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应该放手让男孩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吗?
你了解培养男孩主见和领导力的重要性吗?
你教会男孩做事有计划了吗?
你注重提升男孩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吗?
你曾要求男孩学会自我反省吗?
……
一个真正疼爱孩子的父母一定会像老鹰那样教给孩子捕食的能力,而不是过度地保护和溺爱他。因此,穷养男孩的秘诀就在于用一颗真正关爱的心去引导他如何独立生存。
穷养真经
男孩虽然年龄小,但是很多事情他已经能自己做,而且通过做这些事情,他的动手能力、独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所以,父母不要以保护孩子为借口,包办孩子的任何事情。
孙睿已经3岁多了,可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无意识地让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皇帝”。
有一天,孙睿要自己穿鞋:“妈妈,睿睿穿鞋。”一边说着,一边拿鞋往脚上套。妈妈突然意识到,其实有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自己做的,穿鞋、吃饭、洗手、洗脸,甚至穿衣戴帽,都应该是可以的。可是自己习惯了呵护孩子,却在无意识中剥夺了孩子自己早日学习自我独立的权利。
于是妈妈和家人商量后,让孙睿学着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一开始,爷爷奶奶有些不舍,说孩子还小担心孩子做不了。不过好奇心很强的孙睿每学会做一件事,心里有很大的成就感,事后有更多的好奇心去学习更多的事情。
可见,我们要从小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让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慢慢让他摆脱对大人的依赖,在自己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当然,孩子自立的过程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帮助。当父母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会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感受到自己如何优秀!
方法一: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是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例如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手……父母的责任是密切地关注他,扶持他,鼓励他。在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其独立意识,增加其自信,使其逐步成为独立自主,对个人、社会负责的,迈向自我实现的个体。
相反,如果孩子独立吃饭,把饭粒洒了一地,妈妈立即夺过碗取而代之;孩子第一次洗碗,摔破了一个饭碗,父母就对着孩子摇头:“看你笨手笨脚的,还是妈来帮你洗……”此时,孩子会觉得自己无能,随之依赖性增强,责任心萎缩。日久天长,他会变得一步也离不开父母。父母过多包办,只会压抑了孩子身上最为宝贵的责任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孩子能自己做的事,绝不代劳;同时,让孩子表达意见,让孩子自己选择、做决定。
方法二:培养男孩学习的自主能力
有一位母亲的教育经验是这样的:
儿子在写语文作业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常来问我,我并没有一说了事,而是找来字典耐心地教他使用方法,教他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查。此后,字典就成了孩子的半个语文老师。当孩子做数学应用题不会列式而求助于我时,我并不急于帮助他列出算式,而是启发他反复分析例题,深刻理解各项已知条件和所求未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分析所做习题与哪一类型的例题比较接近,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列式过程中注意体现出哪些区别等等。讲完这些道理后,还是让他自己去动脑筋列算式。通过这种一点一滴的培养,儿子逐渐养成了依靠自己而不依赖别人的好习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儿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题已习惯于自己钻研,经常“啃”书本到深夜。
电脑、钢琴、家教……父母愿意不惜代价地为孩子进行教育投资,就是希望孩子学有所成。父母重视教育是很可取的,但要真正提高孩子的学业,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自己有学习的责任感。因为努力学习是孩子分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家庭的责任,父母绝对不能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削弱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方法三:增强抗挫折能力
有一个男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5岁时来到在美国留学的爸爸、妈妈身边,原来在家我是“小皇帝”,所有人都围着我转。但是到了国外,刚住下十多天,妈妈就带着我去打工,我的工作是负责送报纸。妈妈告诉我:“我们是穷学生,必须打工挣学费。”在国外九年来,我跟着爸爸妈妈打了许多工,从看孩子到浇花拔草,有时还要为街头给游客画肖像画的父亲当模特。现在爸爸、妈妈都有了固定的工作,不需要打工了,可一些老雇主还非要妈妈去帮忙,我也一直跟着妈妈打工,打工生活使我学到了许多国内独生子女学不到的本领。现在的我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完全不让家人操心;不仅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也懂得了优越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要靠自己努力争取,我已经是一个独立生活能力较强,也具有一定责任心的中学生了。
只要父母敢于狠心压担子,放手锻炼孩子,孩子们就会逐步坚强起来,养成可贵的责任心和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