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才能让男孩明白什么是责任?
信任和尊重与责任感的紧密关系是什么呢?
如何教会男孩信守承诺?
怎样帮助男孩克服找借口、撒谎的坏毛病?
……
当你准确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且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提高了男孩的责任感时,你会发现,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会让你省去很多的教育麻烦。
穷养真经
父母一直以来都是男孩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不负责任,那么孩子受其影响,也会变得不负责任起来。因此,父母必须言传身教,注意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让自己的男孩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团体,都喜欢那些责任心强、敢于承担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被委以重任,也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对于男孩来说,培养他的责任心更为重要。因为男孩长大后,不仅要参加工作,还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如果缺乏责任心,就无法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无论是事业还是前途发展,都会受到很大的消极影响。
但是,现在很多男孩都缺乏责任意识,当他们做一件事的时候,并不是全身心地投入,稍微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根本不去考虑后果。还有些男孩从小就喜欢找借口,当他们被批评的时候,只会一味地找别人的原因,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男孩责任意识淡薄呢?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非常娇惯,“要星星不能给月亮”,这就让一些孩子变得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一个人要对某事负责任,必然会有所付出,甚至还要在某些方面放弃自己的利益,但是一个自我意识强烈的人必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所以就会变得责任意识非常淡薄。
缺乏责任意识对男孩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一位妈妈曾经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我儿子今年11岁,是一个责任意识非常淡薄的孩子。前些天,老师让儿子和一名学习不太好的同学组成“互助组”,帮助那名同学。但是儿子从来没有给那名同学补过课,那名同学向他问问题,他会非常不耐烦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别人告诉吗?自己想想就想出来了。”我对儿子说:“老师让你帮助他,这是老师对你的信任,也是老师交给你的任务,你应该努力完成才对。”儿子理直气壮地说:“是他自己学习不好,关我什么事,我才不管他呢。”我劝说了儿子很多次,他就是听不进去。我儿子不仅对别人的事不关心,就是家庭内部的事也不关心,有时候家里的笤帚倒在地上,他宁可从旁边绕着走,也不肯扶起来。现在我非常担心,将来他长大了会面临很多问题,如果责任意识这么淡薄的话,又怎么能够面对那些困难呢?
这位妈妈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责任心的匮乏会让大家丧失对他的信任,事业和前途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儿子的责任感,让他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能力承担太多的责任,等他们长大了,能力强了,自然就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了。这种“树大自然直”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任何一种好习惯、好品德都不是天然生成的,都是需要培养的。所以,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方法一:让男孩明白责任心的重要性
孩子的年龄小,对“责任”两个字没有太多的概念,所以父母要让他们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并且给他们作出一个好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一位妈妈曾经谈到这样的育子经验:
我儿子今年12岁,上小学五年级。因为他的数学成绩比较好,老师让他和一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结成“互助组”,让儿子经常给他补补课。儿子在开始的时候还挺负责,每天都给那名学生讲解习题。但是时间一长,儿子就不耐烦了,不仅扔下那名学生不管,还向我抱怨说:“他实在太笨了,我都给他讲了两三遍,他还记不住。”我对儿子说:“老师让你帮助他,是老师非常信任你,你想一想,如果你扔下那个同学不管了,老师还会信任你吗?你看上个月爸爸获得了公司的‘先进标兵’,为什么爸爸会获奖呢?这是因为爸爸有责任心,公司下达的任务无论多难、多重都努力完成,你也应该向爸爸学习。”儿子想了想,点了点头说:“妈妈,我懂了,明天我就接着给他补课。”
方法二:鼓励男孩参与家庭事务
王建今年12岁,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很多时候,爸爸妈妈都把他当做大人看待。比如家里要买新家具,爸爸妈妈也要听听他的意见。前些日子,妈妈还给了他一项“权力”,那就是每逢周六周日,由他决定买什么菜、做什么饭。对于这项“权力”,王建非常看重,不仅每次都会认真考虑一番,还买了一个小小的记账本,把每次所花的钱记在上面。对于王建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大大增强了他的责任感。
培养男孩的责任意识,首先就要让他关心自己的事、家庭的事以及身边的事。例如当屋子非常脏乱的时候,让他收拾一下屋子;当父母生病的时候,让他替父母端端水、送送药,甚至为父母做一顿饭。孩子这些事情做得多了,就会慢慢养成习惯,责任感自然也就培养起来了。
方法三:让男孩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要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尤其是对自己犯下的过错负责。孩子们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一位父亲谈到了这样的育子经验:
上周,我6岁的儿子向朋友借了一个变形金刚来玩。那个变形金刚本来就快坏了,我儿子玩的时候又非常用力,很快就让它缺胳膊断腿,成为了一堆废塑料。我对儿子说:“你把朋友的玩具玩坏了,爸爸给你钱,你再给朋友买个新的吧。”儿子买来了一个新的变形金刚,但是我发现他一直自己玩,好几天也没有给朋友送过去。我问儿子:“你怎么不把玩具给朋友送过去呢?”儿子说:“他那个变形金刚早就坏了,又不全是让我一个人玩坏的。”我听出了儿子的意思,他是不想把新玩具给朋友。我对儿子说:“虽然那个变形金刚已经快坏了,但是它毕竟是你玩坏的,你就应该给朋友买个新的。你想一下,如果你把朋友的玩具玩坏了就算了,朋友还愿意和你一起玩吗?他还会把玩具借给你吗?”儿子想了一会儿,虽然仍有些不愿意,但还是将那个新玩具送去朋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