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陶朱公把小号碗换成大号碗,增加了饭菜的分量,但价格不变。这一招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月下来,相对固定的顾客就达到50多个。
陶来公再接再厉,改变了饭馆的采购时间,尽量避开早上和中午的高峰期(此时价格高),并将采购节省下来的开支用来改善饭菜的质量,加入更多的鸡蛋和蘑菇,而价格依然不变。
结果,新面孔接踵而至,饭馆顾客盈门,陶朱公从小小的饭馆发家,三年间就在当地开了几十家分店。
价格不变,而改变产品的份量和质量,陶朱公的营销策略的确高明。在竞争中,价格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降价也未必是一应百变的策略,如果搞不清楚状况而盲目降价,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
20世纪70年代中期,索尼彩电在日本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在美国却不被顾客所接受,因而索尼在美国市场的销售相当惨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索尼派出了新任的国外部部长卯木肇先生前往美国的芝加哥市。
卯木肇先生风尘仆仆地来到芝加哥市,令他吃惊不已的是,索尼彩电竟然在当地寄卖商店里尘垢蒙面、无人问津。卯木肇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在日本国内畅销不已的优质产品,一进人美国竟会落得如此下场?经过一番调查,卯木肇先生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原来公司的前任部长曾多次在当地的媒体上发布降价销售索尼彩电的广告,使得索尼在当地消费者的心目中有着低贱、次品的糟糕印象,索尼的销量当然会因此受到严重的打击。
可见,降价策略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完全失败的。对于消费者而言,电视的价格虽是选择购买的标准之一,质量更不可忽视,为了图便宜而抱一台质量低劣的电视回家,可能看不了多久就出问题了,最终得不偿失。而索尼的降价行动切切给了消费者质量低劣的信息。
但是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印象、改变销售的现状呢?卯木肇也一筹莫展。
来到芝加哥一个星期了,卯木肇都没有好好欣赏过这里的美好景致。一天,他驾车去郊外散心,在归来的路上,他注意到一个牧童正赶着一头大公牛进牛栏,而公牛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在夕阳的余辉下叮当叮当地响着,后面是一大群牛跟在这头公牛的屁股后面,温顺地鱼贯而入……此情此景令卯木肇一下子茅塞顿开,他一路上吹着口哨,心情格外开朗。想想一群庞然大物居然被一个小童管得服服帖帖的,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牧童牵着一头带头牛吗!索尼要是能在芝加哥找到这样一家“带头牛”商店来率先销售,岂不是很快就能打开局面?卯木肇为自己找到了打开美国市场的钥匙而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