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今年是陈毅元帅105周年诞辰。我十分仰慕陈老总的品格,爱读陈老总的诗词。他用白话诗及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古诗、格律诗、长短句等多种形式来抒情写意,诗中自有一种雄浑豪放的气概与和蔼可亲的情味,并略带幽默感。艺术风格别具一格。我最偏爱陈老总那首自以为是绝笔诗,可又并未绝笔的《梅岭三章》。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身负重伤的陈毅同志,先是被留在江西中央苏区,负责军事指挥和主持政府工作。后又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在陈毅领导下的赣南边区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国民党“赏洋三万元”,到处追捕陈毅同志。1936年冬,国民党对陈毅同志的驻地——梅岭,大举“围剿”了一个多月,采取了烧山、移民、封坑、包围、警犬追踪、探照灯搜索等一系列残酷手段。陈毅等同志昼伏夜行,常常潜藏于草丛中。在这“虑不得脱”的生死关头,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梅岭三章》“留衣底”,意在明志,并留示后人。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每读此诗,未尝不拍案叫绝。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陈老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悲壮誓词,字字句句都迸发出气贯长虹的革命激情。此言此语,此情此景,只有我们的陈老总,才能想得出、写得出和干得出,真可谓谁敢马踏地府,唯我陈大将军!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读这首诗,自然与陆放翁的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联系起来。气势恢弘,动人肺腑,催人泪下。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敌人一定失败,人民一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诗人还语重心长地勉励活着的战友,继续奋斗,努力完成诗人未竞之志,读来尤为感人。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抗击入侵元兵,在广东五坡岭兵败被俘,被囚禁三年,终以不屈被害。就义前曾写“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诗人化用此典,表明了他“宁死不背党”的高风亮节,并坚信革命胜利——“人间遍种自由花”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梅岭三章》以首句“今日断头意如何”为主题,通过“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此头须向国门悬”、“捷报飞来当纸钱”等诗句,渲染营造出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境界,将理想生活当作直接描写的对象,极度夸张铺陈,情节曲折离奇,语言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激越,最大限度地抒发了诗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时迸发出的激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热烈追求的精神风貌和革命家的本色,诗人的本色。
正是这颇具浪漫主义情趣和特色的《梅岭三章》也勾起我无尽的浪漫的情思与遐想:
既然陈老总已在“泉台”招纳旧部,派兵点将,本人虽不是红军、八路军战士,没参加过新四军或解放军,但也曾扛过枪、跨过江,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将来的某一良辰吉日,完全有资格去“泉台”报到,忝居陈老总的旧部之列。既可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伟大事业中,实现平生之志。又不会陷入那种“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魂;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鬼”的悲苦无依的窘境之中。
正想入非非的候,我的视线被切入到六十年代初那次闻名中外的记者招待会上,仿佛又看见了陈老总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的高大身影,他那“你们来吧,从天上来,从海上来;从南边来,从北边来,都来吧!我头发都等白了!”的大扬国威,大振民心的怒喝声,仿佛仍在耳边回荡……
《梅岭三章》显然并非“绝笔”。自梅岭被围之后三十余年的革命生涯里,陈老总转战大江南北,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解放后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又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在陈老总戎马倥偬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少充满激情,极具才气的诗文,为他正直高尚的人格和一生的革命业绩,做了最好的注解。单是这首《梅岭三章》,就留给人们多少启迪、思索和联想啊!
《抚顺老干部生活》199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