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入库管理操作规范
一、准备工作
仓库工作人员应根据仓储合同、入库单或入库计划,做好相应的准备,以方便物资顺利入库。物资的入库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熟悉入库物资
仓库工作人员应了解入库物资的品种、数量、规格、包装状态、体积、到库准确时间、存货周期、货物的理化特性、保管的要求等。从而妥善地进行仓库的安排、准备。
⑵掌握仓库情况
了解在物资入库期间、保管期间仓库的容积、设备、人员的变动情况,以方便工作的安排。对于需要使用重型设备进行操作的物资,一定要留出可供设备使用的货位。必要时还应该对仓库进行清查,清理归位,以便腾出仓容。
⑶确定仓储计划
仓库业务部门根据物资的情况、仓库情况、设备情况,制定仓储计划,并将计划下达到各相应的作业单位、管理部门。
⑷仓库货位安排
仓库部门应根据入库物资的数量、类别、规格、性能,结合仓库的实际情况,核算货位的大小,并根据货位的使用原则与标准,严格对场地进行验收,妥善的安排货位,确定正确适当的苫垫方案、堆垛方法等。
⑸准备好货位
仓库工作人员要彻底清洁货位,清除残留物,清理排水管道,必要时安排消毒除虫、铺地。详细检查照明、通风等设备,发现损坏及时通知修理。
⑹准备苫垫用具
在物资入库前,根据所确定的苫垫方案,准备相应的材料以及所需用具,并组织衬垫铺没作业。
⑺验收准备工作
仓库理货人员根据物资的情况和仓库相关的管理制度,确定验收的方法。准备验收所需的点数、称量、测试、开箱装箱、丈量、移动照明等工具、用具。
⑻确定装卸搬运的工艺
根据物资、货位、设备条件、人员等情况,合理科学的制定卸车搬运工艺,保证作业效率。
⑼准备相关单据文件
仓库工作人员应妥善保管物资入库所需的各种报表、单证、记录簿等,如入库记录、理货检验单、料卡、残损单等,以备使用。
由于仓库、物资业务性质的不同,入库准备工作也有所差别,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仓库制度做好充分准备。
二、提货、收货
1.提货
⑴托运方送货上门
这一接货方式通常是托运单位与仓库在同一城市或附近地区,不需要长途运输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方式。其基本作业流程为:当托运方送货到交货地点后,根据托运单(需要现场办理托运手续先办理托运手续)当场办理接货验收手续,检查外包装,清点数量,做好验收记录。如有质量和数量问题托运方应在验收记录上签证。
⑵车站、码头提货
这种情况是指由外地托运单位委托铁路、水运、民航等运输部门或邮局代运或邮递物资到达本地车站、码头、机场、邮局后,仓库根据物资通知单派车提运货物的作业活动。另外,在接受货主的委托,代理完成提货、末端送货的活动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到车站、码头提货的作业活动。这种提货方式适用于零担托运或到货批量较小的货物。
⑶货主单位提物
这种情况是指仓库受托运方的委托,直接到供货单位提货的一种形式。其作业内容和程序主要是当货栈接到托运通知单后,做好一切提货准备,并将提货与物资的初步验收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而且应该在供货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当场进行验收。所以,接运人员要按照验收注意事项提货,必要时可以让验收人员参与提货。
2.仓库收货操作规范
⑴物资到达仓库后,收货人员首先要检查货物相关的入库凭证,根据入库凭证开列的收货单位和货物名称与送交的货物内容和标记进行核对。随后就可以与送货人员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
⑵如果在上述工作过程中没有反常情况出现,收货人员应该在送货回单上盖章表示货物已经收到。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应该在送货单上详细注明并由送货人员签字,或由送货人员出具差错、异常情况记录等书面材料,作为事后处理的依据。
三、物资验收
1.验收准备阶段
⑴全面了解验收物资的数量、规格、性能,并根据物资的独特需求确定存放地点、垛形和保管方法。
⑵准备堆码苫垫所需要的材料与相应的装卸搬运机械、设备及人力以便使验收后的货物能及时入库保管存放,减少货物停顿时间;对于危险货物,则需要准备好相关的防护设施。
⑶准备好相应的检验工具,并对工具进行仔细的检查,以保证验收数量的准确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⑷熟悉验收凭证与相关资料。
⑸对于进口物资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指定要进行质量检验的,应该通知有关检验部门会同进行验收。
2.资料核准
资料核准,就是将下述证件加以整理与核对:
⑴物资的入库通知单,送货合同等。
⑵供货单位所提供的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装箱单、磅码单、发货明细表。
⑶运输部门提供的运输单据,如果入库前在运输中发生残损情况时,必须有普通记录和商务记录。
3.物资检验
物资检验是仓储业务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一工作主要包括检验货物的数量、外观、质量与包装这几方面的内容,要仔细复核货物数量看是否与入库凭证相符,货物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货物包装能否保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⑴检验数量
检验数量是保证物资数量准确无误的一种必要措施。这一过程要求物资入库时一次进行完毕。在一般情况下,按重量供货的应过磅验收;按理论换算供货的应按理论换算验收。在检验数量的同时应注意过磅、记码单和堆垛三个环节,以确保数量准确,其具体标准如下:
计件物资的数量检验:
对于计件物资应全部清查件数(带有附件和成套的机电设备须清查主件、部件、零件和工具等)。
对于固定包装的小件物资,如果内包装完整,可抽验内包装总量的5%~15%,如果没有出现差错或其他问题时,可不再拆验内包装。
用其他方法计量的物资,应该按规定的计量方法进行检查。
对于贵重物资应酌情提高检验的比例或全部进行检验。
计重物资的数量检验:
对于计重物资一律按净重进行计算。
对于国产金属材料以理论换算交货的,按理论换算进行验收。
对于定尺和按件标明重量的物资,可以进行抽查。抽查比例应该根据物资供应商的信誉、运输情况与包装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可选择抽查货物总量的10%~20%,如果以往对该供应商的产品检查无问题、运输途中良好、包装完好者亦可少验,反之则多验或全验。物资到达批量多时,其抽验的绝对数就多。因此,在适当的条件下,抽验的比例可适当减少,但最低不得少于5%。如果抽查没有问题,其余包装严密和捆扎完好者,就不再逐件过磅。如果抽查的样本不符合规定要求时或有问题时,应全部重新过磅。
对于那些不能换算或抽查的物资,一律全部过磅计量、逐磅填写码单。
对计重物资验收时应注意按层分隔,标明重量,确保入库时一次过磅清楚,以减少重复劳动。
⑵外观质量检验:
外观质量检验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检查物资的外观质量情况的检验过程。这一工作包括检查货物的自然属性是否因物理及化学反应而造成负面的改变。是否受潮、玷污、腐蚀、霉烂、缺件、破裂,等等。外观检验的基本标准是:
对于那些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检验物资后,就可决定物资质量的情况,由仓储业务部门自行组织检验,检验后做好物资的检验记录。
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物资,则应该由专门的检验部门进行化验和技术测定。
对于验收完的货物,要尽快签返验收入库凭证,避免出现单据的积压。在填写相关单据时,不仅要注明实收数量,而且还应在备注栏内或验收情况栏内简明写上验收情况,如果验收数与入库通知数不符时,应以实际验收数为准。
对于那种物资已经进库,但入库单未到的情况,可以预验,应单独存放保管,作为待验物资处理,直到单据齐全后,方可入库上账。
4.检验包装
物资包装的优劣、干湿直接关系着物资的安全储存和运输,所以对与物资的包装要严格进行验收。对于包装的干潮程度,一般是用眼看、手摸方法进行检查验收。
四、物资入库
1.准备货位
在进行货位准备工作时,应该以安全、方便、节约为基本出发点,尽量保证货位的合理化。不同的货物具有不同的属性,有的货物怕冻、有的怕热、有的怕潮、有的怕虫蛀等。如果货位不符合储存货物的独特属性,就会影响到货物的质量,从而导致货物发生霉腐、锈蚀、熔化、干裂、挥发等变化。
2.物资搬运
在做好入库准备及货位安排后,仓库搬运人员就可把验收场地上验收合格的货物,按每批入库单开制的数量,分批送到预先安排的货位,要做到进一批、清一批,严格防止货物互串和数量溢缺。分类工作应尽量争取送货单位的配合,在装车启运之前,就应该做到数量准、批次清。
在货物搬运过程中,要做到一次连续搬运到位,以避免入库货物在搬运途中的停顿和重复劳动。对那些批量大、包装整齐,送货单位又具备机械操作条件的货物,要尽量争取送货单位的配合,利用托盘实行定额装载,往返厂库之间,从而提高计数准确率,缩短卸车时间,提高货物的入库效率。
3.货物堆码
货物堆码是指对入库货物的存放方式与操作方法,这一环节将会直接影响货物保管的安全、再次清点的便利,以及仓库容量利用率的提高。
⑴货物堆码的基本方式:
垛堆式
垛堆式是指对包装货物或长、大件货物进行堆码的一种方式。合理的堆码方式可以增加堆高,提高仓容的利用率,也有利于货物质量的保护。垛堆式具体又包含:直叠式、压缝式、通风式、缩脚式、交叠式、牵制式以及栽桩式等。
货架式
货架式是采用通用或者专用的货架进行货物堆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适合于存放小件货物或不宜堆高的货物。通过合理的利用货架来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减少货物存取时的差错。
散堆式
散堆式是将无包装的散货在仓库堆成货堆的一种存放方式,这也是目前货物库场堆存的一种发展趋势。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宗散货,如煤炭、矿石、散粮和散化肥等。这种方式操作简便,便于采用现代化的大型机械设备,节省包装费用,提高仓容的利用,降低运费。
成组堆码式
这种方式是通过采用成组工具来使货物的堆存单元扩大。常用的成组工具有货板、托盘和网络等。成组堆码一般每垛3~4层,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仓库的利用率,从而实现货物的安全搬运和堆存,有助于劳动效率的提高,并能够加快货物的流转。
⑵进行货物堆垛应具备的条件:
货物的数量、质量已经得到确认。
货物的包装完好,标志清楚。
货物的外表已经得到清洁,不影响商品质量。
对受潮、锈蚀以及已经发生某些质量变化或质量不合格的货物,要进行单独的处理,不要与合格货物相混杂。
金属材料已经按要求进行打捆,机电产品和仪器仪表等可集中装箱的已经装入相应的包装箱。
⑶堆垛场地的基本要求:
库内堆垛。垛应该在墙基线和柱基线以外,垛底要进行适当的垫高。
货棚内堆垛。货棚要做到防止雨雪的渗透,货棚内的两侧或者四周必须要有相应的排水沟或排水管道,货棚内的地坪应该高于货棚外的地面,最好铺垫沙石并夯实。堆垛时要垫垛,一般应该垫高30~40厘米。
露天堆垛。堆垛场地应该坚实、平坦、干燥、无积水以及杂草,场地必须高于四周地面,垛底还应该垫高40厘米,四周必须排水畅通。
⑷堆垛的基本标准:
合理。垛形必须适合商品的性能特点,不同品种、型号、规格、牌号、等级、批次、产地、单价的商品,均应该分开堆垛,以便合理保管,并要合理地确定堆垛之间的距离和走道宽度,便于装卸、搬运和检查。垛距一般为0.5~0.8米,主要通道约为2.5~4米。
整齐。垛形有一定的规格,各个垛排列整齐有序,包装标志一律朝外。
节约。堆垛时考虑节省货位,提高仓库利用率。
牢固。货垛必须不偏不斜,不歪不倒,不压坏底层的商品和地坪,与屋顶、梁柱、墙壁保持一定距离,确保堆垛牢固安全。
定量。每行每层的数量力求成整数,过秤商品不成整数时,每层应该明显分隔,标明重量,这样,便于清点发货。
⑸堆垛前的主要准备工作:
按进货的数量、体积、重量和形状,计算货垛的占地面积、垛高以及计划好垛形。
做好人员、设备方面的准备。垛底应该打扫干净,放上必备的垫墩、垫木等垫垛材料,如果需要密封货垛,还需要准备密封货垛的材料等等。
4.入库手续的办理
⑴建立入库卡片
货物入库卡片应按“入库通知单”所列内容逐项填写。商品人库堆码完毕,应立即建立卡片,一垛一卡。对于此卡片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是由保管员集中保存管理。这种方法有利于责任制的贯彻,即专人专责管理。但是如果有进出业务而该保管员缺勤时就难以及时进行。
二是将填制的料卡直接挂在物资垛位上。挂放位置要明显、牢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随时与实物核对,有利于物资进、出业务的及时进行,可以提高保管人员作业活动的工作效率。
⑵登记入账
货物入库,仓库应建立相应的实物保管明细账,用来登记货物进库、出库、结存的详细情况。
实物保管明细账应该按商品的品名、型号、规格、单价、货主等分别建立账户。此账采用活页式,按商品的种类和编号顺序排列。在账页上要注明货位号和档案号,以便查对。实物账必须严格按照商品的人、出库凭证及时登记,填写清楚、准确。记账发生错误时,要按“划红线更正法”更正。账页记完后,应将结存数结转新账页,旧账页应保存备查。登账凭证要妥善保管,装订成册,不得遗失。实物保管要经常核对,保证账、卡、物相符。
⑶建立档案
奖励档案,是将物资入库业务作业全过程的有关资料证件进行整理、核对,建立资料档案,以便货物管理和保持客户联系,为将来发生争议时提供凭据。同时也有助于总结和积累仓管经验,为物资的保管、出库业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档案所包含的基本资料:
货物出厂时的各种凭证、技术资料。
货物到达仓库前的各种凭证、运输资料。
货物入库验收时的各种凭证、资料。
货物保管期间的各种业务技术资料。
货物出库和托运时的各种业务凭证、资料。
建立档案的基本标准:
应一物一档:建立商品档案应该是一物一档。
应统一编号:商品档案应进行统一编号,并在档案上,注明货位号。同时,在实物保管明细账上注明档案号,以便查阅。
应妥善保管:商品档案应存放在专用的柜子里,由专人负责保管。
⑷签单
当货物验收入库后,应及时按照仓库货物验收记录的要求签回单据。以便向供货单位和货主表明收到货物的情况。此外,如果出现货物短缺的情况时,也可作为货主向供货方交涉的依据,所以应该确保签单工作的准确无误。
(第二节)库存管理操作规范
一、货物保管的基本要求
⑴严格控制入库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