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日子,李泽楷向父亲抱怨薪水太低,还不及在加拿大的1/10,是集团内薪水最低的,都抵不上清洁工。但李嘉诚说:“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团最低的!”李嘉诚从集团支取的袍金才5000港元。李泽楷在美国读书时,较少透露自己是李嘉诚之子,亦不想单靠父亲接济,想自食其力。他曾在麦当劳做夜间兼职,又试过做高尔夫球童赚外快。就因为做球童时,经常背负沉重的球棒袋,结果不慎伤及右边肩膀,现在无论站立或坐下,他会时不时拉一拉右边肩头筋骨,并表示最讨厌别人打高尔夫球。
当年与李泽楷在大学时住一个宿舍的同学,有的成为盈科集团高级副总裁。Todd Bonner形容:“他并不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他希望过一些平常的生活,我们能够成为好朋友,是因为他一点也不像富家子。”
给予机会
出色的管理者总是善于给人提供一个起跳的跳台,让他们有更高的超越前任的起点。
出色的管理者总是善于给人提供一个起跳的跳台,让他们有更高的超越前任的起点。在李嘉诚看来,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就应该让他脱颖而出。因为脱颖而出,独挑大梁是成功的标志。事实证明,在李嘉诚的精心培育下,李嘉诚的两个儿子已成为才华横溢,能担大任的商界新秀。现在看来,他们的成功,与李嘉诚搭建的跳台是有直接关系的。
1986年,世界博览会在温哥华举办。落幕之后,各国的临时展厅或拆卸、或废弃。会址为靠海的长形地带,发展前景较好,地皮为省政府的公产,能够以较优惠的价格购得。
生活在温哥华的李泽钜,以他土木专业的眼光看好这块地皮,他认为可发展综合性商业住宅区。于是,他积极向父亲建议,理由如下:
①世博会旧址附近部已开发,社区设施、交通等已有良好基础;②温哥华这一区域,和一般大都市不同,并无高架公路,市容美观;③旧址位于市区边缘,有市郊的便利而无市区的弊端,无论往返市区和郊区,同样便利;④位置临海,景色宜人,海景住宅当然矜贵;⑤香港移民源源不断开赴枫叶国(加拿大),对饱受市区嘈杂拥挤之苦而又嫌郊区偏远冷寂的港人来说,这样的海景住宅有相当的吸引力。
李嘉诚同意了儿子的“狂想”,认为最后一点尤显商业眼光。
说这是“狂想”,一点也不夸张。整块地皮,大致相当于港岛的整个湾仔区,外加铜锣湾。迄今为止,香港有哪个地产商,在这么开阔的地段发展浩大的综合物业?这在加国建筑史上,也将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其投资巨大(后来确定的投资额达170亿港元)非长实集团所能独自承担。李嘉诚拉他同业好友李兆基、郑裕彤加盟,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共同开发。决策为各大股东(李嘉诚个人及集团占50%股权,另50%为各股东分占),具体操作为李泽矩。
《富豪第二代》一书介绍:“李泽钜为这宏图勾画,亲自策划、设计,费尽心血,悉付于此,曾经在两年之间,出席大小公听会200多个,与各界人士逾2万人见过面,解释这个计划。当然,在他的背后,父亲、师傅,及其他人等,一直予以无限量的支持。”
1988年,新财团以32亿港元巨款投得世博会旧址发展权。
一切开始进行。1989年3月,在平整地盘的施工地段,突然出现了一张“告同胞书”,措辞强烈,充满着极端的排外情绪。这与加国政府为吸引华人资金和对人才大开方便之门的国策背道而驰。
“他们似乎完全看不见我也是加拿大公民,他们反应太过激烈。”李泽钜气愤却又无奈。
据传媒估计,当地人排外,还与李泽钜的另一宗生意有关。世博会旧址;以太平协和的名义签约之后,李泽钜将另一家公司的200多个新公寓,直接在香港发售。消息传回温哥华,当地传媒大肆渲染,引起本地人的不满,当地人质问省政府:将来世博会物业,是否又卖给香港人,让这里变为华人的天下?
省督林思齐博士为平息民怨,要求太平协和保证,在这块极优惠的地皮上兴建的物业,不会只在海外发售,必须优先向当地人发售。这意味着,兴建的物业,将不可先期在香港卖好价钱。加国地价楼价低廉,这是公认的事实。
让人奇怪的是,这么大的风波,李嘉诚并未出面,麦理思、马世民也未露面,而全盘托付给坐镇加国的大公子。这表明,李嘉诚要考验儿子随机决断、谈判交涉的能力和毅力。
李泽钜即从滑雪胜地韦斯拉赶到温哥华。他的身份,只是太平协和的董事;他的外貌,还是个未出校门的学子,给人不老成之感。
到温哥华后李泽钜求见省督林思齐,问他:“如果世博会发展搁浅,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林思齐是1967年从香港移民到加国的,对香港的事再清楚不过。李嘉诚在香港的号召力,足以使流入加国的地产投资缩减2/3!更会使这个在香港移民潮中的受益省,落在其他省后面!
省督说服省议会,对李泽钜的要求做出让步,许可世博会物业同时在香港和温市发售--实际上是以向港人发售为主。省议员透过传媒,向市民说明利弊关系,称华裔移民是温市建设的和平使者,应善待他们。
同时,李泽钜也在积极配合争取民心,他在温哥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6年来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加入了加拿大籍。”
风波平息,工程继续上马,这就是后来定名“万博豪园”(注:世博会又叫万国博览会)的庞大商业住宅群。
李泽钜的处事能力得到父亲的赏识,李嘉诚同意董事会的一致要求,吸收李泽钜任长实集团董事。
香港《信报》于1990年11月28日,刊出了《李泽钜设计万博豪园一鸣惊人》一文,对李公子推崇备至:
“对李泽钜来说,加拿大温哥华的房屋计划--万博豪园,就是他事业上的试金石。因为这个被誉为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建设计划,是由他一手策划的。由看中地盘,以至买地、发展、宣传,全都参与其事,全身投入……但初挑大梁,无论如何,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的。”
“幸而万博豪国在香港刊登广告之后,初步的反应甚佳。第一期嘉汇苑,平均每平方英尺230加元(约1540港元),这个价格,较香港很多地区都便宜。加拿大增收香港移民,港人今后到加拿大居住者比较现时为多,因此,李泽钜对万博豪园的销售前景非常乐观。”
“由投地到施工,这一段期间,他遇到的争议、面对的意外和困难不计其数,如果换了一个性格懦弱、信心不足的人,早已知难而退了。但他并未如此,仍然一丝不苟地去做,笑骂由人,愈战愈勇,终于走向成功……”
“为了这个庞大计划的早日完成,李泽钜在港加两地穿梭来往,不辞车马劳顿之苦。1989年全年,他来往港加两地26次之多,坐飞机如普通人坐巴士一样。”
万博豪园总体规划由李泽钜一手设计,建筑群的最大特色是保留了原有湖光山色之天然美,他辟出50英亩作为区间公园,是居家休闲之胜地。
李泽钜说:“由于万博豪园这个计划实在太大,自己肩负重任,因此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计划的发展。在飞机上,即使看书,都是以城市规划以及居住环境的书为主。”
万博豪园使李泽钜声名鹊起。但有很多传媒批评李嘉诚使他儿子们太低调。1989年4月的《星岛经济纵横》指出,实际上不全是那回事,只是人们对李家公子太陌生。
最早在1985年,香港证券界泰斗人物冯景禧,为他所把持的最后一间公司举行开幕酒会,李嘉诚便携带李泽钜出席,争取机会使他认识本埠商界的世叔伯。
李嘉诚经常告诫公子,“凡事要低凋”。但他又深知,舆论对一个人的事业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李嘉诚会选择适当的机会,安排让公子曝光亮相。
由此可见,李嘉诚对人才不只是一味地砥砺磨炼,而会在其各方面成熟之后为其塔建好供他起跳的平台,展现出人才的才华。既有披荆斩棘的艰苦磨砺,又有云开见日的美好机遇,这是人才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李嘉诚财富管理
人才管理:量才善用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在其长江实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专业人才,而他当时的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较为严重。李嘉诚克服重重阻力,劝退了一批创业之初帮助他一起打江山的忠心苦干的“难兄难弟”,果断起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他制定了若干用人措施,诸如:开办夜校培训在职工人、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出国深造。而他自己也专门请了家庭教师传授知识,自学英语。
在李嘉诚新组建的高层领导班子里,既具有杰出金融头脑和非凡分析本领的财务专家,也有经营房地产的“老手”,既有生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港人,也有作风严谨善于谋断的西方人。可以这么说,李嘉诚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集团能成为纵横东西的跨国集团,是和他回避了东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分不开的。他起用的那些洋专家,在集团内部管理上把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带入长江集团,使之在经济的、科学的、高效益的条件下运作,而在外,尤其是在西方,这些西方人不但是李嘉诚接洽收购的先锋,而且是他集团进军西方市场的向导。
精于用人之道的李嘉诚深知,不仅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胆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业发展的同一阶段注重发挥人才特长,恰当、合理运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团”里既有朝气蓬勃、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又有一批老谋深算的“客卿”。香港商界盛传李嘉诚左右手与“客卿”并重;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精明过人,集律师与会计师于一身的李业广和叱咤股坛的杜辉廉,后者为李嘉诚在股票发行、二级市场上的收购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1987年香港股灾之前,为李嘉诚的集团成功集资100亿港元。
在总结用人心得时,李嘉诚曾形象地说:“大部分的人都会有部分长处部分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又像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百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百匹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发挥其部分作用。”
李嘉诚这一番话极为透彻地点出了用人之道的关键所在。
李嘉诚财富能力
优秀的驾驭能力
善于用人之长是事业成功和兴旺的基础。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取得天下的经验时说: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民镇国,保证后方安定,我不如萧何;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但我能大胆放心地发挥他们的长处,所以,我胜利了。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长袖善舞者,只不过能借助他人之力为我所用。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所谓的“借力作用”,主要指借外部之力,通过结合随从的优点,借助他人的智慧和能力,实现自己的创富目标。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与刘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开创自己前无古人的商业帝国。
精明的创富者不仅要具有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能力,还要具备驾驭人心的能力。著名思想家孟柯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即众望所归,人心所向,是成就事业的根本。明智者都知道,要想成就事业,就必须获得与此相关的人的认可获得他人的支持。
有一句关于领导艺术的话说得很精辟:“指挥千人不如指挥百人,指挥百人不如指挥十人,指挥十人不如指挥一人。”指挥一人,就是抓某一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当然,对集团的重大决策,自然还得主帅亲自出马。
李嘉诚优秀的驾驭能力,把自己从事无巨细一把抓的初级阶段给释放了出来,得以将主要精力放到了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上,取得了完美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