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是个心态平和的女孩,虽然每个月的收入不高,但她却很快乐。刚到学校的时候,班上那帮调皮男生总是不听话,常摆出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在李菲心中,学生再调皮,也有令人喜爱之处,所以凭着爱心,她一次次耐心地和学生沟通,渐渐地,学生们也喜欢上了这个娃娃脸老师,就连班上那些最孤僻的学生也喜欢和她交流,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这个时候,李菲觉得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气跳出现有不满意的格局去创造自己喜欢的一片新天地,有些人日复一日的重复不喜欢的工作,渐渐习惯了用抱怨填补空虚。而那些愿意为自己的想法和兴趣付诸实际行动的女性,却体验到了工作的幸福。
张女士最近很郁闷,她进入这家外企工作已经整整10年了,过去的同事现在已成了她的上司,而新来的员工也从她的下属升为同级,身边的同事几乎都在发展着,而她自己似乎被困于一潭死水,毫无进展。更令她心烦的是,现任上司常有鼓励新人打压她的行为。
张女士现在很矛盾,换个单位吧,可能很难再找到这么高薪的工作,而且她对这家公司也有一些难以割舍的感情,如果不辞职,她又觉得很难受。而刚进公司半年的张曼就从一名普通员工做到部门经理,在竞争激烈的外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得到提升很难得,但张曼却做到了,而且她还要独自抚养2岁的女儿。
其实,对张曼而言,这只是她生活的一种态度。在工作上,张曼一直以来都非常认真,也许别人轻易忽略的一件小事,但她却会敏锐地捕捉到,并从中汲取经验,加以总结,然后毫不吝啬地把结果公开给大家分享交流,也因此,张曼在公司的人际关系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她。
其实,态度决定一切。有些女性一旦投入工作,就会注入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激情,而工作也将回报给她“微笑”。而有些女性一旦把工作变成习惯,就会滋生惰性,被别人超越的失落感也将随之而来,快乐自然将离他远去。
高平学的是广告设计,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由于高平做起设计才思泉涌,又能很好地把握市场脉搏,很快她的工资就翻了一番。
不久前,高平在公司附近贷款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月供3000多元,高平认为自己可以轻松搞定,但渐渐地,高平开始感到了一个人供房的压力。
过去,高平购物很少计较价格,看到喜欢的就买下,但现在她开始斤斤计较,为了保证每月的还款,她容不得工作有一点闪失,为此,高平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一直不停地运转,甚至周末她也不敢休息。高平现在觉得自己很累,一点快乐也没有,而且常常担心生病或者失业,工作已经变成了她离不开的生存手段。
高平的母亲李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师,看到女儿整日忙碌又毫无快乐感到不可理解,在她看来,工作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生活也没必要给自己背那么沉重的包袱。
李女士年轻的时候正赶上时代热潮,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教书,她是当地唯一的一名教师,那里的人们都十分尊重她。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喝的水要走十多分钟路才能找到,吃的菜也要自己种,晚上一个人经常的担惊受怕。可是,在那里,李女士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改变着这些孩子和那里的人们,虽然贡献微薄,但李女士很开心。
几年后,李女士回到市区的一所中学教书,同样的,她对这样的工作充满激情。李女士说,能跟自己喜欢的孩子打交道,而且待遇又能保持安稳的生活,她觉得很幸福。
由此可见,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在实现过程中又不堪忍受工作的压力,要快乐恐怕很难。反而,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并满足每一点每一滴的成绩,却容易得到快乐。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对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
不平衡,事实上,不管在多好的公司里,永远有超过50%的人觉得自己的薪水不够高,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推而广之,不管所得到的物质条件有多好,总会有超过一半的人觉得不够好。这是因为,幸福感来源于比较,而不是绝对值。
不满足,关于幸福,有个“挖坑理论”,“坑”的深浅代表幸福的多少,“坑”中水的多少代表幸福的满足程度,挖的坑太浅,幸福轻易就满足了,但是却失去了享受大的幸福机会;挖的坑太深,但是却无法注满,不满足感就会加深。所以,如果需求本身难以达到,那么幸福自然难以抵达。
面对不幸福的工作,每个女人都有抱怨的理由——公司用人不平等,工作压力太大,没有合理待遇,老板太挑剔,对前途缺乏信心,似乎有太多种理由让人们不快乐,然而,除了工作本身有问题或者不适合自己以外,却很少有人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
在茫茫职场中,幸福的定义因人而异,一杯清茶有人品出了醇香,而一杯美酒有人却觉得寡味。同一份工作有人幸福有人愁,同样的处境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说幸福原本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空间,只是许多人置身其中却感官麻木罢了。于是,只有少数人偷偷幸福着,而更多的人却无奈地让郁闷的、烦躁的情绪潜滋暗长。
幸福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当你对现状不满意的时候就试着去改变它——寻找自己的职业理想、调节自己的情绪、跳槽、给现有的工作注入新的激情。转眼,幸福就在身边。
戒做工作不要命的疯狂女人
女人是美丽的代名词,这种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在于气质,更在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为自己工作的女人,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分担着家庭的重担,她们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中,并乐此不疲。而那些事业心重的女人,更会因获得的巨大成就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
一个女人,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在职场上学习让自己喘口气也是一门学问。
一个不懂得生活的人就不懂得工作。生活好了,身体好了,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这是生活常识。我们不妨想想,人毕竟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也有磨损、检修的时候。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本身就大,再加上长期不休假、不疗养,身体很难吃得消。很多女人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女人年纪轻轻就已疾病缠身,甚至英年早逝。因不会休息累病了,这不但是无谓的牺牲,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工作效果和身体健康,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在这个以工作为导向的社会里,制造了无数对工作狂热的事业女强人。她们没日没夜地工作,整日把自己压缩在高度的紧张状态中。每天只要张开眼睛,就有一大堆工作等着她。
你如果要判定一个女人是不是工作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假。因为,有很多工作狂最讨厌假日,尤其是放长假,对她们而言,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只要一闲下来,她们就会闷得发慌,恨不得赶紧逃回办公室里。
其实,工作狂不单单指做事的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的状态。据心理研究人员分析,具有工作狂特质的女人大都是目标导向的完美主义者。一切以原则挂帅,她们企图从工作中获得主宰权、成就感与满足感,任由生活完全受工作支配。她们相信只有工作才是一切意义的所在,活动、人际关系对她们来讲都是无关紧要的。
表面看来,工作狂似乎别无选择,她就是无法让自己停下来:她们以为,一旦妥协就是投降,表示自己认输。
她们这种心态,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周围共事的人,都造成相当严重的困扰。
美国有位专门研究工作狂的心理医师杰·罗里奇,根据他的观察:绝大多数沉溺于工作的工作狂,往往不是那些需要殚精竭虑、必须靠出卖劳力以求生存的人。
当走进社会,从第一天工作开始,某公司一女职员琳达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希望自己在30岁的时候能争得一个好的位置。由于急于求表现,她几乎是拼了命工作。
别人要求一百分,她非要做到一百二十分不可,总是超过别人的预期。
29岁那年,琳达果真坐到经理的位置,比她预期的时间还提早了一年。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而放慢脚步,反而认为是冲向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工作态度变得更“狂”了。
那段时间,琳达整个心思完全放在工作上,不论吃饭、走路、睡觉几乎都在想工作,其他的事一概不过问。
对她而言,下班回家,只不过是转换另一个工作场所而已。
拼命工作的结果不仅使她与丈夫产生了距离,与员工更是形成对立的局面。而她自己,其实过得也并不幸福,常常感觉处在心力交瘁的状态。
当时,琳达不认为自己有错,觉得自己做得理所当然;反而责怪别人不知体谅,不肯全力配合。不过,慢慢地她也发现,纵然自己尽了全力,为什么却老是追不到自己想要的?
35岁以后,琳达才开始领悟,过去的态度有很大的偏差。处处以工作成就为第一,没有想到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虽然,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别人,但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追求虚荣的借口。
不否认“人应该努力工作”。但是,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不应该舍弃均衡的生活;否则,就称不上“完整”的人生。
重新调整之后,琳达发现比较喜欢现在的自己,爱家、爱孩子,还有自己热衷的嗜好。她没想到这些过去不屑、认为浪费时间的事,现在却让她得到非常大的满足。
对于工作,她还是很努力,至于结果,一切随缘。
现代社会应倡导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该工作时认真工作,该休息时好好休息,会工作也要会休息。休息好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天天扑在工作上,连轴转,表面上看工作效率很高,实际上却极易酿成疾患。
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女人一定要谨记:
事业上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保证工作和生活张弛有度。工作越是忙碌,越应该学会见缝插针地“偷懒”,让自己吃好、喝好、睡好,以保证旺盛的精力和足够的体能,从容地应对摆在自己面前的大小事务。
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工作和生活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一切都很简单,人们对待它们本来就应该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调查表明,工作越忙,家庭和婚姻方面面临的压力也就越突出,离婚率也会相应地大幅上升,而已婚或再婚的高级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那些离婚者要高得多。
由此可见,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家庭是个人最直接的社会支持系统。在生活中,家庭幸福是一个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在通常情况下,家庭和家人的支持与认可,是每个女人信心和力量的来源。只有家庭幸福,事业才能成功。
有很多事业女强人只注重事业上的成功,整日为工作奔波劳累,而忽视了生活本身的快乐和乐趣。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得不偿失的。幸福的女人都应该关注事业,关爱生活,懂得忙里偷闲,从“疯狂的忙碌”中解脱出来,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才是生命的根本!
不要把自己当弱者
对于女人来说,如果在你所面对的人和事面前自矮三分,那就只有跟在别人身后的分儿。
时至今日,女人在某些情况下仍是处于弱势,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女人不应该甘心做一个弱者。女人只能承认“弱”是体能的差别,而不是地位的低下。女人与男人相比,是生理上的差异,力气上的柔弱,但这并不能妨碍女人变得坚强。女人首先要看得起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让别人、男人看得起,并得到尊重。女人不要为了苛求庇护,而“弱”到没有精神,没有气概,那最后就真的会落得一无所有了。
“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莎士比亚对女人的诠释使多少女人为自己的软弱、顺从和屈服找到了足够的安慰。让她们把自己定位于弱者的角色上,甘愿承受许许多多不公平,殊不知,被打上弱者烙印的女人,所面临的却是廉价的同情、无情的淘汰和粗暴的践踏。正如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所说:“女人的苦难,任何时候都比男人多。”
提起京城地产大鳄潘石屹,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对与潘石屹并肩开创事业的妻子张欣,很多人都不甚了了。其实,在潘石屹与他的伙伴们创业的过程中,张欣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靠的就是一股勇做强者的气势。
在进入潘石屹的公司之前,张欣在外国大企业工作多年。
而公司里的几位潘石屹的合作者,都没有上过名牌大学,也都没有和外国人打过交道,或在国外工作生活过,可是那群清一色的男人帮,都是在房地产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中国第一代房地产商,他们根本就没把她这个从未盖过房子,不懂什么是建筑,刚刚回国不了解中国行情的女人看在眼里。心里不服呀!“凭什么我们要按她提的方案去做?”
的确,面对高达上亿的资金,不是让谁拿着去玩的,她的斗争就更史无前例。
每天上班,她就像是上战场。她要和公司里的所有人吵,说服公司的合作者,相信她是对的。回家后,她又跟老公潘石屹继续吵。生活和工作就像是一个圆圈连个出口都没有,她心里堵得慌。每次吵急了,收拾一下东西她就想拔腿一走了之,可转念一想:如果就这么走了,那就等于说她此次选择来大陆,或者说选择和潘石屹绑在一起开公司,选择进入房地产界都是错的。不行,哪能这么容易就认输了呢?
不轻易服输的她,每次都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