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到校刚打开邮箱,一份家长来信便跳入眼帘。
杜校长您好:
不知您是否能看到我的信件,我是六年级一学生家长,孩子马上要升学考试了,我现在非常矛盾。因他的好朋友在矿一中,所以孩子选择了矿一中,而我不放心,怕他把持不住自己,学些坏毛病,想让他留在本校上,可听说咱们初中部师资力量薄弱,好的老师刚好在上一级。不管在这俩哪个学校上,都很方便,因我在这俩学校附近都有住房。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他们班排中上。假如这是您的孩子,您怎么办?我想听听您的意见,别嫌烦,说说好吗?求您了,理解万岁!
我的回信:
尊敬的家长:
感谢您对我的坦言及信任。我就站在自己的孩子立场谈几点意见,供您参考。
如果我是您,肯定选择原来的学校就读。理由有四。
一是这里的环境熟悉。您知道,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环境是很重要的。孟子的母亲三移其居,就是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这里,有孩子熟悉的玩伴儿,有敬业爱生的校长,有勤勉的老师,有温馨向上而又书香四溢的校园。在这里,没有城区困扰家长的网吧,没有车水马龙形成的噪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有什么能与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相媲美呢?
二是考虑到安全因素。先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发展的资本,没有生命保障,何谈其他要素?原来我校有一学生,转到城区另一学校就读,前几个月失去了生命。最近听到一个消息说,那孩子天天上下学靠父母亲接送,就那一天父母没有去,孩子自己回家,就出了事。试想一下,倘若孩子在我校上学,或者说,他在彼校上学,如若父母亲在接送的过程中日渐弱化接送功能,慢慢让其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事理,懂得如何同环境打交道的常识,这样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呢?
三是这里的教学氛围好。经过三年的发展,现在学校的办学质量如芝麻开花,节节升高。在这种强大发展的态势下,学校教师队伍空前团结。比水平,比能力,比教学技巧的氛围,已形成了大气候。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一个教师不施展才华都很难,一个学生不求进步更是不可能的。
四是这里的班级更加规范。您也知道,一个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班级,人数大致在四十五人为宜。而处于城区中心的学校,由于天然的优势和人口聚集地的密度等要素,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严重超编,大多数班级的人数都在六十五人以上。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老师的关注,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几乎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几点意见,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