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长江中心大楼顶层是李嘉诚办公室,而李泽钜则留守九楼长江实业大本营。77岁的李嘉诚在70层的顶楼俯瞰大局、运筹帷幄,41岁的李泽钜毕恭毕敬、心领神会。这位由李嘉诚一手培养和造就的商界才俊,正按照父亲安排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小心往前走。人们几乎认定李泽钜会取代曝光率极高的弟弟而成为接班人。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有分析人士提醒说,李氏家族的收购不是灵丹妙药,它同样有过不成功,最终被迫清盘的并购案例,但人们更愿意相信,李泽钜能演绎航空业的赫斯基石油神话,这其中,有老父李嘉诚的威望垄断,”小超人“弟弟的余音犹在,人们关心的只是,李泽钜会如何续写其家族传奇的下一章。
次子 李泽楷
小超人降生
那是1966年的深秋,天气开始转冷,书上的叶子都落光了,成了秃枝,遍地都是枯黄的树叶,秋风袭来,令人感觉有些萧瑟。但是在深水弯79号香港富豪李嘉诚的大宅内,却充满一片欢愉的气氛。李嘉诚的爱妻庄月明为他诞下了一个男婴。
两年前,李嘉诚已经有了一个男孩了。虽然庄月明一直希望这次能添上一位”千金“,但现在再得一子,也正好为李嘉诚添上左右两翼。兴奋的李嘉诚暂时抛开了繁重的工作,忙于进出医院照料妻子,以及回家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打点一切。谁都不会料想到,这个呱呱坠地的男婴就是日后在香江叱咤风云的小超人李泽楷。李嘉诚为二儿子取名”泽楷“是指”楷模“的意思,即榜样模范、典范。《后汉书卷六十四《卢植传》有记:“士之楷模,国之核子也。”一个意为“刚钜”,一个意为“楷模”,寓示着李嘉诚对两个儿子各有要求,也各有期盼。
李泽楷比李泽钜小两岁。当时父亲李嘉诚已经38岁,已经是塑胶花大王,是香港有名的富豪。李嘉诚从一开始的生产塑胶花白手起家到成为香港公认的“地产大王”,被人们誉为香港“超人”。在当时,他掌管的长江实业仍未上市。而深水湾道79号李家大宅,则是以母亲庄月明的名义购入的。
1966年,李嘉诚乘着中国内地的文化大革命波及香港,进而触发了香港的“五月风暴”的经济低迷时期,他看准了经济形势,大举购入廉价而优质的地盘物业,一跃而成为这次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从此,李嘉诚直奔他的“地产王国”而去。因此说,小泽楷的诞生“脚头”很好,刚刚出生就是一个好兆头。而这时,原来一直全身心的辅助丈夫事业的太太庄月明也渐渐退居幕后,相夫教子,全心全意为丈夫日渐壮大的事业王国培养下一代接班人。
李泽楷出生的时候,李嘉诚在塑胶花行业中达到了颠峰,在地产界还属后起之秀,在香港的工商界上层人物排行榜中仍然排不上号,但是他的家族住宿的条件却已跻身富豪之列。
自小磨练
李泽楷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里,虽然父亲依旧在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但他与李泽钜从小就没有衣食之忧,辍学之患。因为李嘉诚的成功是在逆境中奋斗出来的,所以他深深地感触到优越的家庭条件并非全是好事。“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李嘉诚在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的同时,又加强了对他们进行生活上的磨练。在两个儿子还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常常带兄弟两人去看外面社会的状况,带他们坐电车,在路边报摊看穷苦人家的小女孩一边卖报纸一边温习功课的那种苦学态度,让他们从小就体会到社会的多样与磨难。小小年纪的李泽楷也很懂事,有一次,李嘉诚的朋友送来一件坦克车大玩具,而几天后却不见了,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李泽楷说,他已经用花纸把玩具包好,送给了一名游艇的帮工,因为那名帮工没钱买玩具给快要过生日的儿子。
李嘉诚的理念,使他相信家庭教育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他说:“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论生意…但也有约三分之一是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李嘉诚说:“我经常教导他们,一生之中,最重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自己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对人要守信用,对朋友要有义气,在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觉得一个‘义气’,实在是终身用得着的。”
“十几年前,我曾带两个孩子去旅游。一样的山色,一样的环境,一百年后,一千年后,山色依旧,人可不同了。当你想起人生只是短短的旅程,便希望趁着有能力做的时候,尽量在世上播下好的种子,这是值得的。成功之后,利用多余资金做我内心想做的善事,心安理得,方寸间自有天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李嘉诚喜欢每星期都带儿子出海玩,但仍不忘带些文言文书本,让孩子们面对大海朗读,希望他们在学好中文的同时,也要学好做人的道理。
教育
李泽楷从3岁起,每天放学回家都有特别安排的外籍私人教师为他补习英语,李嘉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清楚地感受到英语这种国际语言在商场上的重要性,而他本人也深深地感受到“临老学吹打”的艰辛。
李泽楷在小时候与兄长一起被李嘉诚安排进入香港最优秀的名校圣保罗男女小学读书,在这所名校读书的学生,父母大部分都是非富则贵,地位显赫,许多学生上学都有私家车接送。由于圣保罗小学“二世祖”很多,当时的李泽楷在学校里的表现也并不突出,据一名校工回忆:“那时候也只是知道李泽楷和李泽钜是李嘉诚的儿子,但在那里读书的官绅贵族子弟实在是太多了,他又不属于特别突出的那种孩子,所以对他的印象不深。” 一位与李泽楷的同班同学回忆:他们两兄弟从来不是在一起的,都是各玩各的,甚至放学后也不会一起坐私家车回家。李泽楷在学校并不是活跃分子,他和许多与他同龄的小朋友一样,最喜欢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与同学打乒乓球,李泽楷的一位校友描述他时说:“我都不记得他打得好不好,只是记得与他熟悉的同学给他起了一个‘花名’(绰号)叫做‘你掷界’。” 至于成绩也是普普通通,没有进过前10名,远没有他哥哥好。
反叛
自从上了中学以后,李泽楷反叛的性格开始显现出来了,他曾经因为和同学在上课时偷偷煮饭,被老师罚坐垃圾桶。
在香港,名校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学生本身的自律性也很高。但李泽楷显然是并不喜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读书的成绩也是普普通通。在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李泽楷竟然和同学相约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煮饭吃,把正在上语文课的曾念祖老师气得火冒三丈,最后他和共同犯事的同学都受到了罚坐垃圾桶的惩罚。‘那天老师一进入我们班的教室,就不停地骂,但是又不是骂我们班的同学,后来才知道他是刚刚被另一个低年级班的同学气的,我记得他还说,‘我不理会你是李嘉诚的儿子,犯了校规,我一样照罚’。“一位比李泽楷年长3岁的校友回忆道。同学们都相信,李泽楷并不是饿了才在课室煮食,他这样做只是想挑战权威。
实践
李嘉诚除了给儿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外,他对儿子的培养还体现在其它各个方面。小小年纪的李泽楷,每晚都要与哥哥李泽钜认真仔细地听父亲李嘉诚讲述的各种从商之道。李嘉诚特地在长实的会议室配备”专席“,让两位公子出席董事会议,接受最早的商业训练。每当李泽楷有些什么不规矩的动作时,李嘉诚都会出言阻止:“Richard(李泽楷的英文名字)。其实,李嘉诚并不计较他们听懂多少,重要的是商业氛围对他们的熏陶。就正如要培养一名音乐家,在襁褓之时就要让他听曲子;要造就一个航海家,在他学步之时就要让他到舢艇里颠簸。李嘉诚的良苦用心,的确可见一斑。而在当时,李泽楷两兄弟还不满10岁。不过,李泽楷却不大喜欢人们提到他这一段最早期的商业训练。李泽楷面对传媒谈到父亲对他的教育时,总是说父亲从不讲如何做生意,只是教育他如何做人,标准乃是孔孟之道。不过,有心人只要看看李泽楷在谈判桌上的英姿,也就能验证李嘉诚对于儿子这种独特教育方式所收到的成效了。
远涉重洋
李嘉诚始终认为,温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壮成长,因此,在他们不满14岁的时候,李嘉诚就把他和大哥一起送到离香港万里之遥的美国求学,除了希望儿子能真正体验生活的磨练,还体现出他的深思熟虑。李泽楷13岁的时候,被送往美国加州Memo Park高中,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寂寞的日子。
冒着”李家走资北美“的风言风语,李泽楷与哥哥李泽钜来到美国这片陌生而辽阔的土地。对于父亲的安排,两兄弟无法抗拒,这时的李泽钜刚好中学毕业,而李泽楷还没在香港完成中学的学业。李嘉诚在向传媒解释这一做法的时候说道:“那时候因为Victor(李泽钜的英文名字)考完会考将往美国准备考大学,所以就干脆把Richard都一起送过去,让他们两兄弟可以做个伴。”可是两兄弟在美国反而很少来往。
李泽楷刚开始并不理解父亲的苦心,这个自小娇生惯养,在温室中长大的富家公子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难关。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没有父母体贴入微的照顾,没有佣人随叫随到的服侍,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虽然,李泽楷自小学习英文,但因年纪尚轻,又没有语言环境的帮助,所以他的英文并不太好,到了美国后根本难以与人沟通。他曾形容他在刚被送往美国加州的Memo Park High School继续中学课程的时候,是他一生中最寂寞的日子,“好像在地狱一样”。初到美国的时候,打电话回家与母亲谈心成了小泽楷每天晚上的必修课,母亲庄月明除了安慰他外,也不忘提醒他们兄弟俩要多学中文,故此还规定他们兄弟二人每星期要用中文写信回家,看看他们的文字是否通顺,改正后更寄回给他们参考,真是用心良苦。
好在李泽楷从小就接受英文教育,而且也有点小聪明,在美国的学习很快就完全适应了。在这片充满自由空气和活泼阳光的土地上,没有人知道他是李嘉诚的儿子,没有人要求他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他开始渐渐喜欢上热情开朗的美利坚民族,更感受到没有了父亲“指手画脚”的可贵。
日见独立
李泽楷开始学习独立,他从最简单的生活细节做起。尤其是一日三餐,总不能全在外面吃,所以,年纪轻轻的李泽楷,便要亲自下厨。他学会了自己煮饭。炒蛋,因为自己喜欢吃法国菜,就跟着电视台的烹饪节目学习各种法国菜式。据香港传媒报道,李泽楷回到香港后,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和行政事务总署署长刘李丽娟就曾到李泽楷的大宅做客,由他亲自下厨煮法国菜,菜式虽然不很特别,化味道部十分地道。
虽然李嘉诚每年都给儿子寄去足够生活无忧的生活费,但李泽楷日渐受到美国新一代思潮的影响,对家里的“接济”越发不以为然。尤其是上大学后,目睹大部分同学和朋友,不论是出身富家还是平民,都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耳濡目染,他越来越希望可以自己赚钱。自食其力。
于是,李泽楷瞒着父母,在放学后跑到学校附近的麦当劳餐厅当兼职。在麦当劳,他仅仅是做一个最低层的收款员,白天上课、夜晚打工的日子的确不容易,特别是受主管的气,最令他觉得难受。现在,他自己身为领导一个大集团的老板,也深知作为员工的艰辛。每到圣诞节,他都会特地为员工挑选礼物,并亲自出席各个分公司的圣诞晚会。他这些“亲民”的做法恐怕都是得益于那间麦当劳餐厅。
随着学业越来越忙,李泽楷再也没有时间在晚上兼职,只是利用假日到一个高尔夫球场做球童。打高尔夫球是他的父亲李嘉诚最钟爱而且天天都要做的运动,但李泽楷到现在仍然不讳言最讨厌别人打高尔夫球,这是因为他当年做球童的时候常常背负沉重的球棒袋,结果拉伤了右边肩膀的筋骨。到现在,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在站起或者坐下的时候,经常都会有拉一拉右边胳膊的小动作。对于做球童的生涯,李泽楷并不感到辛苦,反而觉得从中学到了不少灵活变通的道理,并为日后经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对做生意萌生了一种无师自通的哲学。他相信,商人最好的老师,就是经商本身,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李泽楷回想在美国兼职的那段日子,也曾提到他的“经验之谈”。他指出,在麦当劳卖汉堡包的经历,对他用处不算很大,因为卖汉堡包没有变化,全部都是划一地做,难以靠自己的随机应变赚更多收入。他举例说,你总不能降低汉堡包的售价来争取更多生意吧!
而当球童就不同了,在球场内,球童多,客人少,竞争很大,这份工作要有相当的进取精神和灵敏的观察力才可干得好,所以可学到的东西确实很多。他说:“这份工作的收入全靠”贴士“,所以你要有所选择。你想做一整天拿到许多‘贴士’,结果一天下来会累得筋疲力尽……所以你要小心地选择客人,从而使自己可以不必做太多工作,但又确保多获‘贴士’。他更逻辑地指出,拾球虽是一项极好的收入来源,但当中的窍门要你自己去摸索。去决定。从当球童到升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工程系,这段日子李泽楷都过着简朴的生活,弃豪宅而住普通洋房。
性格坚毅
美国同学不管出身名门或平民,皆有很强的独立意识。目濡耳染,李泽楷很快习惯了独立生存。李嘉诚去看儿子,发现小儿子泽楷假日在网球场为别人拾球赚钱。李嘉诚回到香港后高兴地对夫人庄月明说道:“泽楷学会勤工俭学,将来准有出息。”
1983年,17岁的李泽楷入读美国斯坦福大学电脑工程系。这个时期,他很少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身份,即使父亲李嘉诚的生意越做越大,名满世界的时候,他还是希望与平常人一样,拒绝高人一等、与众不同。李泽楷的同学很少知道他是一位香港富豪之子,“他并不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他喜欢平常的生活,我们能成为好朋友,是因为他一点都不像富家子。”当年与李泽楷住同一宿舍的大学同学Todd讲。
李泽楷进入大哥就读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专修自己喜欢的电脑工程。但这显然不是父亲的意思。李泽钜是听从父亲的安排,念土木工程系。如果从家族事业的角度考虑的话,李泽楷应读商科、法律等适宜管理综合企业的专业,并与李泽钜的建筑专业互补相辅。况且在当时的香港,电脑并未完全普及,计算机工程专业更谈不上热门。虽然当时的李嘉诚并不明白李泽楷的选择,但他还是尊重小儿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