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些祭台放满了果品
和美丽的笃蓐香枝
或那苍白的橄榄树枝,——而后
是濒死的花朵,因簇拥被压碎了。
菲尼克斯手里拿着一份周刊,周刊的名字叫做《画报》,是莱比锡著名的杂志。在这期周刊的封面上,新日耳曼国,不再是戴着战时钢盔的接生婆,而是一个金色长发的少女,没带帽子,身穿民间服装,一只胳膊下夹着《摩西十诫》,另一只胳膊撑在投票箱上,投票箱里如雨点般飘着选票。在她身后,旗帜飞扬,一群人正在跨越悬崖,朝着充满万千阳光的地方前进。
这又是一个历史性时刻,1919年1月19日,选举按预定的日子在全国举行。革命者的鲜血尚未擦去,全国依然硝烟未散时,当反对者也已被枪炮消灭时,“民主派”开始进行的的确确公正的投票以建立一个新的国民议会。
菲尼克斯的父母也要参加投票,所以他们一家又回到了市里。透过窗子,菲尼克斯望着楼下街道撒谎那个拥挤的人群,复原士兵有的临时充当起了小商贩,偷偷售卖糖果、香烟、明信片;有的四处行乞,炫示他们的战争创伤。妇女们也刚刚获得了选举权,他们散发传单,即使最反动的党派也积极予以合作。不得不承认欧洲的确更容易实现民主,虽然帝制刚刚取消,人们已经知道如何竞选和投票,连妇女也迅速被认同和鼓动起来,菲尼克斯想想自己的东方古国,革命者还必须扮演启蒙老师的责任——教会民众认识选票上印着的汉字!有意思的是,这种民主完全是美国式的,连竞选的宣传也大量模仿美国,卡车上播放着广播,演说家发表演讲,建筑上挂着巨幅公告,街道上满是散发传单的人。
数天后,当菲尼克斯随着父母走进投票室里,各党派的代表一言不发的将选票发到他们手里,菲尼克斯注意到这里寂静无声,那些代表们看上去愁云惨淡,此时的他们没有激情,没有狂热。事实上,除了新组建的**最终决定拒绝参加此次选举外,其他所有党派都在竞争那421个席位。这些党派包括独立党和多数派,基督教党派的中央党,支持自由资产阶级的民主党,代表大资产阶级的人民党,汇聚保守人士和帝国主义者的民族党。而在所有这些党派中,只有独立党、多数派和民主党要求建立共和国,虽然他们之间也观点各异。
参加选举的人达到了83%,在被统计出的3700万选民中,有3000万人参加了投票,而结果显示多数派获得大胜,得到38%的选票。这个结果意味着革命业已结束,同时议会制也在此获得胜利,共同得到75%的选票的多数派、中央党和民主党的联合,使得全新的德国共和国才能得以建立。
菲尼克斯搞不懂议会里的政治格局和影响,但他知道,议会首次会议的召开地将设在魏玛,而且第一届魏玛政府将在会议中产生,同时《凡尔赛和约》也将在此次会议上被迫审核并通过。可怜的共和国和首届政府,什么都没做到,先要通过这样一份极其耻辱的条约,一杯毒酒在婴儿出生时就已被催生他的父母灌下!
历史没有出乎菲利克斯预料,蝴蝶的翅膀还没有带来飓风。2月11日,德国人有了第一个临时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现在议员将要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进行表态,即与战胜国的和平问题。当文本于5月7日交给德国代表团,让他们签字时,所有左翼和右翼的报刊都怒吼起来,民众被动员起来,进行示威,组织宣传运动,呼吁拒绝在屈辱的条约上签字。此时的菲利克斯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心离德国如此贴近,这让他想到了“火烧赵家楼”,想到了“五四”运动,此时窗外发生的一切和遥远东方古国正在发生的一切是多么的相似啊!远隔大陆和重洋的两个国家的人民此时都在为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游行,示威,爱国的热情像岩浆一样灼烧我们主人公的胸膛,这一刻菲利克斯和他身边的人都感觉到了有一团烈焰在他的胸中燃烧!
魏玛,关于《凡尔赛条约》,议员们郁闷的发现自己只有投票决定是否签字的权利——条约不准修改——6月22日议会以237票对138票接受该条约。最终《凡尔赛条约》于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签订。
于是火山爆发了,全国各地都是抗议的人群,在慕尼黑3万多人在广场上抗议《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柏林的街头甚至再次爆发了枪战,旧的统治者再次出现并高呼:“共和国出卖了我们!”而更大的混乱正在酝酿,而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就连法国人也知道这一点。百里安(Briand,1862——1932,法国政治家,曾获1926年诺贝尔******)曾对朋友说道,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为法国赢得30年时间。
此时,菲尼克斯显得非常之忙。兰贝特开始聘请各科老师给予菲尼克斯系统的教育,这些课程包括写作、日耳曼语、法语、拉丁语、英语、历史、地理、数学、图画、舞蹈和剑术,简直包罗万象,然而令大人们吃惊的是菲利克斯坚持下来,并学习得十分优异。读者们千万不要完全归咎于主角模式,前世的菲尼克斯只不过是一个过了英语六级的大学毕业生,毫无疑问,他没有丝毫其他语言优势(中文除外),舞蹈和剑术丝毫没有接触过,他对欧洲历史和图画也并不熟悉,可能唯一有优势的就是数学和地理了,而且穿越过来绝对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异能或高智商。实际上,任何个人,当然这个人的智商在一般人水平,如果他有足够好的私人老师和充裕的时间,本人又足够努力,是足够完成好这些并不要求太高的学业的。何况对菲尼克斯来说,的的确确,有足够他为之发奋的理由了,而在这之前他必须拥有获得在这个世界顽强生活的任何知识。在他看来,拥有丰富而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是任何时候都最保险不过的事情了。
他的写作、日耳曼语和拉丁老师竟然是“著名”的赫尔曼.黑塞,是由菲尼克斯的文法启蒙老师弗朗兹.维弗尔为了自己的得意门生特意从瑞士邀请过来的。如果有熟悉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就会知道,这位赫尔曼.黑塞于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德语作家、诗人,更让菲尼克斯感到高兴地是,这位老师对东方文化极感兴趣,尤其对孔子、老子、庄子的学说评价极高,对中国抱有浓厚的兴趣,他在《我观中国》中写道:“中国的精神将征服他们(指侵略者),改变他们,逐渐使他们变为中国人……就是现在,作为世界强国的中国日趋衰败的时候,就是现在,在中国尚未被征服之前,它便已经征服了西方的一部分。……”虽然他的话,菲尼克斯并不完全赞同,可是在“异国他乡”能结识一位对自己“祖国”抱有好感的老师,的确是件让人愉悦的事。
而此时的议会则在进行一项最重要的职责,即制定一部宪法,直到7月31日才在议会通过,后于同年8月11日由艾伯特总统正式颁布。这部宪法使得德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虽然联邦制未被取消,当金融权从此收归中央。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宪法第48条,共和国总统可以解散国会而实施全权管理。而这一点很重要,将在未来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
菲利克斯对这个共和国感到厌恶,虽然他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德国人,但毫无疑问,没有人愿意接受战败的耻辱。和所有德国人一样,此时的菲利克斯的头脑里,当魏玛共和国按协约国条件接受和平时,不可避免的想到了投降、屈辱、软弱这些词。虽然德国属于先发动战争并且战败的一方,但亲身感受到战争赔款、鲁尔区被法国军队占领,却让菲利克斯想到了腐朽的满清政府和饱受日寇侵略的中华国土,这个有着东方灵魂的德国少年此时感到异常愤怒!与西方文明不同,在东方的词典里,任何时候,投降都是绝对可耻的词汇,哪怕牺牲生命也绝不能投降!
菲尼克斯突然可以理解德国人对共和国和民主的厌恶,就像他在自家沙龙里听到的那样:魏玛共和国不是德国的,他是外国的舶来品,是威尔逊总统所想要的,是被外国军用火车运载而来的。左翼派别显然不会把这个共和国放在心上,如果有,也是怀着仇恨之心。右翼的宣传则广泛渗透了流行的公众舆论,它把共和国各制度说成是衰败到了极点。在商人那里,在办公室,在城镇乡村,甚至在军队学校,这些言论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