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分散投资有些什么缺点呢?最大的问题就是:分散投资往往将资金投在连投资人自己都并不清楚的股票上。而巴菲特建议基金经理人应用上述选股原则取舍可能的投资标的,最多投资5到10家公司。所以要简单回答“到底要买多少种股票才算是集中持股”的问题,按巴菲特学派的人来说,其答案就是持股最多不超过15种。
其实比决定要买多少只股票更难的事情是了解为什么要集中持股。原因就是长线投资如果持股太过复杂,失败的可能性将增加。
巴菲特常常引述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话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1943年,凯恩斯在写给一位商界朋友的信中提到:“如果投资人以为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企业就可以降低风险,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他们对所投资的公司的营运现况并不熟悉,更别提能完全掌握这些公司的未来发展……每位投资人的了解其实都很有限,就连我自己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对二三家企业有完全的了解。”
影响巴菲特更多的应该是菲利普·费希尔(Philip Fisher)。费希尔是近半世纪以来美国最杰出的投资顾问,他的两本著作《非常潜力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和《投资股票致富之道》(Paths to Wealth through Common Stocks)一直被巴菲特所称颂。
费希尔以长线投资组合而著名,他喜欢集中持有少数他充分了解的绩优股。自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大崩盘之后,费希尔便成立了自己的投资顾问公司,同时也体会到了让委托客户获利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如果对投资标的越了解,操作成绩就会越好。一般说来,费希尔会将投资标的公司的数量缩减到10家以下,并将五分之三的资金集中投资于其中的3到4家。
费希尔的儿子肯·费希尔(Ken Fisher)也是一位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他简述了父亲的理念:“我父亲的投资策略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他深信持股种类越少,获利反而越多。”对巴菲特而言,一家公司若真的值得投资,他会大幅加仓投资,从这样的投资行为可以看出他深受费希尔的影响。费希尔和所有其他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一样,都是非常严谨地研究投资标的,他会不厌其烦地走访潜在投资标的公司,增加对它们的了解。只要看到他喜欢的企业,他就会投入大笔资金。肯·费希尔表示,他父亲总是能独具慧眼地看出未来哪些企业具有成长的潜力。
巴菲特的成功也再次印证了费希尔这一长线投资理念的有效性。巴菲特认为,每位投资人如果认真做好研究,找到一类自己认为很好的投资标的,就要有勇气和信心将自己所有资产的十分之一投进去。由此看出,为什么巴菲特认为最好的投资组合不能超过10种股票,因为每一种股票大约要押上可投资资金总额的十分之一。但长线投资不是简单地去挑选10种好股票,然后将资金平分于这些股票上。因为即使它们全都是高获利股票,彼此之间还是有程度之分的,好的股票才值得集中投资较多的资金。
扑克牌游戏(二十一点)的玩家都知道,当手中的牌对自己非常有利时,就要尽量下注。在许多人眼里,基金经理人和二十一点的赌徒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两样,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玩的方法都是源于数学中的概率原理。除了概率之外,数学还提供了另一个叫作是“凯利最佳模型”(Kelly Optimizaition Model)的原理。这种模型利用概率预估投资组合中最合适的组合比例。有关“凯利最佳模型”,我们将在第六章中进行深入仔细的分析。
当然,当巴菲特在1963年晚期决定买下美国运通公司(Ameircan Express)股票时,是否他的心中就已有了凯利最佳模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无论如何,这一次投资再一次证明了巴菲特过人的胆识。从1950年到1960年间,巴菲特回到内布拉斯加州的老家,担任一家投资顾问公司的合伙人,他的这一合伙人资格,使他得以运用大笔资金集中投资在获利率不错的股票上。
1963年,一个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出现了,在提诺·安琪利斯色拉油丑闻案爆发期间,美国运通公司的股票价格从65美元暴跌到只剩下35美元,因为大家都认为美国运通因为受仓库假收据而被罚款数百万美元。巴菲特却在美国运通股票价格大跌之后看到了机会,于是大举投资1300万美元。这笔数目相当于他所属的顾问投资公司可投资资产的40%左右,投资顾问公司也因此取得美国运通公司5%的股权。接下来的两年,这一股票的价格足足上涨了3倍,巴菲特遂将股票出清,共获利几千万美元之巨。
第七节耐心持有,长线投资
长线投资与高度分散、高周转率的操作理念正好完全相反。和所有积极型的操作手法相比较,长线投资是长期最有可能获利的投资方法。但投资人需要耐心地持有他们手中的投资组合,不被别人的短线获利所诱惑。
银行利率的变动、通货膨胀,或是企业获利预估数字公布等因素,虽然都可能影响到股票价格的短线走势,但时间一旦拉长,潜藏在企业内部的获利增长力自然会主宰股票价格。到底要持有股票多久才算是比较好?答案是:没有绝对的时间限制。巴菲特认为,有人说至少要持有5年,这其实是一个很愚蠢的说法。持股长抱的目的绝非要刻意让股票周转率接近于零,若是过于坚持完全不卖以致错过脱手的最佳机会也是不对的。所以,若以周转率来衡量,一般应控制在10%~12%左右。10%的周转率表明持股将可能持续约10年以上;而周转率20%,则表示持股大约达5年左右。
股票价格波动是长线投资所要面对的另一副产品。传统的积极型投资组合就是利用分散投资来企图抵消股票的价格波动。积极型基金经理人太了解投资人每个月收到基金对账单后的心理变化:当他们看到自己所投资的基金净值下跌,就算明明知道股票价格本来就有涨跌这一道理,心里仍不免产生慌张的情绪。
事实上,投资组合越分散,股价变动的激烈性在对账单上的反应就越不明显。对于大多数投资基金的客户来说,分散投资的方法的确很安全,因为所有的波动都被分散投资抵消了。但事情的另外一面是,获利曲线相对平坦而乏善可陈。所以分散投资的方法虽然不会引起客户太大的情绪反应,但永远只能获得较为一般的利润。
然而,长线投资的目的是要追求远高于一般获利水平的高报酬率。尽管我们已经通过实际的案例来验证了这种投资策略的成功之处,但平心而论,长线投资过程并不见得都是平坦而顺利的,长线投资人也必须做好忍受市场短期波动起伏的心理准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潜藏于企业内部的真实价值终究会反映在股票价格上,而未来的股票价格上涨空间也将足以弥补短期股票价格波动所导致的损失,甚至产生更高的报酬率。
巴菲特堪称是不受市场短期波动起伏影响的具有极好心理状态的典范,他很少在意股票价格的一时波动。在这方面,巴菲特的老同事、老朋友,同时也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副总裁查理·蒙格也是如此。熟读伯克希尔公司年度报表的人都知道,他们两人在投资方面,不仅理念一样,而且更是互补对方不足的一对绝配合伙人。
蒙格和巴菲特一样,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经营了一家投资公司,因此可以自主地运用大笔资金操作投资组合。他过人的才智和投资操作手法再次验证了长线投资学派的理论精髓。蒙格表示:“在60年代我真的把复利表拿出来,然后比较所有股票的表现,假设各类投资组合的可能最高报酬率。”他运算各种投资组合的可能结果,也曾将他实际的持股放进各种组合中,以预测可能的报酬率及波动性,因为他认为计算所有的可能结果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