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真经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培养男孩各种品德的前提。试想一下,一个连自己长辈都不爱的男孩,他又怎么会关爱其他人,又怎么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呢?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孝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更是一切道德的根源。一个没有孝心的男孩即便成为多么出色的人,也不会得到人们真心的称赞和肯定。有一位妈妈谈起自己的育儿经验是这样讲述的:
我的儿子在外地上高中,就在高考前夕,最疼他的姥爷去世了。爱人说,儿子离家比较远,又马上临近高考,就不要让他回来吧。但是我毅然决定让儿子回来参加他姥爷的发丧、火化、吊唁、追悼会、下葬。儿子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泪下、泣不成声,我能感觉出来他的内心一定受到巨大的震撼,他感受到了失去亲人时是怎样的肝肠寸断。也许有很多人认为我这种做法有欠妥当,但是我觉得这种亲情重要。
这位妈妈说的一点儿都不错。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假如他只有高智商,却没有一颗关爱长辈的孝心,最终也不会成为一个受朋友、受他人推崇的堂堂正正的男人。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父母们教育自己的男孩学会孝敬老人呢?
方法一:父母孝顺,孩子模仿
有这样一个富有深意的故事:
以前有位老人,跟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住在一起。随着岁月的流逝,老人变得越来越老,连路都走不动了,最后变得耳聋眼花,双膝还经常不停地发抖。年迈多病的身体致使老人根本无法照料自己,所以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手里的汤匙总是颤颤悠悠,还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弄得很脏,因此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在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又把汤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这时,儿媳妇勃然大怒,指着老人的鼻子就骂:“你这个老东西怎么吃的饭!天天把菜汤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整天就知道给我添乱。你难道没看到我每天有多忙吗,真想把我累死呀!”于是,从这天之后,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每到吃饭时,他们就把他赶到厨房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厨房的角落偷偷落泪。
后来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于是夫妻俩商量:“这个老东西,什么都能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不如想想办法,给他找一个摔不碎的,对了,用木碗他就摔不烂了。”商量完之后,儿子就找来一块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儿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的小孙子跑了过来,开始一点点把地上的碎木片拾在了一起。老人的儿子不解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说:“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小孙子说:“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里,儿子和自己的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尴尬,最后竟哭了起来。他们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这之后,他们再也不嫌弃老人,渐渐地对老人好了起来。
父母的言行就是男孩模仿的一面镜子,镜子里反映出的品行是善良、友爱、孝心,男孩就会模仿父母的善良、友爱、孝心,反之亦是如此。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就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榜样。
方法二:父母要与男孩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平时我们所说的“封建家长制”和“一言堂”有区别,这里的“合理”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尊重的基础上,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关系,知道谁是长者、谁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是自己颠倒主次,成为霸道、任性的“小皇帝”。
天磊今年刚刚6岁,在家是一个十足的“小皇帝”,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要是有一件事惹得他不高兴,他就会任性地大哭大闹。有一次,淘气的天磊把房间弄得到处都是玩具、衣服、鞋子,生气的妈妈批评了他两句,他就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后来,妈妈为了哄他就把他抱起来,谁知天磊竟然一巴掌打在妈妈脸上,而且还不依不饶地继续哭闹。
或许很多父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甚至认为被儿子打两三下没有关系,这是因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岂不知这就是对孩子的一种过度纵容,让他无法真正了解在这个家里谁才是真正的“老大”。到最后家人的纵容和溺爱会让他变得自私、霸道、冷漠,自然也谈不上去关心他人,孝敬长辈了。
方法三:教孩子孝敬长辈从小事做起
教育男孩孝敬长辈,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能力等各方面做出合理分配,具体指导和耐心训练,并加以热情鼓励。例如节假日带着孩子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让孩子有时间和老人相处在一起,增进双方的感情;平时父母要经常告诉儿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把爸爸妈妈抚养成人多么不容易;让儿子给长辈表演唱歌跳舞等小节目,一方面表达节日的祝福,一方面增加喜庆的气氛,等等。
生活中看来很小的事情,像让男孩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拿东西吃,或者扶着爷爷奶奶上下楼梯,或者记住爷爷奶奶的名字,这些都会在孩子的心里撒下爱的种子,然后一步步地激发爱的力量,让他学会怎样孝敬长辈、关爱年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