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丹麦人汉斯·海克鲁普(Hans Haekkerup)接替“充满活力、张显南欧性情、责任心强”的贝尔纳·库什内出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特别代表,他先前除担任多项重要政治职务,还曾是丹麦国防大臣,并且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私交甚好。“他的继任者不应该有很大的不同”,托马斯·米尔曼这样写道,“有一些死板、不易接近、令人感到无趣,海克鲁普带着一些规定的优先权和计划来了。他还带来了自己的亲信,这些人围绕着他构建了一个体系,不把东西从最里面的一层放出来。”海克鲁普担任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团长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准备并实施了“宪法框架”,这是为科索沃临时自治机构设定的宪法框架(参见第四章)。海克鲁普工作的第二重点是尝试在2000年10月米洛舍维奇倒台之后,把与贝尔格莱德之间的合作置于一个新的基础之上(海克鲁普—科维奇协定)。海克鲁普多次前往贝尔格莱德并成功推动科索沃塞族参加第二次科索沃选举即2001年11月的议会选举。见马丁·普罗查兹卡(Martin Prochazka):《从战争到联合国管理》,科索沃1999——2004,第305页。但是海克鲁普执政的总体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他和他的团队没能很好地把科索沃政治家和民众纳入一个活跃的政治和社会“赋权”发展进程,即让地方当局行政机构逐步接管职权。这表现出他们对于科索沃人能够把握自身命运的一种普遍的不信任感。海克鲁普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特别代表,办事风格很典型地体现了国际人士和联合国秘书长的特别代表只从“制度层面”观察科索沃局势的倾向:“在外交官、军人和经济专家规定的政策中,惨遭折磨、分崩离析、身受精神创伤的居民的生活世界是完全不被考虑的。”
海克鲁普政策的这种战略弱点——这是一种典型的从外部借助“帝国资金”来建设冲突后的社会,并推进民主化的尝试——是导致他在一年任期内成为成绩欠佳、不受欢迎的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团长的重要原因。他的领导风格、注重等级制度的部门和政治观念、对科索沃居民的生活世界以及自己组织内部下层工作人员的问题表现出漠然麻木的态度,都给他在任期内带来了愈加强烈和尖锐的批评。科索沃传媒对他的描绘是“傲慢”、“对工作兴趣不足”。恩维尔·瑞贝利(Enver Rebelli)在阿尔巴尼亚语日报《柯亚·迪特尔(Koha Ditore)》(时代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由四个部分组成的报告对海克鲁普——他在新组建的家庭和刚出生的孩子身上花了很多时间——的描述是“懒散和傲慢”(《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媒体监控专员(UNMM)的主要报道》,2004年12月2日)。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内部对海克鲁普及其亲信在组织里行事方式的不满也日益增加——“汉斯·海克鲁普的团队只在一件事情上表现得很了不起:要求最短期限内出报告,而从这些报告中我们从来都看不出他们究竟在干什么”,米夏埃尔·达克斯讷在他的科索沃日记中这样记道。一年之后海克鲁普离开了科索沃——“海克鲁普来了,不与任何人说话……他离开了科索沃,一个朋友都没有,就像他来的时候一样。”(维顿·苏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