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怡芳以前所在的单位中原报刊社重组,涅槃重生,合并到中原新媒体集团。新媒体集团所有部门将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企业化之路转变。在这次改革中,《商战》杂志也被新媒体集团兼并,单位通知大家上班,叶怡芳终于回到久违的办公室。
主管领导张建设主任等一行4人来给大家开会。张建设说:“目前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期刊集团下一步转企,改革有三点:一是建立母子公司体制;二是员工身份的转换和社保的建立;三是科学设岗和企业薪酬制度。文化体制改革首先就是要先解决观念问题,出版单位受现有文化体制的束缚,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很难与国外高水平文化产品进行竞争,所以说,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新闻出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两年,网络发展迅速,新的媒体应运而生,对传统纸媒日益构成冲击,因此说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集团公司顺应时代发展,将原来的报刊社合并到中原新媒体集团,这次改革无论对单位还是对个人都是一个契机,为了适应新形势,集团公司决定明天开始对所有员工进行新媒体培训,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尽快适应新的要求。不改革死路一条,改革后不发展也是死路一条。”领导的讲话鼓舞人心,大家纷纷表示一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响应时代召唤。
第二天,大家到集团培训中心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课程包括传播心理学、新闻采编、电脑应用等内容,有关专家给大家全方位地讲述了新媒体发展趋势及经营管理策略,旨在培养员工的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目前新媒体应用将掀起传统媒体的新一轮竞争。专家说:“这是一个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时代,读者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内容切分,新媒体的产生是因为读者生活的碎片化,其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体不能完全覆盖读者多重生活空间的缺憾,对传统媒体是一种补充,因此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天然互补性,面对传统纸媒存在的普遍问题与瓶颈问题,应突出‘实践性、实用性、针对性’的特点……”
通过培训,叶怡芳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是当今媒体的发展方向,随着新生事物的不断加入,媒介的产业链不再仅仅局限于新闻生产、交换、消费等环节中,产业链的线条也会因新媒体的加入而有新的变化,这就需要办刊人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书到用时方恨少,叶怡芳明显地感到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特别是90后的崛起,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春江有水鸭先知,杂志需要注入新的元素,如果不与时俱进,尽快适应市场,不断满足读者越来越多的需求,就会被淘汰,就无法生存。她和她的团队感到压力陡增,需要进一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用出版企业家的思维、企业家精神来进行媒体运作。
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是严峻的,但也同样充满稍纵即逝的机会。叶怡芳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充满一种紧迫感压力感。她想到这些年忙忙碌碌,一直没有时间系统地学习,如今,随着发展的需要,必须恶补知识,充实自己,韬光养晦,增强自己应对市场的能力,才能使杂志办得更有声有色。因此,参加培训的同时,她阅读了有关书籍,并撰写发表了《传统纸媒路在何方》等论文。
时不我待,催人奋进。接下来的大半年的时间里,叶怡芳和她的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拼搏,终于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也给上级领导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她很欣慰,脸上终于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这个周末,叶怡芳决定和大家一起去饭店美美地吃一顿,好好的放松一下。同时,也邀请了以前《女性月刊》的所有人员一起参加。《女性月刊》是个小团队,加上叶怡芳本人,共20个人,杂志停刊后,都分别去了不同的地方,已经几年没有在一起聚餐了。
叶怡芳给大家分别打去电话,同事们的手机号都没有变。她先给记者王立打去电话,电话通了:“王立你好!你现在哪里?我们原来单位的人周末聚餐,你有时间参加吗?”王立现在是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签约作家。
王立一听,高兴地说:“我正准备回中原市参加新书新闻发布会,届时一定参加,几年不见,还真想念大家!”自从《女性月刊》停办后,王立也就失业了,失业的那段日子,妻子不堪贫困,把儿子丢给了他,离家出走了。王立很痛苦,不堪打击,病倒在床上两个月。病好后,痛定思痛,最终决定靠一支笔走天涯,找朋友借了2000元钱,1000元留给老父亲和儿子,1000元钱自己带着去了北京。王立刚到北京时可以说是举目无亲,应聘到一家小报社,没有底薪,靠写稿和拉广告取酬,开始几个月,拉不到广告,也没有收入,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没有地方住,只好和别人一起租住在一间阴暗狭小的地下室里。就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他拼命写作,终于经过几年努力,苦去甘来,连续出版了几本书,成为颇有名气的作家。
接着,叶怡芳又给编辑部主任朱新民打电话,朱新民离开杂志社后,也是绝地逢生,成立了欣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装饰》杂志,代理两个刊物的广告,现在手下有20多个人的编采队伍,做的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原来的美编张玉涵和编辑梁坤在欣欣公司继续从事美编和编辑工作。朱新民接到电话,当即表示和张玉涵、梁坤一起参加。
最后,叶怡芳又给原来的发行部主任田德立打电话。田德立开了酒业公司,带有10来个人的队伍。当时杂志停办的时候,他很绝望,自己失业,妻子下岗。夫妻俩都是奔40岁的人了,每次去人才市场应聘,都是失望而归,没办法,他便到一个哥儿们的酒业公司打工,后来积累了一定的客户,便把房子抵押贷款,成立了公司,自己做老板。经过不断努力,也一点一点做大做强起来了。
……
总之大家的去处都很好,叶怡芳感到很欣慰。
周末晚上6点,大家准时来到花都大酒店南海厅。大家精神状况很好,一个个精神抖擞,一扫几年前离开单位时那种失神落魄、满脸沮丧的样子。王立来时,带了厚厚的一摞子书,给大家每人送了一本,他谦虚地说:“这本书是去年写的,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田德立羡慕地说:“你行啊!听说你一年写一本书,真是高产作家,可喜可贺!”
王立笑道:“当时单位倒闭了,我只有靠一支笔走天涯了,不过,你干的也可以,当了老板,发大财了。”这时,大家才注意到田德立浑身上下都是名牌,抽的是软中华烟。
编务胡明说:“我在德立哥的酒业公司干,觉得不错,当时,我也是等待观望,想着杂志社还会重新办,结果越等待心里越发慌,等待的结果是死亡,是精神上的极度空虚和痛苦。这时候,德立哥找到我,邀请我加盟他的公司,并对我说,有些东西是无法追回的,就像长江水一样,无法倒流,不管环境如何不好,只有往前走,干好自己的事,才会有出路。德立哥就是凭着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把公司做强做大起来的,看来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很重要。”
接着,大家说起《女性月刊》刚刚创办时的情景。王立说:“那时大家充满活力和激情,我的文学功底就是在杂志社打下来的,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女性月刊》对我的培养,忘不了我们一起走过的难忘时光。”
张玉涵对王立说:“你还记得吗?你在山上醉了酒,鞋掉了,路上全是石子,为了给你买鞋,我跑下山,又跑上山,来回12里路,把我累惨了!”张玉涵年龄最小,大家都把她当作小妹妹看待。
王立笑着说:“瞎说,我怎么不记得了?”
胡明、田德立说:“真是贵人多忘事,是我俩架着你下的山,哈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昔日曾拥有过的难忘时光,分享着今日成功的快乐。
这时,朱新民站起来说:“我敬大家一杯,人生的乐趣在于拼搏、在于登攀,为我们走出逆境走向人生新起点而干杯!”
最后,叶怡芳站起来给大家敬酒说:“今天看到大家都有了很好的出路,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逆境锻炼一个人的能力,能使人坚强,真正走出逆境的人,迎来的一定是灿烂阳光,坦途大道;而沉溺痛苦,不能自拔的人,或许就真的在大浪淘沙中消失了,在凄风苦雨中找不到北了。总看着自己的伤口哭,是毫无意义的,试着重新开始,就会有新的收获,或许刻骨铭心的经历能够更好地历练一个人。古罗马哲学家西尼加说的好: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到我们对待处境的态度影响。当初,我也和大家一样,感到前途灰暗,痛不堪言,以致疾病缠身,精神和肉体几乎化为一片废墟,后来总算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生活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惊喜、鲜花和掌声,但也绝非都是窘迫、沮丧、愤怒和失意,一切向前看,就一定能摆脱困境,走出一片新天地!来,我敬各位一杯,为每个人所取得的成绩干杯!也祝愿大家事业更上一层楼!”觥筹交错间,大家有说有笑,欢声笑语一片。
吃完饭,各自散去。回去的路上,天空虽然阴沉沉湿漉漉的,但叶怡芳的心情是愉悦的晴朗的,路旁一朵一朵不知名的白花正迎着冷风开放,花虽小,但很美丽,这美丽的小花驱赶着寒意,温暖着眼前的一切。
§§第二十五章 来世还做你的妻
舒欣回家后,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及陈忠良的细心照顾,奇迹出现了,身体得到了很好的康复,她又像以前一样健康、活泼而充满阳光。
一日晚上,陈忠良轻声地问她:“你还想回省城上班吗?如果愿意,我送你回去。”
舒欣深情地望了望陈忠良,毫不犹豫地说:“我不走了,哪里也不去了,家,是我最好的归宿,我想回原单位项县电视台工作,前几天,我见台长,台长对我说,县级电视台更需要人才,会给我提供更大的舞台。我相信自己会干得更出色。”
陈忠良听了,鼓励舒欣说:“我相信,你永远是最棒的!在省城这几年,你虽然吃了不少苦,但也得到很好的历练,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验。”
很快,舒欣重返原来的工作岗位,虽然离开单位好几年了,但见到昔日的同事和领导,依然感到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世事变迁,岁月能改变许多东西,但唯一不能改变的是她的主持人情结。台里安排舒欣主持《今晚有约》栏目,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栏目,她觉得很适合自己。
作为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舒欣,非常珍惜眼前的一切,满腔热忱地投入工作中。她感到自己每当走进演播室,当干燥、干净的灯光打在头顶,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就会忘记所有的痛苦和不快,仿佛觉得自己在一个快乐的世界里穿行。
演播室中的舒欣端庄大方、娴雅可亲,富有生活气息的恬美语言,既不乏生动、含蓄与深邃,又娓娓动听,她将自身的知识融入主持中,使节目具有较浓郁的个性特色,让观众在一种平和与自由的气氛中体会到一种快乐和愉悦,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舒欣很庆幸自己可以工作着、快乐着。穿过雨淋淋湿漉漉的世界,只有当重新找回自己的时候,找到人生更阳光灿烂的焦点时,才发现原来身边的世界如此精彩。
工作之余,舒欣开始喜欢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细细品咂人生,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她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好好地去爱一个人,好好地经营爱情。她开始尝试着做好一个家庭主妇,经常买一些烹饪之类的书籍,跟着电视学做可口的饭菜。一日,她想用铁棍山药做汤,给铁棍山药削了皮后,感到胳膊奇痒无比。
舒欣很奇怪地问陈忠良:“我的胳膊怎么了?奇痒无比,是不是对什么药物过敏?”
陈忠良说:“铁棍山药去皮时,如果不小心,碰到胳膊上,就会很痒,也怪我,忘了告诉你要小心。”
听了陈忠良的话,舒欣很惭愧。陈忠良经常做她喜爱喝的铁棍山药面汤,可从来没有说过奇痒;他也经常给她做凉拌洋葱,辣得眼睛流泪,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
因为感动因为爱,舒欣不但试着学做饭,还开始关心陈忠良的事业和成长,鼓励他发挥所长,努力进取。陈忠良上大学时学的是美术专业,擅长人物画。她给他买了许多绘画书籍,帮助联系省城的知名画家,让去拜师学艺,甚至做他的模特。渐渐,陈忠良在县城有了一定知名度,画的宣传版画受到县领导的好评,被重新调回文化局并负责宣传工作。男人在乎全世界看他的目光,更在乎心爱的女人看他的目光。以前不爱多说话,整日显得暮气沉沉的陈忠良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妇唱夫随。陈忠良认为,爱舒欣,就一定要和她站在同一个高度,当然这种高度来自于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两个人要有共同语言。于是,他经常买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方面的书籍阅读,以求接近舒欣的专业,和舒欣谈话时,能有更多的共同话题。除此之外,他几乎每天都关注《今晚有约》节目,看舒欣的主持风格与临场应对技巧,仔细观察有没有准备不足的地方,然后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
一日,陈忠良对舒欣说:“今天你对采访主题了解不够,对采访对象的风格把握不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应该注意自己言语行为的规范。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电视屏幕作为传播现代信息和文化知识的有效载体,需要通过主持人生动的形象表达,使观众能够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主持人的个性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的体现与浓缩,它决定节目的质量,因此说你自己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还要注重自身潜质的挖掘,要博学多才和反应机敏。”
听了陈忠良这一番话,舒欣对他不禁刮目相看,感激地说道:“谢谢你的指正和帮助!”
陈忠良“嗨嗨”一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自从你那次生气走后,我就猛然醒悟过来了,觉得如果仍然一天天地混日子,自暴自弃,别说你看不起我,就是我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的,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使你离我越来越远。记得有一次,你回来,让我帮你查找一个资料,可我不懂专业术语,没有查出来,当时你看我的目光充满无奈和陌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说我真笨。那一刻,我的心发颤了,我爱你,我唯有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自己,只有当你重新认识我的时候,才会回到我的身边。”
听了陈忠良的一番肺腑之言,舒欣感动得哭了。人只有素质之分,没有层次之分。这个看起来很平常,没有钱财、没有地位的男人所表现出的良好素质和修养正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他是多么地爱她,当病魔来临的时候,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始终与她站在一起,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坚定的眼神,都给她无限力量;当她迷途归来的时候,他用一颗宽容而大度的心接纳她;在生活中,从不在繁琐的细节上与她争高低,论得失。
舒欣说:“你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认识了你,有人说,家庭是爱情的坟墓,是夫妻的战场,是无味的粗茶淡饭,是人生最无可奈何的小舞台……褒也好,贬也罢,我现在终于认识到家庭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与其说抱怨平淡,还不如把家庭经营好。”
舒欣的这番话,让陈忠良想起在书中看到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学老师,为人老实,甚至有些懦弱,加上收入有限,所以一直没有谈恋爱,父母很焦急,时不时旁敲侧击,同学朋友也为他加油鼓劲,但都没办法改变现状。后来他干脆远离众人,到一个偏僻的小学里过着晨钟暮鼓的生活。在每个人都觉得他很差的时候,他自己也多少有了这样的想法,想自信起来就更难了。几年后的一天,朋友们收到他的喜帖。大家心里想,这个“董永”一定是遇上了仙女。对一个男人而言,真正可以唤起他信心与勇气的,只有一个爱他的女人。喜宴上,一对新人春风满面,新娘虽不是倾国倾城的漂亮,但看起来也温柔可人。新郎一改以往的沉闷,眼里放射着燃烧的光芒。在朋友的起哄声里,他们讲述了相恋的经过。新娘最后说:“是我先追他的,他像煤炭,不起眼,静静地待在角落,无人理睬。但是我发现了他,他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热烈地燃烧……”那个曾经见到女人就低头的新郎,听了新娘的告白,居然当着大家的面激动地热吻了女主角,一点也不忸怩。朋友知道,他是感激她,在这样的场合主动承认是女追男,他真的幸福得快要窒息了。爱人的肯定,爱情的滋润,对男人而言就是最浩大的情感恩泽。这就是爱情赋予的力量,更确切地说,是一个知心女人的力量。男人和女人之间,除了爱和激情,更为美妙的,就是情有独钟,独具慧眼——我看见了你的好,而且只有我一个人看见了。女性需要安全感。男人也一样,只不过,男人要的是爱情的激励与欣赏,每一个男人都需要一个爱情“贵人”的发现。男人的爱,给女人的是幸福;女人的爱,给男人的是强大。其实每个男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卑的地方,透过他们强大的外表,聪明女人会看到他们内心细微的脆弱与胆怯。有时,男人期待的爱,可能就是等待爱情伯乐挖掘的过程。女人的爱和理解,可以给男人带来强大的幸福感,可以让男人心生充沛丰厚的勇气。
陈忠良把这个故事给舒欣讲述了一遍,然后深有同感地说:“我好像就是故事中的男主角,是你唤起了我的自信。”
听完陈忠良讲述的故事和所说的话,舒欣深情地偎依在他的怀里说:“忠良,谢谢你!我过去有对不起你的地方,请你一定原谅我!假如哪一天我不在了,来世还做你的妻!”说这话的时候,她泪流满面。
陈忠良不等舒欣把话说完,就急忙用手捂住了她的嘴,不让再说下去。此刻,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是用强有力的双手紧紧地抱住她。世界好像静止下来,他们都不再说话,真的希望这一刻停下来,希望在流年碎影里,两棵夫妻树共同承受岁月风霜,相守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