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23100000083

第83章 桓谭

“原文”

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居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然后政调于时,而躁人可定。昔董仲舒言“理国譬若琴瑟,其不调者则解而更张”。夫更张难行,而拂众者亡,是故贾谊以才逐,而晁错以智死。世虽有殊能而终莫敢谈者,惧于前事也。

且设法禁者,非能尽塞天下之奸,皆合众人之所欲也,大抵取便国利事多者,则可矣。夫张官置吏,以理万人,县赏设罚,以别善恶,恶人诛伤,则善人蒙福矣。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雠,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此为听人自理而无复法禁者也。今宜申明旧令,若已伏官诛而私相伤杀者,虽一身逃亡,皆徙家属于边,其相伤者,加常二等,不得雇山赎罪。如此,则仇怨自解,盗贼息矣。

夫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是以先帝禁人二业,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乃多通侈靡,以淫耳目。今可令诸商贾自相纠告,若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畀告者。如此,则专役一己,不敢以货与人,事寡力弱,必归功田亩。田亩修,则谷入多而地力尽矣。

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出生议,所欲陷则与死比,是为刑开二门也。今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班下郡国,蠲除故条。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

书奏,不省。

“译文”

后来大司空宋弘推荐桓谭,拜议郎、给事中,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应注意事宜,说:

我听说国家的废兴,在于政事;而政事的得失,决定于辅佐是否得人。辅佐贤明,贤俊之士充满朝廷,而治理能与世务相吻合;辅佐不明,议论的事不合时宜,举措就多失误。作为国家的君主,都想兴教化建善政,然而政事不能治理好,是由于贤者意见不一。

从前楚庄王问孙叔敖说:“我不懂得如何搞好国事哩。”叔敖说:“国家有事不能定,是大家厌恶的,恐怕大王不能定吧。”楚王说:“不能定是由于君主呢,还是在于臣子呢?”叔敖说:“君主对臣子骄傲,说臣子们离了我就无从富贵;臣子对君主骄傲,说君主离了臣子就无从安身。君主有的到了失国的地步还不醒悟,臣子有的到了无衣无食的境地还不能进身朝廷。君臣不合,国家大事就无从定了。”

庄王说:“好。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家大事。”那些善于处理政事的人,根据风俗施教,发现哪里有失误就设法防止,威德兼施,文武交错使用,政事调节得切合时宜,这样那些焦躁不定的人就可使之定了。

以前董仲舒说:“治理国家好比琴瑟一样,如调节不过来就应改弦更张。”改弦更张难行,违反众人要求就必亡,所以贾谊因才高而被逐,晁错因智多而死。世上有特殊才能的人之所以不敢讲话,就是怕蹈前人的覆辙。且设立法禁,并不能完全堵塞天下的奸人,也不可能都合于众人的心意,大体采取便于国,利于事的就可以。设置官吏,以治理众人,悬赏设罚,以区别善恶,恶人受到诛灭挫伤,好人就得到了幸福。

现在人们互相杀伤,虽然已经伏法,但私下里却结了仇怨,子孙还要报仇,后来的仇恨比以前更深,以致全家被杀、家产被灭,但风俗上还称他为豪侠健士,所以有些人虽然怯弱,仍勉强去复仇,这是听人自理没有法禁的缘故。

现在应当申明旧令,如果已被官府处决而私相杀伤的,虽然自己已经逃跑了,还应将他的家属迁到边境地方去,相伤的,加常二等,不准许雇人上山伐木赎罪。

这样,仇怨就自解了,盗贼也自息了。

治理国家的道理,是加强本业而抑制末业,所以先帝禁人从事二业,禁锢商贾不准做官,这就是抑制末业养廉耻的方法。

现在富商大贾,大多放高利贷,中等之家的子弟,为他们做保信的劳役,像臣仆一样勤劳,而他们收的利钱与封邑的贵族一样多,所以众人互相羡慕效仿,弃农经商,不耕而食,以至于奢侈浪费,尽情享受。

现在可令诸商贾互相检举揭发,如果不是自己劳动所得,都没收用来奖励揭发有功的人。

这样,就会只靠自己的劳力,而不敢雇请别人,一个人事少,力量单薄,就必定要弃商归农。

田亩得到修治,粮食就会增收而地力就可充分利用了。

又看到现在用法令来决定事情,轻重各不相同,或一件事几种法,罪相同而论处各异,这就给奸吏们以可乘之机,想让人活就搬出活命的法律,想致人死就以死刑论比,这样就为刑法开了两扇门。

今可集中一批通义理熟习法律的人,对法律条文逐条进行分析比较,统一法度,颁发到州、郡,把旧条文统统废除。这样,天下人都知朝廷的政策,刑狱就无滥施怨恨了。

书奏了上去,没有见纳。

“点评”

桓谭是东汉哲学家、经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哀帝、平帝间,位不过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刘玄即位,诏拜太中大夫。

桓谭的老爸在成帝时为太乐令。桓谭“以父任为郎”;或说桓谭入任,是由于宋弘的推荐。桓谭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擅长音乐,善于弹琴。宫廷举行宴会,皇帝往往命他弹琴助兴。并且,他博学通达,遍习《五经》,堪称通儒。他还很会写文章,尤其喜欢古学,多次从刘歆、扬雄辨析疑异,还喜欢歌舞杂戏。穿着简易,不修威仪。另外,他还有一个显著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对俗儒轻视讥笑,也很喜欢有个性、能谈出自己见解的人,因此多受排挤。人们就是这样,好听的话,谁都爱听,就算那好听的话没有什么意思甚至有害。不好听的话谁也不喜欢听,哪怕那话字字珠玑,是善意的提醒和忠告。

西汉末年,桓谭官位不高,不过当个郎官而已。他与傅晏的关系挺好的。傅晏是什么人呢?这个傅晏就是傅皇后的爹,起先颇为得势,可是稍后董昭仪受皇帝宠幸,其兄董贤因裙带关系而用权,傅皇后日益被疏远,傅晏因失势而闷闷不乐。

桓谭告诫他要防宫廷之变,注意董贤的动向,要收敛、谦退,以避祸殃。

桓谭非常有洞察力,他对傅晏说:“过去武帝想立卫子夫,暗中搜集陈皇后的过错,陈皇后终于被废,卫子夫被立。今董贤受宠而且他妹妹尤为受宠幸,可能又有‘卫子夫’之变,可不忧虑吗?”傅晏惊动,说:“是的,怎么办呢?”

桓谭说:“刑罚不能加在无罪的人身上,邪气枉道不能胜正人。士以才智侍君,女以媚人的方法求主。皇后年少,还没经历过多少艰难困苦,有人在内驱使巫医,在外求方技,邪门歪道,这些,不可不加防备。又君侯因是皇后的父亲受尊重而通宾客,宾客必然要借此增强自己的威势,这样就会招来人们的讥议。不如谢宾客遣散门徒,一定要谦恭谨慎,这是修己正家避祸的方法啊。”傅晏说:“好。”于是如桓谭所讲的那样罢遣宾客,到宫中去告诉皇后。

后来董贤果然暗示太医令真钦,搜集傅氏的罪过,逮捕了傅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审讯中没有抓到罪证,案子得到消除,傅氏在哀帝时期得以保全。

之后,董贤当上了大司马,闻桓谭之名,要与他结交。桓谭是正派人物,先奏书劝告他“以辅国保身之术”,未被接受,就不与他往来。

王莽掌握大权时,天下之士大多数对王莽吹牛拍马,阿谀奉承,以求升迁。桓谭则不然,“独自守,默然无言”,故他这时仅为掌乐大夫。农民大起义时,桓谭参与了活动,被更始政权召任为太中大夫。

刘秀当上了皇帝(称光武帝),桓谭被征召待诏,上书言事“失旨”,即不符合光武帝的要求,未被任用。后来大司空宋弘推荐了他,任为议郎、给事中。他呈上《陈时政疏》,论说时政,主要内容是:

首先是任用贤人。他说皇帝的辅佐,乃治国之本;国家用了大才,犹如长了翅膀,就可以腾飞。他认为贤才有“五品”,最高级的是“才高卓绝于众,多筹大略,能图世建功者,天下之士也。”就是说,大贤的主要特点是能为国家出谋筹略,建功立业。他指出,自古以来在用人问题上有一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发现和使用人才方面存在三难:一是贤才少,而庸才多,“少不胜众”,贤才被凡庸所淹;二是贤才特异非凡,往往不被人所认识,“乃世俗所不能见”;三是贤才往往被谗、被疑,还往往受害。故他强调:“是故非君臣致密坚固,割心相信,动无间疑,若伊(尹)、吕(望)之见用,傅说通梦,管(仲)、鲍(叔)之信任,则难以遂功竟意矣。”“(君)如不听纳,施行其策,虽广知得,亦终无益也。”意思是,君主招贤,能否使用并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于勿疑且信任,采纳并施行其策。

另外,在他的思想体系里,还有重农抑商的思想。他说:“理国之道,举本业(农业),而抑末利(商贾)。”打击兼并之徒和高利贷者,不让商人入仕做官,令诸商贾“自相纠告”,即互相揭发奸利之事,除了劳动所得,把一切非法所得都赏给告发者。这样,就可以抑制富商大贾盘剥百姓,劝导百姓务农,多生产粮食而尽地力。

他还认为,应该统一法度。法度不统一,就会有活动的余地。比如,有人托关系,走后门,想让某个罪犯生,结果就拿出最轻的处罚依据来,而想要哪个罪犯死,就拿出处死的法律依据。这样的不统一,就会滋生腐败,形成冤屈。

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讲求科学、实事求是的人,这表现在他对谶纬强烈的批判上。

当时光武帝刘秀正迷信谶记,多以它来决定疑难。所谓谶记,就是预言未来事象的文字图录。刘秀起兵夺权和巩固统治,就以它来笼络人心,作为思想统治工具。桓谭针对这件事情,上《抑谶重赏疏》,劝谏光武帝。他说:儒家的传统,“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孔子难言天道性命,子贡等人不得而闻,后世俗儒岂能通之!他指出,谶纬的预言“虽有时合”,然如同占卜一样只是一种偶然性,不足为信。他希望光武帝听取意见,“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他深信自己的观点正确,有益于正道,“合人心而得事理”。同时,桓谭还向光武帝建议,在进行统一战争时,应当重赏将士,使其尽心效力,不可听任他们勒索百姓,“虏掠夺其财物”,使兵民各生狐疑,而不得早日安平。基于上述观点,桓谭还反对灾异迷信。他说:“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对于怪异现象,只要明君、贤臣等能够修德、善政“以应之”,就可以逢凶化吉,“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尽管他还保留了天人感应思想的因素,但在当时仍具有进步意义。后来的无神论就受到过他的影响。

还有他的形神明论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桓谭于《新论形神》篇,专论形神关系,对战国以来社会上流行的神仙方术迷信思想进行了严肃批判。

他以蜡烛与烛火的关系,作为形体与精神关系的比喻,论道:“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就是说,蜡烛点燃而有烛火,蜡烛烧尽,烛火就熄灭,不可能凭空燃火。人老至死,就不可能再存在精神,“气索而死,为火烛之俱尽矣”。桓谭的形神论是唯物主义的,批判了精神可以脱离形体单独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其反对方士的长生说带有反对一般宗教迷信的意义,对稍后的王充有很大的影响。尽管其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贡献。

然而,说真话,坚持独特的个人见解,有时候是有风险的。

桓谭上书指出皇帝听纳谶记是错误的,光武帝看了很不高兴。心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识抬举呢?当年我起兵的时候,就是有谶语说我要当皇帝,结果我就当了皇帝。现在我用这个方法来管理天下,决断大事,肯定错不了的!简直是不懂事!

中元元年(56年),东汉皇朝“初起”灵台。当时的灵台,是观察天象的地方。光武帝迷信天命,对于建筑灵台十分重视,事先诏令群臣开会讨论灵台建造在什么地方,并对桓谭说:“吾欲以谶决之,何如?”桓谭沉默了一会儿,说:“臣不读谶。”意思是,我对谶不感兴趣。光武帝追问他什么缘故。桓谭又极言谶之“非经”,不是正道而是迷信把戏。光武帝大怒,指责桓谭“非圣无法”,当即下令将桓谭迁出为六安郡丞。桓谭受此打击,内心“忽忽不乐”,忧郁成疾,在赴任的路上逝世,大约死于初起灵台的中元元年,终年七十余岁。

俗话说,歪嘴和尚会念经。有些时候,我们身边的一些歪嘴和尚念的歪经大受欢迎。比如王莽时期,那些说奉承话、说假话的歪嘴和尚们,一个个活得光鲜快活,步步高升,而不肯念歪经的桓谭就是得不到提拔重用。

到了后来,他在刘秀那里也坚持念真经,说真话,说有深刻而有见解的话,但是屡屡碰壁。人家刘秀不喜欢听所谓的真经。真经不好听啊,人家喜欢听歪经。所以,就造就了桓谭最后的悲剧下场。然而,正是他的这种坚持,造就了他一世的威名。他这种敢于针砭时弊、敢于念真经说真话的精神,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

当然,在我们敬佩桓谭勇于念真经说真话的精神的同时,也在思索,假如他的真经换种方法念,是不是效果会好一点呢?有时候,直接说真话,对方会反感,接受不了,那么,说得委婉一点,艺术一点,效果会怎样?相信,通过技术改进,方嘴和尚一定能打败歪嘴和尚。

同类推荐
  • 民国那些奇案

    民国那些奇案

    本书从平凡女人谈恋爱、抢老公、婚姻、女人味之柔术、女人味之媚术等方面层层揭秘鲜为人知且快乐幸福的“平凡女人”,道于天下的善男子、善女人。
  • 肥马逐轻尘

    肥马逐轻尘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魂牵梦绕的长安城,繁华的丝绸之路,波澜壮阔的西域风情……
  • 东北人在三国

    东北人在三国

    ”老板,来盆猪肉炖粉条子!“一个东北人穿越到东汉末年的交州,满嘴的东北话,掠夺土著,创建科学院,开了一家全国连锁的“东北一锅香”饭店。”普及东北话,统一全天下。爆笑上演!
  • 宁宋

    宁宋

    穿越而来,当代大学生岳霖成功成为南宋岳飞三子,却不幸身陷囹圄。牢狱冷酷中,他笑对酷刑,坚强不屈;淑女倾慕时,他侠骨柔情,海誓山盟;朝堂权谋间,他机智多变,从容不迫;异族铁蹄下,他挺身而出,蹈锋饮血。穿越无悔,潇洒人生,一个凄惨、垂危的南宋正在悄然崛起……
  • 重生温侯
热门推荐
  • 灵奇大陆圣王传说

    灵奇大陆圣王传说

    一个孤儿,一次异世界的重生,竟然不再是人类;无法进化的王子,背负怎样离奇的命运;神秘的精灵少女,将会如何改变他的命运......黑暗再临,光明难寻,他们的未来何去何从?远古时代的六位王者,最终给他们留下怎样的传承?击退暗中蛰伏的强敌,拯救痛苦挣扎的人们,净化堕落不堪的灵魂,艰难前行,只为传说中的圣王降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系统:最佳扮演

    系统:最佳扮演

    一只天然黑的女坑货加一个渣属性的坑系统职业扮演坑蒙拐骗在这条名为误导的康庄大道越走越远越走越歪。跟着来历神秘渣系统穿梭各个时空攻略各色人物最后狠狠虐主角拆CP,“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虐,因为我是抖S。”某人一脸冷淡的说。?亲爱的读者们,对不起,考试已完暑假已过。虽不是我不想更新是实在没办法,我将文文存在手机里面但是我不小心格式化了。顿时觉得写作途中一片灰暗,现正努力码文中。
  • 当架空变成了现实

    当架空变成了现实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是一个群魔乱舞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有着神奇或者是不神奇的力量,只是……“这是个什么鬼呀?!!!”
  • 星河主神

    星河主神

    “看剑!”“吃我一棍!”“尝尝玄符的厉害吧!”蒋羽没有理睬这些声音,意识一动,时间空间纷纷静止下来。他用手在剑上刻字:“到此一游。”他把棍子一端削尖,写上大字:“牙签。”他将玄符摊开,在上面画了一个葫芦娃的笑脸。蒋羽修炼的不是五行,而是时间和空间。这个故事,是一个掌控时空的故事。
  • 大神求逮捕

    大神求逮捕

    洛梓沫很无语,怎么偏偏自己“一个不小心”的偷了他的东西,然后又一个不小心的惹上了某个大佬~…………下属:“堇老大,门口嫂子要见你。”某大佬:“呵,身为一个男人,她说见就见,那我不是太没面了。”下属:‘老大,你敢把舌头捋直了说话吗?要不是你的身体很诚实的往外走,我或许真信了你的邪!’然后……只见某大佬蹲在地上,乖乖的给媳妇捶腿:“媳妇,你要相信我,我手底下的那些小妖精,就想挑拨咱俩的关系。我对你的真心,可是天地可表,日月可鉴啊!”某人:“嗯~别光锤这边,这边也要。”某大佬:“哦~”‘看什么看,我有媳妇罩着,你们肯定是羡慕嫉妒恨!哼~’
  • 爱上另一个扯线人

    爱上另一个扯线人

    纵使我们是在操控木偶的扯线者,可是扯着木偶的是线,但是扯着线的是人!一个通过QQ炫舞相识相恋相知的故事。延伸到现实有意外,有惊喜,有浪漫,有快乐的悲剧。
  • 你见过山顶的风景吗

    你见过山顶的风景吗

    只此一次的人生属于你的巅峰你真的真的,不好奇吗?
  • 残锋

    残锋

    昭历59年,郕冀战火步入尾声,郕军军仙百里羡与冀军神将项麟在天江城交兵。然而,由于一计之差,冀军几乎覆灭。项麟心爱之人亦为保护他而不知去向。冀亡后,这位大冀遗将踏上了复国寻爱之路......
  • 重影蝶梦

    重影蝶梦

    她与他是各自家族世世代代的守护者,只可惜她天资愚钝成了阴阳界耻笑的半吊子阴阳师。而他天赋异禀被称为阴阳界百年以来的救世主,他不屑她的无能,她惧怕他的能力。一次意外她被迫成为他的‘侍符’,从此她与他在驱魔的道路上互相扶持,在解决一件件扑朔迷离的案件时,沉睡多年的真相终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