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29100000002

第2章 今夕是“喝”年(1)

——中国“酒疯”扫描

国人尚酒,举国酒盛,实乃一脉文化之象,本不为奇。然当今之奇在于“疯”,“疯势”肆虐举世惊。走遍东南西北,历数春夏秋冬,何人眼中不是一个醉醺醺的中国?中国人喝疯了!如此感叹绝非危言耸听,着实因象而生。

首都喝成 “酒都”

2004年,贵州省仁怀市挂起“中国酒都”金字招牌,授牌者是地处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茅台在继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取金奖之后,多次独揽国内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之冠、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万般荣耀集于一身,王者风范显露无遗。在仁怀人眼里,是他们的茅台酒彰显了仁怀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酒都。(作为县级市,仁怀现有酒厂506家,其产销量均占贵州省的半壁江山)

然而,仁怀人眼里的“世界上独一无二”几年后就被打破。2009年12月,“中国白酒之都”这块金字招牌也花落四川省宜宾市,授牌者乃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无疑,贵州仁怀的茅台酒是中国白酒业的第一品牌,“国酒茅台”这一美誉已家喻户晓。四川宜宾的五粮液酒地位紧随茅台酒之后,而它的产销规模却时不时排在茅台酒之前。

中国酒业的老大、老二都已“称都”,且各借媒体告示天下。“酒都”的国字招牌挂在两家门楼上,难免给人以打斗之嫌,这也是中国酒业多年来一直硝烟不断的景象之一,人们早已多见不怪。

2012年,围绕茅台酒正式申请“国酒”商标之举,中国酒业战事再起,河南杜康酒业率先问战,山西汾酒等众酒业群起攻之,爆发一个共同的声音:凭历史悠久、还是文化深厚?茅台酒凭什么独享“国酒”之誉?

从“中国酒都”到“国酒”申标,茅台酒业在众人眼里尽显“独大”之态。

北京人似乎更不服:嘿,就一个酒,无非名气大、价钱高,你称“国酒”众家不服,胆敢“称都”不也离谱吗?麻秆再高也得看看粗细,别忘了北京是什么。

北京是“首都”,世人皆知。莫非,北京人言下之意,首都也是“酒都”?

若真如此,莫怪“首都人民”霸气,霸气来自底气,底气是靠许多“硬指标”支撑的,比较一番,或许就明白。

一比“酒量”——销售量。在中国,哪儿的人最爱喝酒,哪儿的人又最能喝酒?搜狐网对春节期间全国网民的饮酒数据调查显示,“最喜欢喝酒的省市”前十位北京位居榜首,其余名次是山东、河北、辽宁、江苏、河南、山西、安徽、上海与天津。中国酒业新闻网报道,2011年春节期间北京人豪饮了至少35亿元白酒, 2012年02月10日人民网公布,北京春节喝掉几十亿元白酒,相信这些数字比2011年大。这只是一个春节,只是单项白酒的“战绩”,如果加上平时、再算上其它酒类品种,北京人一年能喝掉多少酒?如此之大的消费能力,恐怕无谁能比。北京是“海量”,当为魁首。

二比“酒柜”——酒品种类。河南人很自豪地说:中国的酒祖杜康出自俺河南,中国的第一滴酒是杜康酒,北京中吗?山东人骄傲地说:中国的啤酒第一品牌是青岛啤酒,北京有么?不就有个燕京啤酒嘛。贵州人更底气十足地说:中国白酒第一品牌是茅台酒,价格最高也是茅台酒,最供不应求的还是茅台酒,北京的二锅头能比?北京人听后不屑一顾,说:光比这个?知道北京的“酒柜”有多大吗?据统计,北京 有1000多家大中型超市及4000家小型超市,10000多家名烟名酒店,四五家大型批发市场以及4000家左右的酒类经销商企业。这一数字表明,北京是个“大酒柜”。再看任何一家酒类柜台,绝对眼花缭乱,品种太多了——白酒、红酒、啤酒、黄酒、洋酒,国产的、进口的……北京酒类市场现有品牌数百,品种千多,仅葡萄酒产品就有300多个,经销商800多家。换个说法吧,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酒类产品,如果在北京看不到,那就不是北京;如果在北京买不到,只能说明它停产了。一句话,北京的“酒柜”装满全世界的产品,而“称都”的仁怀、宜宾远远不及。

三比“酒缸”——餐饮业。北京市场约有近3万家餐饮酒店,说北京的餐饮业规模为全国之最,肯定没人怀疑。大大小小的酒店、餐馆都是喝酒的地方,夜里走进哪家无不酒气熏天,所以北京人都调侃说:咱这地儿不缺“气”,白天汽车尾气灌满肺,夜晚酒气塞满鼻。不妨说,餐饮业等同于一个“酒缸”,北京的“酒缸”有多大?依然是全国之最,外地没比。

四比“酒杯”——酒价。“一杯酒一头牛,一顿喝没小洋楼”,这是中国农民对当下酒宴奢侈之风的感叹。中国酒坛的“杯”与“价”结缘了。这绝非生拉硬绑的缘分,实为自然生发。当下的北京人已习惯这样问:又开怀畅饮了,多钱一杯的酒?又喝了几头牛?北京人谈酒论价不以瓶计而以杯,一则说明在北京“天价酒”司空见惯,二则表明北京巨大的消费能力已经把许多酒种的价格都抬起来了。大官、巨富最集中,公务、商务宴请最频繁且规格最高,此等外地难比,故而一瓶数千甚至数万、十数万的“天价酒”摆上酒桌,这样的阔绰也只有北京常有了。此外,同样的酒,在北京的价格肯定比其它地方贵,这是整体消费能力决定的,北京的这种能力有谁可比?所以北京的“酒杯”当属金银级别,外地赶不上。

无须再比下去,因为北京的优势是全方位的,首都成为“酒都”也是靠实力“喝”出来的,实不虚夸。

北京被网民排在“最喜欢喝酒的省市”之首,这一“美誉”令许多北京人哭笑不得,因为他们并非真的“最喜欢喝酒”,尤其不会喜欢到“全国第一”的程度。于是便有北京网友发《叫苦帖》:

东西南北中,全国对北京;

昨天家乡客,今天远方朋;

他属第一次,我乃屡次迎;

来客一杯酒,京民喝一瓮;

莫道“最喜欢”,只怕失热情;

京城“酒疯”起,京民多苦衷。

这位网友的“叫苦帖”的确极具代表性。下面的故事可以加深我们对《叫苦帖》的理解。

这是一对年轻夫妻,丈夫张展(化名)在国家机关某单位工作,妻子吴娟(化名)在驻京某部服役。结婚前几年,夫妻俩事业心都极强,决心晚育。事业终于有所成就时,双双年逾三十,于是决定要个孩子。他们哪里想到,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竟然无比艰难。

妻子时常抱怨丈夫说:你总是醉熏熏回家,咋要孩子?如果硬要,不弄出个酒精胎才怪。必须减少应酬,最好戒酒。

丈夫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便表态:坚决贯彻落实夫人指示。

表态虽坚决,“落实指示”却并不顺利。先说单位,领导交待的接待任务体现的是信任,这种信任不是随便就能获得的,所以总不能拿“封山育林”理由拒绝领导吧?领受任务就得喝酒,还不能不尽力喝,酒桌上表现越好,领导越赏识,下次还拉不下。问题是,本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腿”太多,京外来人公务宴应接不暇,没个头呵。除了领导,还有同事,时不时邀请“捧场”,不去必落个“眼里只有领导”的大误会,还怎么共事?去就得喝,捧的都是酒杯。还有家乡那头,自己在家乡人眼里已混得有个模样、小有名气了,找上门者也越来越多,不接待行吗?少有不周必背“摆臭架子”坏名,硬着头皮也得喝上几杯。不要再说社会上的朋友、婚宴喜宴之类,就这几头算来,把杯问盏之事减得下来吗?

妻子要求丈夫为要孩子而努力,其实自己也难以坚持。夫妻俩性格同样的热情,在单位同样被领导信任,同样的酒桌活跃分子,同样的隔三差五有应酬,突然变个样同样不容易。直到35岁,他们才喜得千金,那是夫妻俩彻底急了眼,抱定“宁可什么不要也得要孩子”之极大决心后的结果。

你可以认为这对夫妻起先意志不够坚定,但同时也不能不承认,首都北京的“酒疯”的确极有感染力且不易抗拒。

我们尤其不能否认:中国遍地“酒疯”,“疯源”就在首都北京。当茅台酒成为首都北京官场酒宴的“规格酒”后,全国各地的官场酒宴纷纷紧跟,硬把茅台酒喝成天价;当进口名酒拉菲、皇家礼炮等走红首都北京官场酒宴,便很快风靡全国各地的官场酒宴。北京对全国的示范和影响作用几乎是全方位的,“酒疯”自不例外。

就这般景象,对“首都喝成‘酒都’”还有异议吗?

酒水喝成“洪水”

酒类行业专家不无自豪地宣称:中国酒业发展到今天,已成“洪流滚滚”之势。的确,今天的中国,酒水肆如“洪水”,遍地横流,似乎势不可挡。

“洪水”是中国酒民喝出来的。

兰州有一网友声称:知道俺这里一年喝掉多少酒吗?不吹牛,一个西湖。

另一位西北网友说:大漠戈壁缺水,但不缺酒呀。一年到头,感觉喝下的酒不比水少。

西北人爱说一句话:酒嘛水嘛。视酒若水,西北人的豪气可见一斑。这种豪气自然产生极强的酒桌战斗力,相信与西北酒民交过手的人定有体会。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那年,陕西某县一位县领导带工作组驻进一个偏僻的贫困村搞“三个代表”试点,老支书说自己干了三十年头一次见到县太爷来村里,还住下了,激动之情难以按捺。当晚,老支书搬出一坛自己酿造的五谷酒,对县领导说:喝几口辣水水,自己造的。

县领导品一口,说:好醇哩,赛过五粮液。

老支书听到夸赞极高兴,说:只听说五粮液是好酒,没喝过。乡里领导也说我这酒赶上五粮液,时不时提着塑料壶来家要,我很少给他们。不是心疼一坛辣水水,是看他们进村没正事,就知道提杆秤拿着麻袋收粮食,看不惯哩。

县领导进村只三天,喝光了老支书仅存的三坛酒,老支书暗暗心疼了,嘴却不软,说:酒喝光了,我高兴,全村人都说您是来送福,村边的小水库废了10几年没钱修,吃水、浇地都困难,这回准有指望。

县领导玩笑般说:您老人家是拿这辣水水换甜水水,可咱是贫困县,处处缺钱呀。缺水的事不是一下能解决的,最好解决的是辣水水,明天起我拿五粮液,好几百元一瓶,也好喝。

县领导驻村半个月,一杆人马留下一百多个酒瓶子。老支书数着空酒瓶算细帐:喝掉好几万元呵,差不多够修好小水库的旧坝了。

县领导带着工作组撤离后,老支书编了一首顺口溜:

黄土大高坡,处处缺水窝;

辣水遍地流,淡水不润坡。

酒嘛水嘛叫,咋就不叫渴?

人穷一辈辈,辣水也是祸。

这首顺口溜在当地风传开来,也传到省城某家晚报一位记者耳中,这位晚报记者对此极其敏感,连忙到实地采访,尔后写出一篇文章《地旱酒涝说明什么》,核心反映“酒疯”祸及政风问题。值班总编辑看后感到文章有些深度,但思忖许久决定不予发表,理由是:“地旱酒涝”在大西北极为普遍,理应警示,但文章涉及的问题过于敏感,不碰为好。

这个故事让人们领略到了什么?是“酒嘛水嘛”的西北人的嗜酒之风,还是“嗜酒之过”?或许能够领略到的东西不止这些,但最应该重视的当是“地旱酒涝”这一概括,其中值得领悟的内容实在太多。

放下西北,再看别处。

河南网友说:一个西湖不算啥,俺省人口一亿多,一年能喝多少酒?少说点,每天每人三两酒,倒进黄河醉死鱼。

说酒必提杜康,因为中国人一向视他为酒祖。这位酒祖的重要贡献是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谷物酒,发明地在河南。所以河南人总是很骄傲地说:中国的第一滴酒出在俺这里。河南人有所不知,他们的骄傲还不够份量,因为杜康奉献的也是“人类第一滴酒”。

白酒发源地!有了这一概念,我们对河南这片土地的想象空间便陡然增大了。暂不“想象”先看“盛景”,就知什么叫“倒进黄河醉死鱼”了。

河南好进酒场难混——河南人以酒待客“醉客”为尊,称之“醉美”,代指“最美”,即“最好”的意思。所以外地人做客河南逢酒多醉是常事,于是便有“酒场难混”之感叹。

喝水碗对嘴,不缺是酒杯——何解?贫困人家舍不得花钱买水杯,以碗替之,但家中不能没有酒具。为何?尚酒之风,好客之习。

挥手三六九,不管童与叟——此话指酒桌划拳行令,河南人叫“猜媒”。老年人成年人酒桌划拳不稀罕,毕竟酒坛磨练多年,此习何及少年?出生在酒乡,闻着酒香长,这叫熏染成习。乡村的小学生往返学校途中,结伴者边走边比划边吆喝,“猜媒”练的是“童子功”,所以酒桌上有童挥手成拳在河南便不足为奇了。

喝酒不“排外”,不断换品牌——除了老品牌杜康酒,河南本地还有张(弓)宝(丰)林(河),这几种酒都是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河南人最喜爱。但河南酒民喝酒不“排外”,对外地产品也很给面子,无论什么香型、什么档次,只要到了河南市场都会火上一阵子。这些年,外地酒不断进军河南自然是因为河南这个销售市场太大,酒民太有战斗力。遗憾的是,外地酒在河南的境遇几乎一样,也就年把好光景,之后便坐“冷板凳”。原因并不复杂,上家产品在河南火起来,下家产品也追进来,河南酒民见新不恋旧,后来者便坐上“热炕头”。

四川一家酒厂的代理商撤离河南时留下网帖:河南酒风盛,人多钱袋松;外地有新酒,谁来都欢迎;奉劝甭恋战,一年就不中。一位河南酒民听传后立刻跟帖:新酒年年有,品牌年年换;河南酒桌大,谁来谁赚钱;该来还要来,老兄甭悲观。后来有传河南人“一年喝倒一个牌子”,竟把河南酒民“年年换品牌”的巨大战斗力与“新酒一出现假酒立马见”联系起来,实在不贴题。

无须再赘,仅就以上“盛景”,足见河南尚酒之风。

另有四川网友说:我们全省正规酒厂15000多家,不在册的、小作坊式的数目更多,一年产酒量倒进三峡水库能把水变成低度酒。

“川酒”之誉无人不晓,作为全国酒类产品第一产销大省,四川酒民有足够的资本显示骄傲。早有一句话形容四川:“川酒遍地流,川妹四处游”,于是有人把四川高度概括为“酒色之地”。这一概括绝非贬义,实指“川酒”的美味与“川妹”的美色是四川的两大骄傲。不表“川妹”,只说“川酒”,实有谈不尽的话题。

其实,对于“尚酒之风”,以上谈了西北、谈了河南,再谈四川虽也不失精彩,但还有更多的地区或许难于诚服,因为现今已是“遍地酒疯”,连江、浙、上海一带都觉得本地酒坛“北方化”了,而且敢叫“长江水多没有酒多”,还会谁服谁?所以不去一一细述也罢。

我们只需明白一点:到了全国酒民们“拿酒比水”的时候,就无法不承认中国“酒疯”之狂了。

“夕阳”成了“骄阳”

80年代初,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把白酒业列为“夕阳行业”,并预言:市场萎缩、产量大减,必为白酒业不可改变的趋势。

他们的依据是:大量朝阳产业、新兴产业的出现必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人口大国对粮食的巨大需求必将限制白酒的粮食原料;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必将引导人们的消费向教育、健康转变等。

如此推断,中国白酒业的“黄昏”近在眼前。

然而,30年已过,中国白酒业非但未见其衰,反而呈现蓬勃发展之势。30年来,我们看到的是,朝阳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丝毫没有分散各地对白酒生产的资金投入,白酒生产厂家春笋般越冒越多,白酒产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酒类消费的数字年年大幅提升……

1978-2006年我国白酒产量及增长率

来源:国金证券 添加日期:2008-04-09

同类推荐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那么编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医学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医学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海盗

    海盗

    我们是海盗,有本领的海盗。美丽的姑娘们,请你来到我的怀抱。我们是海盗,自由自在的海盗。在骷髅旗的指引下,为了生存而辛劳。我们是海盗,没有明天的海盗。永远没有终点,在七大洋上飘荡的海盗..感兴趣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海阔天空的海盗世界吧!他们挥舞刀枪,宣称与上帝为敌;他们抢掠成性,蔑视人间一切权威。他们抛撒金币,以生命疯狂下注;他们以船为伴,有着自己的道德规章--他们已成传说,被海与天封藏。独眼的船长、生锈的火枪、哗啦作响的金币,盛着财宝的木箱..纵横匕海的故事,并不只是幻想。暴风雨、坏血病、骷髅旗、私掠证,荒岛埋宝,公海搏杀..海盗的世界。
热门推荐
  • 暴戾危机

    暴戾危机

    世界三部曲第一步,通过五合城的故事描写社会与人性
  • 蜜宠甜心:校草太霸道

    蜜宠甜心:校草太霸道

    【甜宠文】刚从美国飞回来,喜大普奔的赶回家,就接到一通坑女父母的电话,本以为是父母欢迎她回国的电话哪知!“宝贝儿,家里的水电我们给停了,你所有的银行卡我们给冻了,所有佣人长期休假了,你可爱的父母也过二人世界去了。要想活命的话,去投靠咋的世交——墨家吧!”无奈,身无分文的苏安安为了活命到了墨家,却被安了个墨家童养媳的身份!原本想安安静静做个美女子,直到遇见了他……
  • 辰星不如随风去

    辰星不如随风去

    本以为只是荷尔蒙所驱使,未曾想却是纠缠一生的命运。沐辰星,一个为生活所迫的美丽女子和曾经为情所伤的富家子弟顾慕风之间的爱恨纠葛,以及同那个如春风般和煦美好的董飞扬之间的别样情愫。
  • 岂逆

    岂逆

    小甜饼的酿制,和岁月的安慰。思君不见君,见君欲留君;留君难分别,分别又思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奇玄录

    奇玄录

    天地苍生,天生万物却也禁锢万物。人分正邪,事分对错,世间之事多是身不由己,己不由心。人乃万物灵长,自天地宠儿,自生来便可有与天地契合之理,故修行道路虽起步稍晚,却有得天独厚之处,短短百年便可抵得上其他灵物修炼万年,即便如此,也不过至多千年寿命,无法突破这方天地限制。妖物之流虽修行缓慢却寿元悠久。人族自是不甘受这方天地限制,自古以来一直在寻求长生之道,此行为自是与天道逆反,故而天道降下浩劫业障来阻碍人族的逆天之行。自此便展开生生世世与天道抗争的道路,而名为玄关少年在得到一份千年之前的传承后,发现了这天地之间的秘密,自此为了解开这秘密而踏上了异常艰辛的道路。
  • 笙笙醉之昆仑殇

    笙笙醉之昆仑殇

    洪荒时期,轩辕神农高辛三足鼎立的时期已然消失,随着黑帝颛顼的一步步简政明令措施,整个大荒在蚩尤黄帝大战后逐渐恢复战前的繁华景象。一些氏族的没落,一些新兴氏族的崛起都引起暗流涌动。昆仑山下一株无心桃木化成的她一直生长于王母的保护下,却向往着山外的世界。实则是一直被蚩尤部族崇奉的宝物幻颜木,与驻颜花本是同根生于大荒最东边的扶桑木下。被九尾灵狐引入世,遇见一生的挚爱高辛怀卿,是他点燃了她木头般的心。她不知,他一心只是想利用她,却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爱上自己的棋子......一直陪伴她的小鹏因她而死,也曾辜负黑帝的一片信任与真情,愤然跃入东海,宁此生不再见到他......
  • 云舒

    云舒

    云舒前世识人不清,最终害人害己,落得一个被大火埋葬的下场。而今生她狠戾、强硬。誓要将前世所糟的罪都还回去,让那些暗害她的人通通得到应有的报应。某狼:乖,我陪你狠戾、强硬、干坏事。云舒:嗯......最后厚颜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 鸭子·蜜柑·入伍后(沈从文小说全集·卷一)

    鸭子·蜜柑·入伍后(沈从文小说全集·卷一)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发表于1926年11月至1928年7月的《鸭子》《蜜柑》《入伍后》《老实人》四部短篇小说集。该集子反映作者创作的特色,对湘西生活,爱情美好等的描写,笔调较为清新;入伍后写从新兵视角看待军旅生活和战友情谊等,叙写之中带有对人生的思考。
  • 总裁的导演

    总裁的导演

    娱乐圈内的神秘女导演,一身辉煌成就,却无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霸道总裁,豪门富二代,明星美男,无不拜伏在她的石榴裙下。曾经的她任人欺负被人摆布,看她如何卷土重来,做自己人生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