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真经
明确学习目标会帮助男孩认清自己的学习方向,让他不再迷茫无措,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激励他变得更勤奋、更努力。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伟人和成功人士,就是因为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终其一生为之而奋斗,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亿万富豪巴菲特,因为小时候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他就发誓一定要成为有钱人,而他一生也为这个目标在践行,也让世人见证了这一精彩的过程。
成绩好的孩子,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而在他的学习计划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确立学习目标。比如,历史要达到多少分;数学成绩要比上学期进步几个名次;乐器大赛要得第几名等等,不胜枚举。正因为有这些目标,在学习中他才有了努力的方向。
为了让孩子永远都有航标的指引,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使其学习更勤奋呢?
方法一:引导男孩制订短期目标
美国的心理专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把四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个编队,让三位老师分别带队到另一个地方进行体育训练。第一编队的学生被要求跟着老师走就可以了。第二编队的学生得到的信息是走10公里才可以到达。而第三编队的学生知道要走10公里,而且知道每到一公里时都有一个标示牌,大家可以知道自己走了多远。
到最后,到达目的地的情况是这样的:第一编队的学生越走越累,越累越丧气,最后一个到达的也没有。第二编队的人虽然知道要走的距离,但中间走到哪儿,走了多少距离也不清楚,有一半人也放弃继续行走。第三编队无一遗漏地全部到达终点。
由此可见,太久远的目标,因为过高要求,实现的难度足以吓倒他,所以反而无益。很多男孩本来都是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比如想要做飞行员、科学家、设计师等,但因为过程漫长,实现起来又艰难无比,而他天性又爱动好玩,于是慢慢就放弃了。所以,父母帮助孩子制订目标时,应该注意目标的切实可行性,不能制订过高的目标,短期目标更能促进他的进步。
方法二:适当的压力能促进目标的实现
动物学家曾经对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跟踪研究,他们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东岸羚羊群比西岸的繁殖能力强,而且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快13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动物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备感兴趣,同样的生存环境,同样的饲料来源,都是莺萝的牧草,为什么生存状态差异这么大呢?
于是,他们做了一个试验:从两岸各捉10只羚羊送往对岸。过了一年,被送到西岸的10只羚羊,后来繁殖到14只;运到东岸的10只却只剩下了3只,另外的7只都被狼吃了。
动物学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东岸的羚羊强健、繁殖力强,是因为在他们的附近有一支狼群在活动,所以它们每时每刻都是生活在警觉和危机中,自然奔跑速度就快,体质强健,繁衍能力也强;而西岸的羚羊,活在太平盛世,没有生存的压力,身体懒散,体质慢慢减弱。而一旦遭受威胁,生命便不堪一击。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很深刻的。生命的存在需要稳定的环境,但是一旦没有了一定的危机感,灭绝的未来就有可能到来。压力和动力是并存的,压力常常可以转化成动力。有了压力,目标才更容易实现。没有目标是可怕的,没有压力同样可怕。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如果孩子没有压力,他就没有竞争和追赶的动力,那么也就无从谈起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人的一生中,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习、工作中度过的。因为学习是持续一辈子的课题,所以不是凭兴趣就能完成的。男孩从小就应该适应竞争的、有压力的环境,这样目标才会更容易实现。
方法三: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让孩子享受成就感
过多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太多,不结合实际,就给他过高的目标。因为目标的过于不可触及,男孩在向目标奔进时,由于过于困难,就会丧失自信,进而无法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有的父母虽然没有高压政策了,却是对孩子采取放鸭式管理,目标不明或过低,比如有的父母说:“不要给我拿个倒数第一就行。”可能就会一下降低了孩子的心理底线,丧失进取和竞争的斗志,他便很容易放弃自己。给男孩制订的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是他蹦一下才可以够得着。
就像我们摘果子一样,伸手可及的果子,因为得之容易,你摘下来或许就不会珍惜,而蹦起来才可以够得着的果子,因为有你极大的向往,并在行动中一次次逼近,反而使它的价值倍增。得之不是太容易,有过程的艰难,就会有与之相配比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