价钱还可以更低。总之,我们的信誉,请你们绝对放心。”
“好,我们现在就签合同。”美国人就是这么性急而爽快。
双方在愉快而友好的气氛中签署完协议之后,李嘉诚又亲自驾车送他去希尔顿饭店休息。临别时,李嘉诚诚恳地对美商说:“明天我来接你,陪你去参观另几家塑胶公司。”
美商依然是直言快语:“不必去了,我倒想请你做我的向导,去参观中国寺庙。我知道你的内心其实并不希望我参观其他厂,你想做我们的独家供应商。”
李嘉诚的冒险换来了丰硕的回报。这家北美公司从此成了长江公司的大客户,每年的订单都以百万美元来计算,李嘉诚又得以稳赚一大笔。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通过这家大公司,李嘉诚获得了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并最终与其发展成为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也为长江公司进军海外架起了一道桥梁,并为其后来成立跨国公司创造了条件。
这次成功使长江工业公司从此站稳了脚跟,并在香港塑胶企业内有了相当的竞争能力,也使李嘉诚清醒地认识到对一个即使是身处逆境,但决意抓住机会的人来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有信心、决心和执着的诚意,机会的大门将永远为这些胸怀抱负、希望有所作为的人们而敞开。
在接下来的日子,李嘉诚领导长江工业公司迎来了香港塑胶花制造业最为辉煌的时期。欧美各国对塑胶花的需求量更大了,就连中、下等家庭也渐渐养成了插花的习惯。
李嘉诚也充分利用这段鼎盛时期,不断创新。他以高薪招聘塑胶专业人才,研制出欧美用户最感兴趣的接近天然花的的喷色塑胶花、特种花、热带新奇花卉,以及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国特种花,从而顺利地打入欧美市场。李嘉诚利用长江工业公司高品质的塑胶花产品,全方位地争取到了海外买家的长期合约,业务得以迅速增长。
打开欧美市场后,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了数千万港元的赢利,长江厂终于成为香港乃至世界是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也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瞩目。
李嘉诚财富管理
危机管理:险中求胜
李嘉诚的过人之处,是他可以在一项业务的极盛时期洞悉其危机所在,然后迅速做出新的部署和尝试。现在看来,读书不多的李嘉诚之所以能学得这样一套经商的高超技巧,除了其在工作中
的留心观察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学习一切先进的知识和理论。
正是靠了这样一种学习精神,当年他生产塑胶花的时候,塑胶花行业正大行其道,大有带动香港工业起飞之势。然而李嘉诚却看到了这个行业立的前途有限,于是转向房地产发展,全力拓展房地产市场,并在紧接着而来的房地产高潮中获得可观的回报。
那时的李嘉诚,已经成为香港炙手可热的富豪级人物,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香港房地产最高峰时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危机。1997年,他开始不断出售手上的物业,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把资金纷纷投于电讯、基建、服务、零售等多个领域,使集团避开了金融风暴中楼价大跌的重大打击。
在后来的几年中。李嘉诚调拨更多的资金发展高科技项目和电讯业务。同时,和记黄埔在海外的投资,比如加拿大的石油、英国的货柜和巴拿马运河港口等,也正一步步发展起来,这样的投资技巧完全是李嘉诚依据自己对全球经济的走向以及各行各业的基本趋势而做出的。
记得有则寓占,讲两个在海边钓鱼的孩子,一个买渔船出海,历经丁千辛万苦创下富可敌国的产业;另一个却一直留在海边钓鱼,过着知足温饱的生活。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富翁和渔夫又在海边一起钓鱼,渔夫忍不住问富翁:“你得到了那么多财富又有什么用呢,现在还不是和我一样在这里钓鱼。”
表面看来,渔夫和富翁的结局是一样,然而因为经历的不同,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他们所得到的和所能理解的人生,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李嘉诚在数十年的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调转经营企业的船头,另一方面又可以不断地使自己的航船变得更加庞大和结实,正是依据这两点才能在巨大的金融危机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嘉诚财富能力
优秀的创业能力
李嘉诚具有优秀的创业能力:
李嘉诚认为勤是一个人创业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100%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这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力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差不多要占3至4成了。
他曾介绍自小便很喜欢念书,而且很有上进心。那时候,他暗暗地发誓,要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但是后来环境一改变,贫困的生活迫使他孕育一股更为强烈的斗志,就是要赚钱。可以说,他拼命创来的原动力就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来的。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务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地学习,把握时机。
李嘉诚觉得成功有三:第一,完全靠勤力工作,不断奋斗而得成果;第二,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当然也要靠运气;第三,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掉的。
李嘉诚说:“要成为领袖,良好的基本素质一定要有。要清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比竞争对手做好一点。就像奥运赛跑一样,只要快1/10秒就会赢。”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接着说:“我年轻打工时,一般人每天工作8到9个小时,而我每天工作16小时。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我个人得益更大,这样就可以比别人赢少许。面对香港今天如此激烈的竞争,这更加重要。只要肯努力一点,就可以赢多一点。”
李嘉诚没满20岁就要担负家庭,“一心想向上,每到晚上便想着明天的事情。”他提到,在40年代,他“年纪很小就出来工作,17岁时做一个批发商的营业员”,“18岁做经理,19岁为总经理,22岁创业”。他鼓励在座的学生:“只要自身条件优越,有充足准备,在今天的知识型社会里,年轻人更容易突围而出,创造自己的事业。”
李嘉诚创富成功还具有良好的品格:“22岁,我成立公司以后,进取奋斗的品德和性格对我而言层次有所不同。这时‘能忍’和‘任劳任怨’的毅力需要被赋予新的内涵。意志需要和知识结合,静态管理自我的方法要伸延至动态管理,问题的核心在如何避免聪明组织干愚蠢的事。成功也许没有既定的方程式,失败的因子却显而易见,建立减低失败的架构,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如果’一词对我有新的意义,多层思量和多方能力皆有极大的价值,要知道‘后见之明’在商业社会中只有很狭隘的贡献。人类最独特的不仅是我们有洞悉思考事物本质的理智,而是我们有遵守承诺、矫正更新的能力,坚守价值观及追求目标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