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72800000020

第20章 论洋务运动科学技术引进的社会功能(1)

吴仁明[211]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比较开明的洋务派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这场运动前后历时30多年,引进西方列强侍强之本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派遣幼童到欧美留学,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尽管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炮火的渐渐熄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勇于实践与创新,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而科学真正的积极意义,是不在科学本身的范围之内的,“科学意味着要统一而协调地,特别是自觉地管理整个社会生活。”[212]

一、科学观念和理性思想的启蒙运动

中国历史的巨轮航行于1860年的时候被迫改变了航向,洋务运动把专制封闭的中国巨轮强行拖入现代化的洪流之中,于是近代企业开始在中国出现,相伴的是近代科学在中国传播[213]。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最终导致了一场渐进的科学运动。近代科学有着它自身的社会功能,这个功能一旦展现出来,必然为专制下的愚昧带来理性的启蒙,如同甘甜的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使崭新的科学精神的种子破土而出,萌芽在中国的大地上。

在洋务运动中,近代自然科学全面传入中国,而且尽可能地发挥出它的社会功能,尽可能地向社会实践发生转化。在京、津、沪等大城市,科学杂志、科学团体、科学技术出版机构相继出现,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洋务运动中新式企业被引进,西方的社会政治结构被介绍到中国,自然科学开始传播,各学术期刊出现,西方各领域学术著作大量翻译出版,科举制度被突破乃至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洋学堂相继出现,凡此种种几乎都是按指数方式狂飙,例如1860年前20年翻译出版各类学术著作仅100多种,而1900~1911年翻译出版的学术著作就有1599种[214]。统治者办洋务运动的初衷是希望利用近代科学技术服务于专制制度,试图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正是这种心态的真实写照。但是科学技术的闸门一旦被打开,统治者就再也没有办法把之限定在既定的牢笼。

洋务派原本希望在“中体西用”的框架下,把科学技术的功能限定为一种工具,服从于和服务于中国专制的制度和社会文化。洋务运动的失败,实际上是洋务派把科学技术视为一种工具的失败,但是作为一种科学活动并未失败。科学是社会性的产物,与社会制度和文化紧密相关,不能无由头的任意嫁接和混种,随着科学译介和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推进,科学必将挣脱束缚在自己身上的紧箍咒而独显其社会功能。学者费正清也指出,洋务运动产生了意义深远的成果,即“新政策必然导致对传统的经师致用说的背离;追求‘富强’的行动逐渐压倒了儒家偏重德政的传统”。[215]洋务派是从专制政治中分化出来的,试图以科学技术为工具去捍卫专制体制。洋务派不会理解科学的内在精神和本质,但形势的逼迫、目的驱使,使一种新的生产力被引进,科学被引进,科学思想开始在社会上传播,这是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前所未闻的。随着科学社会功能的逐步展开,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及社会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出现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动力。洋务运动开始了科学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人们接受了科学思想就等于是对人类现状的一种含蓄的批判,而且还会开辟无止境地改善现状的可能性”。[216]洋务运动中出现的最早的科学家甚至包括一些外国传教士把发展和传播这些思想当成自己的工作。当这些科学思想转化为各领域的社会行动时又动员了科学界以外的社会力量。因此,由洋务运动而肇始的科学活动逐渐演变为推动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理性的启蒙运动,从而诞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应该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端实始于此。

二、引领开始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科学主要作为一种改革力量而不是一种保守力量,不过它的社会功能不可能立马显现出来,是一个积聚和突变的过程。科学通过它所促成的技术革命,不自觉或间接地对社会产生作用。

(1)从纵向看,洋务运动时期产生的科学思想成为日后推动中国社会前行的巨大动力。

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说的打败近代化的侵略者首要的前提是自身的近代化。科学与科学实践孕育了一代人,以科学精神武装起来的先进国人已经深浅不一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而顽固派之所以顽固,就在于他们幻想以没落的封建主义来打败新兴的资本主义,所以他们抱残守缺,不思进取。而以科学思想武装的先进国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救亡图存、富国强兵,发展现代化经济,首要前提必须要有近代的政治体制,也包括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要冲破传统文化束缚的牢笼,这直接引发了戊戌维新的社会运动。戊戌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存在仅103天,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的解放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思想解放与突破不是慈禧太后等顽固势力能剿灭干净的。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产生了,而他们中大多数脱胎于洋务运动时期。

无数仁人志士对空前严重的危机有了日益清醒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更是大胆提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这时人们所讲的爱国已不再是“大清”的中兴,而是把民族振兴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主要驱动力,这本身构成辛亥革命的思想前奏。戊戌维新旨在变革,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要救亡图存,赶上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就必须学习西方进行变革,逐渐形成一股时代潮流。国人日益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紧迫性,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中国当时不是要不要变的问题,而是怎样变的问题,变易和变革的观念深入人心。戊戌思潮开始倡导了一场渐进的思想革命,戊戌维新思想和辛亥革命思想是对洋务运动科学思想和精神的承继和超越。

变革启蒙的思潮导演了戊戌维新的政治变革运动,“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变革虽然受到了挫折,但历史并没有留下遗憾,维新运动为后来的许多改革准备了先声,留下了起点,因为戊戌思潮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更为重要和深远,戊戌思潮奠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专制制度容纳不下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科学是人的自由认知的产物。“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精神的张扬必然转变为排山倒海的政治力量。“科学”和“民主”是“五四”运动高奏出的时代强音。这是对戊戌变法思潮的超越,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是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超越,是对专制下改良主义思想的超越。[217]20世纪20年代,胡适在《科学与人生观序》一文中概括了科学开始受尊重的现实。他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218]这样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个问题。我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

同类推荐
  • 中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比较分析

    中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比较分析

    本书主要研究中俄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变迁,特别是退休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失业和再就业保障制度。内容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医疗保障体系中国家的作用、转型期劳动力市场与失业人员保障、国家就业政策以及经济危机条件下面向就业的教育体系转型等。
  •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本书介绍了尖子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内容包括给学生一颗仁爱之心、发挥自身魅力使课堂讲解更精彩、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纠正学生的攀比心理、编排座位不以科学性为标准、带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等。
  •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

    全书分为上篇、下篇和比较篇三篇,以时间顺序为纲:上篇按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阐述和分析186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历程、模式和促使这种形态产生的不同大学社会价值取向;下篇则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发展进程,阐述和分析1949年至当前中国现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历程、模式和其对应的社会价值取向;最后本书以中国近现代大学演变进程为坐标,比较同时期基于不同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因素中不同大学社会价值取向引导下形成的中西方大学校园形态。
  • 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这一技能核心,着重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掌控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营造妙趣课堂,如何创新新型的课堂,如何塑造有序的课堂,如何锻造和谐课堂以及如何缔造成功课堂等掌控课堂的有效方法。
热门推荐
  • 八轮时光

    八轮时光

    我们的信念生命不息,轮滑不止我们的口号包教包会包婚配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轮滑社团我们的爱情故事我们的传奇经历由我来谱写
  • 凝兮

    凝兮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女人在上界被打压到仙界又被雷神狂轰乱炸后依然坚强的迷糊的投胎到人界被自己的灵宠逼迫着再次踏上修仙路的悲催故事小清新版前世你是我一直仰望的神你说为了大义我便舍去了小我可最终却换来上界极刑被打入尘埃我在只顾仰望你时所忽略的人却义无反顾的拼尽全力让我有了今世重上修仙路我只为我所重视的一切而努力至于你的那些大义我只有一句话说“去你喵的大义~~~!”
  • 随机应化录

    随机应化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始岩星记

    始岩星记

    4月1日,一场全球灾难,让这颗星球损失惨重。但灾难之下,却又鲜有伤亡。所以人们将这一天称之为愚人节——神愚弄人类的日子。(故事的起点)
  • 大塔防时代

    大塔防时代

    拟真网游《大塔防时代》问世,玩家可通过天马行空的构思,组合出不同能力的英雄来辅佐战斗。曲鸣是个游戏狂人,由于选取最强、同时也最鸡肋的种族‘先知’,而让他一朝落魄,游戏三年,却始终不曾逾越30级这一门槛。命运给他重生的机会,他又能否借助这一优势,以及对组合英雄方面的过人天赋,在游戏中叱咤风云?☆☆☆☆☆☆☆☆☆☆☆☆☆☆☆☆☆☆首创新元素,邀大家同览一款与众不同的网游!
  • 陌翼

    陌翼

    无神的双眼,冰封的情感,他的出现,使封尘之事,浮出水面。炼狱业火,九幽渊主!
  • 重生之文化巨头

    重生之文化巨头

    人,若要精彩的活着,就一定要有追求。人在吃饱喝足,解决生存问题以后所做的事情,就是文化……而野兽没有。衣食住行、艺术娱乐,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处,都体现出一个种群的文化特色。文化来源于生活,却并不高于生活,它总是潜移默化着,潜伏在我们所忽略的无处不在。林俊在发财之后,只想让身边的人活的更好、更精彩、更幸福,却在不知不觉当中,站在了文化大潮的前端……新书上传,觉得我写的还过得去的,就请收藏,并赐予宝贵的推荐票吧!!!
  • 未央天下

    未央天下

    我的一生瞬息万变,我的一生与你曾共誓盟言,你曾温暖了我灰烬般的岁月,也曾惊艳了我望尽真善丑恶的双眼,若非我是破国公主,若非你是他国质子,这样的爱何用白骨支天逆命而为,然而我遇到了你,承受了命......所以我敢同你问鼎天下,所以我敢与你问爱天涯......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灵灵和一朵花

    灵灵和一朵花

    乡村很大,是一个永远也写不完的题材。谢应龙的小说大多都在二千字左右,基本上都是小小说,用小小说这样极短小的篇幅来概括广袤的乡村,是有很大难度的。然而,小说基本上做到了缩千里于尺幅,而且有一种与田园风光相符的恬静、悠闲、蕴籍之美,达到了近乎诗意地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