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翻邮册时,总会想起水原明窗先生,如果他在世的话,该是七十六岁了吧!“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憀乎!”
水原先生是享誉国际的集邮家、日本邮趣协会理事长。而我,就在辽宁省,也只是个默默无闻的集邮爱好者。我们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交往的理由和机会。记得在1982年10月下旬,在水原先生举办的“中国邮票藏品展览”的大厅里,许多人簇拥着一位精神矍铄,身着黑色西服,头发花白的老人,纷纷争请签名,他就是水原先生。我立刻也想挤进人群,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求得先生一枚珍贵的签名纪念封,可惜未能如愿。20多年过去了,但水原先生的音容笑貌已深深镂刻在记忆中。
我十分敬佩做为集邮家的水原明窗先生,所具有政治家非凡的远见卓识。他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全身心地致力于中国邮票的收藏与研究,取得巨大成功,备受世界邮坛称赞。水原先生从清代第一枚邮票问世,到中国客邮、中华民国、中国解放区、新中国已发行的邮票,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邮票珍品,几乎收集全了。他颇为自信地说,他已收藏了中国全部发行邮票的“百分之九十九”。仅1981年在北京举办的水原先生“中国邮票藏品展览”的展品中,就有13000多枚邮票和800多个实寄封,包括了很多各历史时期中国邮票珍品。其中有整张大龙邮票和大龙邮票的红印花小字壹圆等世界邮票家族中的奇珍异宝。
水原先生在搜集中国邮票的过程中,还对中国邮政史产生了极大兴趣,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伏案著述,出版了《中国海关邮政史》、《日本邮局在上海》、《中国十九世纪清朝邮政》、《中国解放区邮票》、《中国东北邮政史》等十二卷《华邮集锦》。这是16开本大部头著作,平均每卷有260多页,内有大量插图和英文文字说明。要编写这么多卷巨著,要花去多少时间和精力啊!其中,《中国邮票图鉴》于1988年问世后,两次印刷,发行13000多本,并荣获国际集邮联合会的银奖。他的中国邮票藏品,在国际邮展中获奖百余次,仅荣膺头奖、大金奖、金奖的就有19部之多,这在国际邮坛中也是少见的。
水原先生说:“1948年以前,我还不知道解放区已发行了自己的邮票。后来当我从香港的一些朋友那里收到这些邮票时,我很吃惊。这些邮票没有齿孔、没有背胶,图案简单甚至很粗糙,但是它们却深深打动了我。”在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水原先生千方百计收集中国解放区邮票,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中国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共发行近500套、2300多种邮票,水原先生已收藏了2200多种,其中有的仅存世一枚或几枚。他说:“我还差八十多种就全部集全了。当然,再要发展就很困难了。”
水原先生按国际邮展标准,将其中精品或珍品汇集成五册,每册16页,共80页。题名为《中国解放区》。这些邮票种类齐全,题材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光辉形象跃然方寸之上,八路军战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浓缩于片纸之中。水原先生深有感触地说:“这些解放区邮票印刷比较简单,大多是石印和木版印的,也有油印的。但却铭刻着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因此它已成为中国邮票的瑰宝和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其历史价值和集邮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收藏者的重视。”
《中国解放区》这一珍邮,曾先后三次参加国际邮展,均大受评委的赞赏。1971年首次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获铜奖;1981年在维也纳获银奖;1989年在保加利亚获金奖。
新中国诞生前,在国民党统治区,若想收集革命根据地发行的邮票,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就是在五十年代之后,国际友人收集中国解放区邮票,也要承受诸多压力。当时,国际上反共、反华的气焰尚十分嚣张。水原先生不是经常被某些人斥为“赤色收藏家”、“中共支持者”吗?对这些流言蜚语,他以集邮家的胆识与魄力,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一笑置之,仍以收集、研究和宣传中国解放区邮票为己任。并把目光转向国际邮票市场,精心收集流失到国外的解放区邮票。国内集邮界一直认为1930年发行的“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只有面值为三分和八分的两种,专程飞赴伦敦,参加拍卖会。拍卖起价为40英镑,许多人竞相报价争购,当加价到125英镑时,唯有他一人举手如愿以偿地买到了贴有这两张邮票的实寄封,成为这种邮票全世界唯一收藏者。综上,水原先生坚定的信念,过人的邮识,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胆略,可见一斑。
我十分感谢和赞赏水原先生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水原先生非常关心和支持中国的集邮事业。1978年他访问北京归国后,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春天来到了中国集邮界》。热情洋溢的语言,深刻表达了他对中国集邮事业的美好祝愿。他1981年再次来中国时,听了十年浩劫期间我国集邮事业受到的摧残以后,十分愤慨地说:“从全世界近一百年的历史来看,反动政权出现过不少次。它们用各种办法镇压人民。但还没有一个国家禁止集邮。林彪、‘四人帮’不许人们集邮,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不仅谴责了“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更是对中国集邮事业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水原先生积极热情地应邀参加了1990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解放区邮票展览。将其收藏的从1930年至1949年解放区发行的邮票,精选出80页参展。中国广大集邮界人士十分惊叹。在中国广大集邮爱好者中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我国解放区邮票的收藏和深入研究活动,使这次展览获得极大成功。
为了使我国集邮活动能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水原先生等日本集邮家曾多次与我国集邮界人士进行座谈,就有关问题,广泛交流经验和信息。并就对青少年进行集邮基本知识教育;传统集邮应向专题集邮发展;邮票应坚持民族化方向等问题,坦诚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经验之谈,对我国集邮事业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水原与鱼木五夫等集邮家,还与上海青少年集邮协会的成员亲切会面。水原说:“非常高兴看到你们,希望共同努力增进中日两国青少年集邮爱好者之间的交往和友谊。”鱼木先生还当场对小朋友们的集邮活动,进行了指导。他从计划、收集、整理和保存等四个方面讲解了集邮知识的要点。并勉励少年朋友,要有远大目标,踏踏实实,一步一个台阶,攀登新的高峰。
水原先生的中国邮票藏品在北京展出时,为了使中国集邮爱好者对他的展品有更清楚的了解,他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编制了一本彩色目录。目录中刊登了大部分部分中国邮票珍品,纵览全书便可对中国邮票、邮政史有个大体了解。此目录已成为参观者的收藏珍品。水原先生表示,这次展览在北京获得成功,将使他进一步通过集邮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更多的努力。
水原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地在日本集邮报刊上发表研究中国邮票和邮政史文章,进而组织和推动日本集邮爱好者关心中国集邮事业,收集和研究中国邮票。现在日本的中国邮票爱好者日益增多。邮趣协会每年从外国进口的邮票中,中国邮票在排行榜中名列第一。水原说:“日中两国是邻邦,我们应该紧密携手,共同前进。”
为救助我国遭受洪灾地区,我国邮电部于1991年9月14日发行了一枚《赈灾邮票》。这一邮讯传到日本后,在全日本的集邮爱好者中,广泛掀起“中国抗洪义捐”活动。特发行一枚“中国赈灾邮票卡”,此卡贴中国赈灾邮票一枚,售价100日元,收入将全部捐赠中国灾区。水原先生将捐款100万日元,送交给我国驻日大使扬振亚,由我国大使馆将款项转交给国内灾区。我国驻日本大使馆代表中国人民向日本邮趣协会递交了感谢书。
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之际,中日两国邮电部门,各自于1982年9月29日,在两国同时发行一套同一主题,反映共同心愿的邮票。中国发行纪念邮票一套二枚。第一枚面值八分的票面上,是我国著名的花卉画家肖淑芳所作的扶桑花。扶桑是我国对日本的旧称。日本发行的纪念邮票全套一枚,面值为60日元。画面是以描绘北京风光久负盛名的梅原龙三郎的油画《天坛》。对此,水原先生以《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为题发表了文章,他首先介绍了日本邮趣协会为庆祝日中两国历史性邮票的发行,将在东京以及京都、福冈等三处隆重举行中国邮票展览等各种活动。他写到:“日中两国的交往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军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我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人民至今仍在深刻地反省。我们衷心祝愿两国之间建立世世代代的永恒的友谊。我们再次祝愿通过集邮事业,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我十分敬重和仰慕水原先生刚直不阿的高尚品格。如果说一滴水珠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的话,那么,水原先生将“来路不明”的珍邮,送还给中国一事,就深刻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1942年冀南抗日邮政总局,曾发行面值分别为一分、五分和一角三枚一套的“抗日邮票”。但是,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只发现了面值一分的,其余两种不管是邮票还是实寄封,均杳无踪迹。有人怀疑当时是否真的发行过五分和一角的那两枚邮票。然而令人惊喜的是,1990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解放区邮票展上,水原先生将这三枚一套的”抗日邮票“四方联做为一份珍贵的礼物,赠送给中国集邮爱好者,以表达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水原介绍说,这套邮票是一名曾参加过侵略中国的日本军官卖给他的,这名军官在1943年日军侵袭我冀南抗日根据地时,在一处抗日政府办公室的抽屉里偶然发现了这套邮票。水原先生庄重地说:“这套邮票虽然是我花钱买的,但来路不正,现在归还中国理所当然。”
好一个“来路不正,现在归还中国理所当然!”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包含了令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那段历史,又充分展现了水原先生“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的浩然正气。令人可钦可敬!
水原先生以毕生的精力,从事中国邮票的搜集与研究,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做出了杰出贡献,实现了他四十多年前就想通过集邮来实现“日本必须与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友好”的愿望了。对此,中国广大集邮爱好者乃至全中国人民,都不会忘记。
祈愿此文能化做心香一瓣,借以寄托一个中国集邮爱好者,对日本友人水原明窗先生深切怀念之情。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此文荣获2004年10月首届中国集邮
文艺节全国集邮文艺作品征集评选大赛入围奖;
2004年10月辽宁省集邮文艺作品征集评选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