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我们不给他们施加压力,在他们了解自己之前,在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之前,最好不要强迫他们“安定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太常见的人生经历。我们越是拼命让孩子留下来,他们最终越是会想离家而去。但作为孩子,我们也许必须要忍受父母的愤怒和失望才能避免在以后制造更大的伤痛和失望,不然我们会对自己的灵魂不忠。假如悉达多的父亲不是那么坚决,没有想尽办法通过婚姻来束缚住他,悉达多也许就不必忍受抛妻别子的痛苦。可是,这个妻子和孩子是他父亲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他觉得自己注定要归属的那个世界。可悲的是,悉达多没有任何办法去追求自己内心的召唤同时又保持为父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和儿子的父亲。
我们经常会嘲笑或者带着愤怒看待年轻人追求自身生活的决定,尤其是当这些决定没有得到我们的支持时,更特别是当这样的决定威胁我们,会使儿女远离我们,或者暴露在我们一无所知的一个世界里的时候。的确,许多年轻人后来在生活中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们不能够指望才只有十多岁二十不到的孩子确信自己余下的一生到底需要什么。可是,跟悉达多一样,有些孩子的确是了解自己的。无论这样的召唤是持久的还是只对某个时期的生活而言的,如果它们来自内心,那么,无论是家庭成员、老师、朋友或咨询人员,都不应该由于隐秘的动机而去扭转这个年轻人。悉达多的召唤是精神召唤,要求他必须放弃所有世俗的羁绊与快乐。这样的召唤也许是去搞音乐,去画画或者写作,去开办一门生意,或者是去全世界旅行,更或者是去当一名医生,一名会计或农夫。甚至也有可能是去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婚,组成一个家庭。但真正重要的是来自内心的呼唤。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会产生这样的冲动,但是,如果别人反对的声音没有压倒内心的声音,那这样的呼唤就极有可能被人们听到。能够与孩子有效交流的父母,能够确认孩子的个性的父母,并不会像悉达多的父亲一样事先决定孩子一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比喻的角度看,他们也不会在宫墙各处布满守卫来威胁这个孩子,无论是公开的还是隐蔽的,也不会在父母的意愿被否定以后就大加斥责和惩罚。
佛陀出家的故事听起来很是让人伤心,因为他父亲、妻子和他的孩子注定永远见不着他了。可是,世界上的很大一部分人口都相信,他们最终的拯救就在于他做出的那个决定,这个决定就是要牺牲个人的幸福而普度众生。我们希望,如果鼓励我们的孩子倾听内心的声音,按照内心的指示去行事,最终就会导致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未来生活都丰富起来,会有更广大的一个世界可以分享。悉达多的故事教导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无论是苦命还是好运。如果我们准备好倾听和确认放任与召唤之间的不同,迫不得已的时候勇于放弃,那么,不仅仅我们自己的生活,而且还有其他许多人的生活都一定会更加丰富。
艾佛罗克之子帕里杜尔
找到离开母亲的勇气
凯尔特的帕里杜尔神话是很长的一个故事,故事的根源在黑暗时代,当时,异教和基督教之间还没有完全分开。跟许多故事一样,这个故事最终也编织进了圣杯传奇。帕里杜尔跟法国的珀西瓦尔和德国的帕西发尔一样,最终都找到了圣杯。但是,最让我们关心的还是故事最开始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当青年时代的帕里杜尔宣布自己有权利进入外面的世界并成为一个男人的时候,他必须要面对的种种挑战。
帕里杜尔是艾佛罗克伯爵七个儿子当中的一个。他父亲和他所有的兄弟都在战斗中牺牲,帕里杜尔由他母亲带大,是在荒野里长大成人的,根本不知道世上有战争和骑士存在。他甚至都不知道父亲的名字,更不用说知道父亲的骑士地位。因此,他母亲希望将他留在身边,以免跟失去其他的几个儿子一样失去他。
帕里杜尔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是在林中游逛。有一天,三位骑士骑马路过,并向这位年轻人问好。他被骑士们高尚自豪的面容所吸引,惊异于他们身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铠甲,还有三角旗和鞍褥的明亮色彩。回家以后,他问母亲那些人是干什么的。母亲大惊失色,说那些人是天使,像他这样出身贫寒的凡人不适合与他们来往。
可是,这样的欺骗并不能阻挡帕里杜尔生命的潮水。有一天,他又在林中行走了很远,看到湖边上有一座城堡。一位尊贵的跛腿老人一身戎装坐在湖边钓鱼。老人请帕里杜尔一起吃饭,问这位年轻人懂不懂以剑作战。“我不知道,”帕里杜尔答道,“可是,假如我必须要作战,那我一定应该学会。”说到这里,老人就对帕里杜尔说了实话,说他实际上就是帕里杜尔的舅舅,也就是他母亲的兄弟。
“不要听你妈的话,不要照她的习惯做,”那位老人说,“我会给你一匹马,教你骑术,之后将你培养成骑士。”
帕里杜尔立即决定自己应该成为一名骑士。第二天早晨,他接受了舅舅给他的那匹马,并且在老人的许可下策马前行。他又看到一座漂亮的城堡,就在远处的草地上。又有一位长相尊贵的老人向他问好,请他一起吃饭,问他知不知道如何以剑作战。帕里杜尔又一次回答说:“假如有人告诉我,我想我应该学得会的。”说到这里,那位老人就给了他一把剑,让他去试一试剑。
之后老人对帕里杜尔说:“年轻人,你已经用了你三分之二的力气。等你用到满力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打败你的。我是你舅舅,是你母亲的兄弟,也是那个住在湖边城堡里的人的兄弟。”老人教他舞剑。
第二天早晨,在舅舅的许可下,帕里杜尔再次前行,这次手上多了一把剑。他来到林中,听到林中传出很响的哭声。他看到一位赤褐色头发的漂亮妇女。她旁边还立着一匹马,另一边还有一具尸体。她想把尸体扶到马上,但每次都滑了下来,之后她就哭。帕里杜尔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回答说:“可恶的帕里杜尔!遇到你可真是我的不幸啊。”帕里杜尔问她为何称自己为可恶的人,她说:“因为你是你母亲死亡的原因啊。当你违背她的意愿骑马,并选择当一个骑士,还听从你舅舅的教导,悲伤就占据了她的心胸,她就死了。因此,你是一个可恶的人。这具尸体前不久还是我丈夫,他是被一个骑士刺死的,这个骑士就住在林中草地里。不要靠近他,因为你可能同样被他杀掉。”
“不要悲伤了,”帕里杜尔回答说,“我来帮你埋葬你丈夫的尸体,再去找那个骑士,看看我是否能够帮你报仇。可是,首先,我为自己的母亲感到悲痛,因为我再也见不到她了,她的死亡使我良心不安。”
当他悲伤完毕并埋葬了这女士的丈夫以后,马上就去找那个骑士,并将他降服。那个骑士请求帕里杜尔可怜他,但这年轻人答道:“你可以得到怜惜,但你必须先娶了这个女人,因为她的丈夫被你杀死了。你必须去找亚瑟王,告诉他说我降服了你,让你去敬仰他,为他服务。”因为帕里杜尔很想加入亚瑟王。
骑士按他的要求做了。此后,经过许多考验和冒险之后,帕里杜尔最终为亚瑟王所接纳,成为亚瑟王最喜欢的骑士。
评论
帕里杜尔决定离开母亲去当骑士,事情发生得又离奇又符合实际,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青年时代的铁面无情”。许多年轻人就是以这种方式看待未来的,他们抛弃过去,抛弃父母,哪怕父母尽了最大力气把他们养大成人。可是,这个故事讲的不光是年轻人不知谢恩领情的事情。帕里杜尔的母亲承受过巨大的痛苦,她丈夫和所有其他的几个儿子都被杀死了。毫不奇怪,她想尽办法要留住这最后一个儿子,因此就不让他了解外面的世界。可是,无论她挽留儿子的举动如何能够被大家所理解,世界却会主动参与进来,就跟过去任何时候一样,在这里,帕里杜尔在林中遇到的三个骑士就是外部世界的代表。帕里杜尔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他正在寻求的男人的形象,也是他母亲一直在想办法剥夺他了解的权利的那种形象。在骑士的高尚与荣誉当中,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而对于这样的未来,他当时还一点主意都没有。这些骑士也是帕里杜尔的过去,他的遗产,因为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高贵的骑士。隐藏在这个故事里的,正是每一个儿子在父亲或父亲替代者那里寻找男人角色范式的需求。这种紧迫的心理需求或迟或早都会驱使这个年轻人离开自己的母亲,去寻找自己最终必将成为的东西。
在两位可尊敬的舅舅身上,帕里杜尔好像找到了他从未见到过的父亲。两个舅舅都看到了他作为一名武士的价值,都帮助他踏上自己的道路,一个给他一匹马,这是走向世界所必需要的工具,另一个送他一把剑,这是为自己营造一个藏身之所的工具,也是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进行战斗的工具。作为一个离家出走的年轻人,叔叔和姨妈、家族的友人、教师和其他年长的教导者都会越来越重要,因为他们都是替代父母,同时也是引导年轻人在更广大的世界里找到一席之地的人。任何一个父母都必须要明白,这样来自外部世界的智慧是孩子所需要的,这一点相当重要;任何父母都不可能在孩子面前什么都懂,什么都是,而为人父母的角色也会在孩子与外部世界的其他人建立人际关系之后有所改变,因为这个外部的世界会为他提供一个在家庭框架内找不到的视角。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不错。帕里杜尔看起来事事顺利,没有悲伤,也没有失落感,他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已经把母亲抛在身后了,直到遇到另一个丧夫的妇女,此人跟他母亲一样,从而使他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往往通过一个年轻人最初的性吸引的感觉,他才会意识到对自己母亲的真实情感。而这位漂亮的丧夫之妇触动了他的心,也激发了他的良知,让他知道了母亲的死讯。这位妇女不知道如何得知他母亲的死讯,这一点很是奇怪,但事实上她是另一种形式的母亲。帕里杜尔冒险追赶杀了这位女士丈夫的骑士,实际上是一种报复行为,因为他自己的父亲也死于骑士之手。他愿意冒险行事,表明他准备好接受人生的考验了。他愿意帮助这位女士,意味着他对抛弃在身后的母亲还是忠诚的。通过这些行为,他补救了自己的过去,为他遭受的损失产生了悲痛,也获得了第一次战斗的胜利。这次胜利还使他被亚瑟王所了解,因为他一直渴望被一个强大的男人的世界所接纳。
帕里杜尔早年生活中的这些片段,在离家出走方面都给了我们哪些方面的教训?在一个层面上,离开自己的父母就像一种死亡,因为,虽然父母通常并不会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死于心痛,但总还是有生离死别的意味。我们再也不能够重返童年,而帕里杜尔母亲的死亡所体现的,也正是这种惊人的情感现实。外部世界的体验改变我们,并将我们在心理上与家庭联结起来的脐带切断。就算我们足够幸运,能够在离家之后与父母保持相亲相爱的良好关系,那也还是一种改变了的关系,因为我们现在是成人了,平等了,准备好迎接我们自己的挑战,甚至会在必要的时候当我们父母的“父母”,正如帕里杜尔帮助那位妇女埋葬她丈夫的时候所做的。帕里杜尔的悲伤是一种成人仪式,如果我们希望成功地完成从童年走向独立的成人的旅行,那我们都必须经历这样的成人仪式。有了这次经历及其后果,帕里杜尔就失去了他的天真。他面对死亡,感觉到悲伤,他流血,他再也不能够返回那个天真的儿童状态,而他的母亲希望做到的,正好就是保护他不受生活的伤害。
同样,确认孩子有自己的命运,并有权利成为他自己的父母也许会发现,跟帕里杜尔的母亲不一样,儿童变成成人以后,他还是希望——在自愿的情况下,在没有压力,没有欺骗,没有情感的讹诈,也不强行制造内疚感的情况下——孩子能够回家看看,能够分享和继续建设一个丰富和有回报的成人关系。跟帕里杜尔的母亲一样的父母出自好意而不愿意袒露自己的担忧、失落感和需求,反过来却阻止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成人,这样的父母也许会伤心,不是因为年轻人太粗心,不懂知恩图报,而是因为这样的分离是正当的,无可避免的。这样一个时刻必将到来,此时,我们必须确认外面的世界也许会为孩子提供我们自己无法给予的东西。帕里杜尔如果不投入生活中,他就不可能成为他注定会成为的那种人,而那种人是他从出生的时候就一定会力争的——一个骑士,一个寻找由圣杯所象征的精神智慧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大权威的父母,都不能阻止生活的自我实现,也没有哪个父母有权利这么做。
争取自立
个性的突现不仅仅是指将童年留在身后,还指要面临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里那些需要克服的种种毛病。为争取自立而进行的斗争是成年仪式,每一个年轻人都必须经历它,而且,也许要经历许多层面上的许多次斗争,从少年一直到三十多岁,之后我们才能够产生自信,感到真实,才会觉得有足够大的价值以最积极和创造性的方式去表达我们是谁。在这个成人仪式里,不可能存在欺骗。这成人仪式也许会是微妙的,披上了并不是立即就可以辨认出来的种种外衣,让入看不、出那是一个战场。但如果我们想回避自立的挑战,那我们只会是一个脆弱和不成熟的人,生活中哪怕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有可能让我们的防线一溃千里。
齐格弗里德
与惰性的较量
齐格弗里德这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德国和冰岛的神话中都很有名,他是典型的北欧英雄。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故事中,他被称作西格德,他的英雄事迹是世界上最精美的史诗的吟颂主题。我们在这里讲述的一部分故事,是年轻的齐格弗里德与为尼伯龙护宝的龙形巨人法夫纳之间进行的一场战斗。
齐格弗里德是齐格蒙德与妹妹齐格林德之间的非法婚姻产下的孩子。虽然这对兄妹最后的下场很是悲惨,可是,齐格蒙德为从没有见过面的儿子遗下一把极漂亮的宝剑。剑虽然断了,但修好以后,战场上无人能挡。孤儿齐格弗里德是尼伯龙·米姆(矮人)养大成人的,尼伯龙·米姆很勉强地把齐格弗里德养大,目的是希望有朝一日,这个力大无比和勇敢过人的年轻人有力量杀死法夫纳,找到那个藏金所。那里的黄金是很久以前被沃坦神从尼伯龙这里偷走的。之后,米姆就准备杀掉齐格弗里德,一个人独吞那堆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