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23100000111

第111章 不畏强暴的袁安

“原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

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后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

“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郡汝阳县人。

祖父袁良,学习《孟氏易》(孟喜著),汉平帝时,因明经而被举荐,做了太子舍人。

建武初年做了成武县令。

袁安年轻时继承祖父袁良的学问。

为人很庄重,有威信,被州里人敬重。

开始做县功曹,有一次,捧着檄文到州从事那里办事,从事托袁安捎封信给县令,袁安说:“你是为公事,自有邮驿替你传送;如果是私事,就不应找我功曹。”辞谢不肯接信,办事人有些害怕,就不托他了。

后来,被举荐为孝廉,先后做了阴平县长和任城县令。

“点评”

袁安这个人,为人很庄重,很有威信,年轻的时候就被州里人所敬重。

开始,他做县功曹,有一次,捧着檄文到州从事那里办事,从事托袁安捎封信给县令,袁安说:“你是为公事,自有邮驿替你传送;如果是私事,就不应找我功曹。”辞谢不肯接信,办事人有些害怕,就不托他了。这理由,实在是有趣啊。其实,捎信这个活儿,是不好干的。为什么呢?有一句俗话,叫作“钱捎少,话捎多”。意思是说,你给别人捎钱,没有短他的,却往往会令人疑心你动了那钱,而捎话儿,往往会叫人觉得有出入。总之,就是出力不讨好。当然,除了这一个层面的原因,估计袁安还考虑到自己的庄重和威信,总不至于那么随便给人家跑腿打杂吧,那样,是看低了自己。也就是说,这个人,很有姿态,很有派啊。

后来,袁安被举荐为孝廉,先后做了阴平县长和任城县令。他所任职的地方,官吏百姓都很畏敬和爱戴他。永平十二年(69年),楚王刘英阴谋反叛朝廷,案情交郡核实。这可是一个棘手的案子啊。人家刘英,是皇子,是楚王,那是什么级别的人物啊?一时间弄不清楚个里表来。到了第二年,三府推荐袁安办案,认为他能处理复杂的案件,皇帝命他为楚郡太守。

这时受楚王刘英的供词牵连关押的有几千人,显宗大发脾气,办案人急于定案,严刑威逼让人招供,判死罪的很多。袁安到郡后,先不进衙门,而到监狱去,审理那些无明显证据的,逐一上报,让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向袁安叩头力争,认为凡附和楚王刘英的,按法与刘英同罪,袁安不同意。袁安说:“如有不合律例,我负完全责任,不连累你们。”于是分别一一上报。皇帝感动觉悟,当即同意,被释放出狱的有四百余家。这可是积阴德的大好事啊。

一年以后,袁安被征为河南尹。在任时,他政令非常严明,但从来没有因贿赂罪来审讯人。他常常说:“凡做官的人,高则望当宰相,下则希冀当州牧太守,在圣明之世禁锢人才,这是我不忍心去做的事。”听到这话的人,都很感动,并勉励自己要廉洁奉公。

袁安在职十年,京师的政纪很整饬,他的名声深得朝廷看重。建初八年(83年)升为太仆。元和二年(85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道:“北匈奴已经和亲了,可是南匈奴又去抢劫,北单于说汉朝欺骗他们,想进犯边疆。应该将俘虏发还,以安慰他们。”皇帝下诏召集百官到朝廷商议,公卿都认为夷狄狡诈,贪心不足,得到俘虏以后,还会妄自夸大,不能开这个先例。

袁安却说:“北匈奴派使者进贡请求和亲,还把被掳去的人归还汉朝,这说明他们害怕大汉声威,不是先违背条约。孟云以大臣的身份守卫边疆,不应对夷狄不讲信用。让俘虏回去,足以表明中国对他们的宽大,还可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宁,真是太好了。”司徒桓虞改变主意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然而,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等都恨袁安。郑弘还大声激怒桓虞说:“凡是主张释放俘虏的,都是对皇上不忠。”桓虞当场叱责他。第五伦和大鸿胪韦彪都恼怒得脸上变了颜色,司隶校尉把全部情况奏明皇上,袁安等都把印绶交给皇帝请罪。

肃宗下诏书道:“议政时间很长,说明各人看法不同。朝廷大事应该多听议论,计策靠大家商定。说话时态度中正和悦,符合礼节,固然很好;但遇事不敢吱声,绝不是朝廷的福气,你们有何过错值得引咎自责的呢?还是把帽子戴上,鞋子穿上吧!”最后皇帝还是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第二年(86年),袁安代替第五伦做了司空。

章和元年(87年)他又代替桓虞做了司徒。

和帝即位,因年幼,窦太后临朝听政,太后的哥哥车骑将军窦宪向北攻打匈奴,袁安与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和九卿一起到朝廷上书劝阻,认为匈奴没有进犯边塞,无故出兵远征,耗费国家钱财,邀功于万里之外,这不是应有的国策。

连上几封书都被扣住没有上报。

宋由有些害怕,不敢联名上书了,那些卿相也渐渐不吱声了。

只有袁安与任隗仍坚持正道,毫不退让,甚至摘掉帽子到朝廷力争达十次以上。

太后还是不听。大家都替袁安捏了一把汗,但袁安还是镇定自如。

窦宪已经出兵打仗,他的弟弟卫尉窦笃、执金吾窦景各仗自己的权势,公然在京师放纵其爪牙拦路抢劫财物。

窦景又擅自派人乘驿马散发檄文到边境各郡,调集骑兵突击队和有本领的射手,命令渔阳、雁门、上谷三郡各派官吏将他们送到窦景住地。

有关官员害怕,没敢说半个不字。

袁安就弹劾窦景擅自调集边防军,惊扰官吏百姓,府尹不待符信而听从窦景安排,应该杀头示众。

又上奏司隶校尉、河南尹讨好依附贵戚,没有坚持正义,请求罢免官职,依法治罪。

这些奏折都被扣住没有上报。

窦宪、窦景因此更加专横,在各名都大邑布置他们的亲信,向官吏百姓征收赋税,收取贿赂,其余州郡也都望风仿效。

袁安与任隗一道检举那些二千石府尹,与之牵连降级罢官的有四十多人,窦氏一帮怀恨在心。

但袁安、任隗一向品行高尚,也没有办法加害他们。

当时窦宪又出兵驻武威。

第二年,北单于被耿夔攻破,逃到乌桓去了,塞北空无人管,匈奴余部不知归谁管属。

窦宪每天夸耀自己的功绩,想用恩惠与北匈奴余部搞好关系,于是上书立投降的左鹿蠡王阿佟做北单于,设中郎将领护,像过去立南单于那样。

皇上把这事交给公卿讨论,太尉宋由、太常丁鸿、光禄勋耿秉等十人认为可以这么办。

袁安与任隗上奏,认为“光武帝招守南匈奴,并不是让他永远安居内地,而是一个权宜之计,是出于想让他们去抵抗北匈奴的缘故。现在北方已经安定,应该让南单于回到北边去,一起领导投降的群众,不必再立阿佟来增加国家的负担。”宗正刘方、大司农尹睦赞同袁安的意见。

事情报上去了,没有及时决定下来。

袁安害怕窦宪一意孤行,于是单独上密封奏章道:“我听说功业有些难求,因为不可预见;有些事容易判断,因为道理明摆着不必怀疑。我想光武帝立南单于的本意,无非是想使南北单于得到安定,恩德很齐备,所以匈奴分成两块,边境平安无事。孝明皇帝继承先帝遗愿,不敢失掉传统,于是派遣大将,出兵攻打塞北。到了章帝、和帝初年,降汉的有十多万人,当时有人建议将他们安置海滨,东到辽东,太尉宋由、光禄勋耿秉都认为这样做将使南单于失望,不能同意,先帝听从了。陛下继承大业,大开疆土,大将军远征讨伐,把北匈奴全部消灭,这真是宣明祖宗的宏愿,建立大功啊。但宜于审慎处理,完成祖先最初的设想。我想到南单于屯即屠何的父亲带领众人投降汉朝,蒙受国恩已经四十多年。经过三代,传到陛下应该遵照先帝遗志,成就其大业。何况屯首先提出意见,让北虏全部归顺,现不让他出来领导,另立新降的阿佟,用一时的主意,违背三代的遗规,对培养的屯失信,而树立无功的阿佟。宋由、耿秉本来知道原来的打算,却想背弃先王的恩德。大凡一言一行,都是君子立身的关键,有赏有罚,本是治国的根本。《论语》上说过:‘言语讲求忠信,品行力求笃实虔敬,即使走到野蛮的外国也行得通呀!’现在如失信于一个南单于,那么其他的异族都不敢保证实践自己的誓言了。又乌桓、鲜卑刚杀掉北单于,一般人的常情,都害怕人家报复,现在立了他们的弟弟,那么南、北二虏就怀恨在心。古人认为,武器和食物有时可以不顾,唯有信用不可丢掉。况且遵照汉朝的旧例,供给南单于费用每年一亿九十余万,供给西域每年七千四百八十万。现在北匈奴很远,费用必须加倍,这是让国库空虚,而不是处理国家大计的好办法。”

皇帝下诏让大家讨论。袁安又与窦宪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

窦宪很阴险地仗恃自己的权势,言辞骄傲,揭人之短,甚至恶言骂袁安,并提出光武帝杀韩歆、戴涉的例子来威逼袁安,袁安始终寸步不让。

最后窦宪还是立了匈奴降将右鹿蠡王於除建做了单于,不久他就反叛了,正像袁安预计的那样。袁安认为天子幼弱,外戚当权,每次上朝,和公卿谈到国家大事,没有不痛哭流涕的。从天子到大臣都依仗他。

永元四年(92年)春,袁安死了,朝廷官员们非常痛惜。

过了几个月,窦氏垮台了,皇帝开始亲自执政,回想以前议论国事的正反两派的情况,封袁安的儿子袁赏为郎。

同类推荐
  • 明阳三国

    明阳三国

    现代人高燚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三国乱世,遇明师,结英豪,诛奸贼,扫佞臣,逐鹿天下,问鼎九州,与刘备、曹操、孙吴展开生死对决,英雄意气,热血功名,沙场征伐,朝堂诡谲,一段段情仇爱恨血泪史,一篇篇豪迈雄浑宏伟章,碌碌无名之辈,亦可扬鞭策马,号令三国!凛凛雁门将,纷纷虎牢兵。路遇劲敌手,棋逢真英雄。非亲非疏计,亦仇亦友名。祸福谁与共,风雨九州同!
  • 帝王三国之乱世英雄传

    帝王三国之乱世英雄传

    这是一个从少年现实世界穿越到古代三国的故事,少年穿越到三国后将不得回头,切看少年在这乱世中如何大闹一翻!
  • 乱世刀兵起

    乱世刀兵起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群雄逐鹿。曹操暗刺董卓,发檄文昭天下,对酒当歌,统北国争九鼎;刘备桃园结义,斩黄巾以明志,出兵蜀地,夺益州称皇统;孙家诸侯讨董,忠汉室奋长兵,巧得玉玺,遭天谴退江东。墨辰,一个苦逼大学生,自杀未遂,来到了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他该如何漂亮的活下去?是投靠明主,还是自立门户?封王拜将,乱世刀兵起!
  • 大清王朝3

    大清王朝3

    北京的紫禁城,以其金碧耀眼的宫殿式建筑和九十余万件珍贵文物而著称于世。清朝有10位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统治生涯。268年的清王朝,给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景象和挥之不去的惆怅。
  • 贞观败家子之征服大唐

    贞观败家子之征服大唐

    青年李幸考察古墓不慎梦穿唐朝成了李世民的四子李泰如何败家差点儿被贬为庶民、,等等等等
热门推荐
  • 封天之宗

    封天之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一个东胜大地中偏僻小国走出来之人的故事。他曾背负血海深仇,一朝得报,灭人满门。他踏入修真界的那日起,便注定要风起云涌。他经历仙魔乱战,他经历诸天护道争锋,他一路走来他是何人?他又做了什么?最后以至于他要封天!封天之宗书友交流群:273602268。让我们一起讨论他的故事。
  • 乱世飞天劫

    乱世飞天劫

    他生在乱世,却不愿忍受命运的枷。这是他的不幸,也是这个时代的不幸。七岁,父母双双而亡。十三岁,师父因他而死。十七岁,恋人离去。二十岁,挚友背叛。二十二,无处栖身。二十三,四处漂泊。他反抗,无时无刻不反抗,作为一个被苦难打击了无数次的人,只是希望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刀与泪

    刀与泪

    刀剑的光影,阴谋的诡谲。那一刹那,眼泪就像流星一样划过。残阳如血,孤傲的背影依旧挺直。为爱而活,为爱而死。
  • 箫醉流云

    箫醉流云

    [花雨授权]九五至尊的地位赋予他高贵与冷静。但自从遇见了她,她的珠泪便让他心动了整整一生,为了她,他可以抛弃皇位、江山,甚至生命,她半生含泪只为那故国明月上斑斑的血痕。只为赴他一个迟到了十五年的约定……
  • 我乃大武帝

    我乃大武帝

    废物师兄好呵呵我抬起头看了一眼来人便低下头继续走着你们都说我是废物那么就看看我这个废物如何站在你们的头顶颤抖吧
  • 明年今日又十年

    明年今日又十年

    许薇:十年前那个温室当中孤芳自赏的少女,从未预算到有一天会如飞蛾般,炙热地扑向星火。陆廉:十年前那个放荡不羁的少年,从未预料过竟有一天,流水选择了耗费一生,只为护送一朵落花归家。
  • 异陆烽火之神龙创世

    异陆烽火之神龙创世

    被龙族,血族和兽人族等黑暗力量统治的古兰塔大陆,只作为食物存在,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族当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有朝一日,东方神龙必将携无上威势降临古兰塔,龙之家族将率领人族冲破藩篱,建立庞大的人类帝国……汉唐大陆,曾经极尽辉煌,如今却渐趋衰落的衡州杨氏,在老族长的葬礼上遭到了一群神秘黑衣人的屠戮,无奈之下,族长率领剩余族人躲入家族禁地,以期能保全血脉,却未曾想打开了通往异大陆的通道……杨进发誓:“我衡州杨氏一定会重临汉唐……”
  • 蝶舞异界

    蝶舞异界

    蝶魅,二十一世纪绝顶杀手,却被自己的傻妹妹间接害死,重生异界......好吧,重生就重生,结果居然是个小孩?搞错啊?!一来遇到个姐姐,姐姐还又漂亮又厉害,还间接找到了自己的妹妹,只是这妹妹咋变得在没奇怪啊?!不想,这还牵连出一系列事件!想知道?那就进来看吧!!!
  • 天地霸刀决

    天地霸刀决

    山河万里,古往今来,人杰竞折腰。天地寰宇,四极八荒,九天路迢迢,百代征战,诸强尽成空,万世轮回,天地自始终。荒山夏殇,百炼不辍的少年,如何经历万千之劫,刀光时空,踏上霸者之途?怎样影乱阴阳,铺就天苍之路,为万世之先?尽在《天地霸刀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