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后退之时,唯有香港和记黄埔集团还能面不改色。该集团与日本NTTDoCoMo、荷兰KPN移动公司共同持有英国Hutchison3G公司,和黄在其中占有65%的股权。Hutchison3G早就宣布要在10月在英国和意大利推出3G服务,现在还没有更改计划,而且和黄前不久甚至还出资收购美国环球电讯公司,似乎并没有为资金问题所困扰。对于这样一家强硬企业,欧洲人也是心中惴惴,人们担心和黄的3G服务可能会带来价格战,从而将会严重影响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利润,这种担忧已经造成沃达丰等公司的股价大跌。但是,分析家认为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市场中,价格战无疑是害人害己。
和黄集团在海外的3G运营由和记3G公司承担,日本DoCoMo、荷兰KPN亦在和记3G中分别占有20%和15%的股份。
此外,和黄还于10月8日公布了其全球3G服务品牌的设计详情,并向客户提供服务承诺。其3G服务以阿拉伯数字“3”为名,将通行于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中国香港、爱尔兰、意大利、以色列、瑞典和英国。和黄称:“‘3’将会不断履行其承诺并长期保持吸引力。
沃达丰的问题与Orange又不同,前者最初计划在2002年秋季在德国推出3G服务,但现在,这个时间已推迟到2003年春季。此前还有报道称,沃达丰已中止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进行的3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在英国设立的3G基站由原来的1200处降至750处。
为了削弱推迟服务的负面影响,8月9日,沃达丰向全球媒体发出澄清信,称其3G计划没有改变,只是因为手机缺货和应用不成熟,不愿意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宣传和推广。
本来,其他小竞争对手的出局对沃达丰这个巨头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但沃达丰却总以手机不够用为理由推迟服务。日前有报道说,沃达丰向日本手机制造商订购了100万台内置相机的手机,而这个消息的背后含义是,沃达丰目前可能只有能力在日本通过子公司J-Phone销售3G服务。
另外,据沃达丰德国分公司董事长说,推迟服务的另一个原因是沃达丰对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提供的移动电话的技术性能不满意。
沃达丰的业务遍及全球,不仅在许多欧洲国家市场份额领先,还在全美第一大无线运营商Verizon无线公司中占有大量股权。因此,沃达丰要求制造商在开发下一代手机时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使手机可以同时适应欧洲和美国的通信标准。因为如果欧美标准不同,沃达丰公司将不得不拒绝那些期望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使用同一部3G手机的客户。而在这一点上,制造商现在显然无法满足沃达丰的要求。撤退行为受到广泛支持
有趣的是,最近几大运营商从3G撤退的行为不仅得到了投资者的支持,也获得了竞争对手的赞赏。Telefonica公司今年上半年亏损55亿欧元,宣布无限期暂停Group3G的萎靡业务后,受到投资者赞同,在马德里上市的股票立刻上涨14%,至9.50欧元。而Orange公司要求瑞典政府宽限3G牌照条件的要求也得到其竞争对手Tele2和沃达丰的支持。实际上,德国市场上所有六家3G运营商均已被迫推迟3G商业化运营的时间。
运营商的大规模撤退给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等设备制造商的前景蒙上了更浓重的阴影,他们一直指望欧洲3G领域的销售能改善各自低迷的收入状况,但是现在,3G全面商用的时间再次成为未知数。
经济学界精英也给予了李嘉诚充分的肯定:“欧洲的3G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启动力量最大的不是欧洲的运营商,反而是来自亚洲、来自中国香港,即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
另有评论说,香港经济由洋行、港口转向地产,再由地产泡沫走向新经济的转型过程,从李嘉诚商业王国的演变中便可充分获得诠释。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李嘉诚---引导香港经济转型的领袖力量。
入主媒界
不能不承认李嘉的眼光是具有前瞻性的。他意识到新科技的重要性,决定全力发展超级网站,进而进军媒界。
2000年,TOM.COM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001年5月,香港富商李嘉诚旗下的上市公司TOM.COM,开始投资超过20多亿元新台币给台湾富商詹宏志旗下的PC HOME(网络家庭)出版集团及城邦出版集团,并取得了不超过半数的股份。经过双方协商确定,PC HOME和城邦集团将合并成一家新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通过李嘉诚良好的大陆关系,转往大陆市场发展。
PC HOME集团与城邦集团,均是詹宏志一人亲手所创办。2000年时,两家公司合计营业额达20亿元新台币。根据李嘉诚与詹宏志的协议,詹宏志将合并这两家独立的出版公司,而李嘉诚将通过TOM.COM投资,作为合并后新公司的股东;这项协议不但是香港TOM.COM上市以来的最大交易,也是李嘉诚第一次大规模投资台湾公司。据悉,这是TOM.COM首次投资实体出版公司,而此次李嘉诚以天价购买PC HOME集团实体杂志,是把TOM.COM集团由虚拟推向实体的重大举措。
詹宏志旗下获利最高的单位就是PC HOME与城邦两个出版集团,PC HOME出版集团拥有2个出版社,18本杂志,2000年收入为12亿元新台币,城邦出版集团则有19个出版社,2000年收入为8亿元新台币,两个集团的全年收入达20亿元新台币,詹宏志一直想把两个集团合并,做成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出版平台。
实际上,TOM.COM与詹宏志的合作并不是象人们所看到的这样快,他们在私下接触至少有半年时间,双方也洽谈过几次,而这次谈判如果成功,PC HOME与城邦将合并成为一个新公司并准备上市,而出版物发行范围也将同时踏出台湾地区,朝大陆地区发展。这个投资计划一直是在相当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PC HOME集团的内部员工都是通过其他媒体才知道这个消息的,这起合并案也引发了员工对裁员的联想。
拥有TOM.COM公司的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为香港首富,根据上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李嘉诚在全球排名第28位,在香港则为第一名。
2001年8月,香港股市风声鹤唳,恒生指数重重跌下近300点,再创99年以来的新低。而港丽酒店却是人声鼎沸,中外媒体云集:香港著名富商李嘉诚旗下的网络公司Tom.com在这里宣布,将建立中国最大的户外媒体网络。
当全球网络业陷于低迷之际,Tom.com却显得积极进取,四处出击,不时有令媒体和业界眼前一亮之举。这次,它宣布以近3亿港元,收购内地5家大型户外媒体公司各自超过50%的股权。其中,它与北京炎黄时代广告公司、河南天明广告有限公司、山东的齐鲁国际广告公司和青岛春雨广告公司分别签订谅解备忘录,收购它们的大部分权益;与广州的腾龙(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认购协议,收购其户外业务的65%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总收购价超过2.9亿港元,但Tom.com仅支付现金8600多万港元,其余部分都通过发行新股来支付,每股的定价高达5.51港元。这一价位比Tom.com当天的收市价1.90港元高1.9倍!Tom.com行政总裁王盡解释说,2000年该公司就是在这一价位收购其它合作伙伴的。为了保持整个Tom.com大家庭的公平,他们收购新的伙伴时也要求对方接受这一价位。
在这次收购之前,Tom.com的户外媒体业务以上海美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昆明风驰明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为旗舰。收购完成后,该公司的户外媒体网络从上海、云南扩展到北京、广东、山东、四川和河南,广告位总面积超过13.4万平方米,今年这项业务可为该公司带来超过3.5亿港元的收入。以资产规模、营业额和盈利能力计,Tom.com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户外媒体商。
之所以在中国户外媒体市场下如此重注,李嘉诚心中自然有他的如意算盘。首先,户外媒体市场发展蓬勃,从1994年到2002年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在2000年占中国整个广告市场营业额的16%,估计2002年的总营业额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其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本地品牌和外国品牌的竞争势必加剧,而户外媒体是消费品品牌推广的兵家必争之地。再次,目前中国户外媒体市场处于“战国时代”,超过80%的户外媒体由中小型广告公司所持有,这些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往往不足1%。李嘉诚此时单骑杀入,凭借资本的权威,整合高度分散的户外广告公司,奠定了市场霸主的地位。
但是,李嘉诚的雄心绝不会仅仅停留在户外媒体之上。1999年10月,李嘉诚与其他策略性投资者联手孕育了Tom.com,当时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以中国资讯娱乐内容为主的纵向超级入门网站。随着网络热潮降温,李嘉诚敏锐而果断地换将改阵,率先推行跨媒体策略。Tom.com通过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其跨媒体业务已具雏形,分为印刷媒体、户外广告、体育产业和网上服务四大板块。其中,Tom.com的网上广告收入在内地高居第二位;其在体育产业市场占首席地位;印刷媒体业务也正进行积极的内部整合,并筹划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现在,户外媒体也形成规模。王盡毫不掩饰Tom.com的雄心壮志:在这4大板块都要占据数一数二的市场领导地位。
2004年3月17日,TOM集团发布了其2003年全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TOM集团在2003年首次实现了全年盈利,一举走出了亏损的阴影。盈利的主要原因是TOM集团的互联网业务表现优异,从过去一只“丑小鸭”摇身变为“小天鹅”。
从TOM的发展历史看,互联网是公司的初始业务,但它却是昔日TOM集团中的一只名副其实的丑小鸭。在TOM的非互联网的事业给公司带来利润的时候,互联网带给TOM的却是巨额的亏损。
2002年,TOM互联网业务亏损港币9100万港元,而到2003年年末,该业务利润达到1.33亿港元,这标志着该公司从2002年亏损港币9100万元实现了彻底的扭亏为盈。去年11月,TOM互联网集团成功收购了无线语音互动服务(IVRS)市场的领导者--雷霆无极,这一收购为TOM互联网的上市成功铺垫了坚实的基础。雷霆无极为前五家率先进入无线语音互动服务市场的服务商之一。截止2003年底,雷霆无极的用户数目已达到约120万户,用户使用量达到1900万分钟。
2004年3月,TOM互联网集团更名为Tom Online Inc.,并于10日、11日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TOM Online分拆使TOM集团能集中资源构建跨媒体平台,提高集团的财务灵活性,同时TOM Online可以自行筹集收购资金,为日后业务的扩张铺平道路。
TOM Online Inc.的优异财务表现,使得它成为TOM集团五大业务部门中对集团财务实现突破性飞跃助力最大的一家。从扭亏为盈到分拆上市,Tom Online,这只TOM集团中昔日的丑小鸭,已经羽化成了惹人注目的白天鹅。
TOM集团首席执行官王兟在回忆TOM集团发展的过程时称,2003年是集团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一年,也是集团扭转局面和值得骄傲的一年。2003年之后的TOM集团已经从一家门户网站发展成为大中华独一无二的多元化中文媒体集团,旗下的媒体业务横跨互联网、户外、出版、体育及电视和娱乐五大领域,并分别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瞩目的业绩。2004年1月,TOM从原来的TOM.COM有限公司更名为TOM集团有限公司,更彰显了集团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决心。
然而,伴随TOM集团5年来的发展,却一直是外界不断的质疑声,质疑的焦点直指TOM的发展战略。质疑者认为,TOM借着收购的翅膀起飞,在内地迅速地膨胀,然而,TOM却无力将这些庞杂的收购来的公司融合和消化,更不用说依靠四大业务的互动来创造出协同效应。
凭着2003年的财务报告答卷,王兟等管理层似乎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王兟认为,TOM集团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归功于TOM管理层卓越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执行力”是王兟用以诠释TOM成功的字眼。2003年,非典使中国经济受到了巨大打击,“正是依靠团队的执行力,我们才得以渡过难关。” 王兟说。
在王看来,TOM集团未来发展的最主要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很好的执行公司,这其中真正的重要的是操作的细节。这个细节第一要有经验,第二要有团队,第三要有孜孜不倦的精神。正是凭借着这种“执行力”,TOM管理层卓越的管理能力,有效地整合旗下公司的媒体资源和客户资源,形成互动、良性的发展循环
全面与内地合作
作为一个商人,同时也作为一个中国人,李嘉诚的行为再次为自己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李嘉诚希望香港稳定和繁荣,也率先垂范尽其所能地去稳定香港。因为他知道,只有香港稳定了,商家才会有利可图。李嘉诚以他充满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作为赢得了香港和内地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这为他在过渡期以及“九七”之后的商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香港的繁荣对全中国及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