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真经
欧洲著名的心理专家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孩子未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由此可见,父母引导男孩学会与人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21世纪的成功者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这位教育家把合作能力当做成功者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这是非常正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机构,都讲究团体作战,很少有单枪匹马战斗的了。所以,我们若想让孩子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在他们小时候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爸爸妈妈娇惯着,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普遍缺乏合作能力,所以在和同学、朋友相处时,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会考虑他人。
场景一:子晨今年5岁,是一个不合群的孩子。在幼儿园,每次老师让大家团体活动的时候,他都要第一个玩那些他喜欢的玩具。如果没有抢到手,他就会哭闹,甚至还会和别的孩子打起架来。有一次,他和另一个小男孩都想玩毛毛熊,但是谁也不让谁,最后毛毛熊都让他们撕抢坏了。因为不合群,子晨在幼儿园基本上没有朋友,大家谁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场景二:手工课上,幼儿园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了三组,看哪一组最先把手工做好,但是每一组只有一个小剪刀。为了争抢小剪刀,某一小组的两个男生打了起来,谁也不肯让谁,最后,他们这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把手工做好。
上面这些事例都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这对孩子的消极影响非常大。一个社会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那么他不仅在事业上很难有建树,甚至连适应社会都很困难。”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善于合作的人人际关系会比较好,在遇到困难时也会比别人多几条路;而那些不善于合作的人,在顺境中也常常断送自己的出路。所以,我们应该在小时候就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团体中发展、壮大自己。
现在的孩子缺乏合作精神,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比较娇惯,养成了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父母若想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就要让他们学会分享、体谅以及宽容。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接受别人,而不是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方法一:让男孩学会分享
一位母亲曾经这样谈到自己的育子经验:
我儿子是一个合群的孩子,大家都非常喜欢他。每当有了好吃的,他会带给其他的小朋友尝一尝;有了好玩的玩具,他也愿意和大家一起玩。正因为懂得和大家分享,我儿子的朋友特别多,人缘儿也特别好。
在儿子小时候,我就教育他要懂得分享。吃饭的时候,我让他学着给爷爷奶奶夹菜;有了好吃的,我鼓励他拿出来和朋友一起分享;坐公交车的时候,我教育他把座位让给老爷爷老奶奶。正是生活中的这些小事,让儿子成为一个懂得分享、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首先就要让孩子学会分享。这样,他们在团体中才不会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也能够和他人友好地相处。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人把好吃的、好玩的都留给他一个人,这就在无形之中强化了他的独享意识,慢慢地,他会成为一个不懂得分享的人。所以,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从小学会分享。
方法二:鼓励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
男孩生性好动,父母可以鼓励他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如足球、篮球、辩论赛等。通过这些团体活动,既可以培养男孩广泛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力量,从而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团体之中。此外,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限的。等他们认识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就愿意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了。
方法三:引导男孩如何与他人合作
孩子的年龄小,不懂得如何合作,需要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几个孩子在一起搭积木时,父母可以让他们一起商量,确定分工;孩子们争抢玩具时,父母可以让他们轮流或者一起玩……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能够学到合作的方式,从而也愿意去和其他人进行合作。
方法四:让男孩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
一位父亲曾经这样谈到自己的育子经验:
我儿子今年10岁,是一个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小男孩,从来不肯体谅他人。有一天放学回家,儿子非常生气地对我说:“芳芳真是太讨厌了。”芳芳是邻居的女儿,和儿子是同班同学,还是同桌。我问儿子:“芳芳怎么了?”儿子说:“芳芳这两天老是生病,害得我一个人擦黑板。而且老师还安排我给她补课,真是太麻烦了。”儿子班里有一个规定,每一桌为一组,轮流擦黑板。因为芳芳生病不能上课,所以这几天的黑板都是儿子擦的。我对儿子说:“上次你参加运动会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休息了好几天,那些天不都是芳芳给你补课吗?你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体谅一下别人。”儿子听了我的话有些惭愧,说:“爸爸我知道了,现在我就给芳芳补课去。”
在合作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也非常重要。当他学会了体谅别人,能舍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他就能更好地处理各种矛盾,从而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