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为生命而战,为爱欲而战,也就是为政治而战。
——马尔库塞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德裔美籍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他试图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全方面的批判。由于他的理论在六十年代被西方青年造反者广为接受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七十年代联合国的一次调查显示,在所有哲学家的著作中,马尔库塞的著作是当时出版数量最多的,其影响可见一斑。
马尔库塞作为一名哲学家享有着世界性的声誉,这与他在六十年代学生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分不开。在六十年代,西方世界的年轻人不满于社会现实,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反抗运动,而马尔库塞就被视为他们的领袖。在现在的人们看来,当时的学生运动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因为这次所谓的“革命”既不是经济危机下工人们陷入贫困后的不得已而为之的造反,也不是由于政府的严格控制而进行的自由斗士的反抗。在当时,革命的多数都是中产阶级家的子女们,他们生活优越,就读于高等学府,但却对这个给予他们厚待的社会制度莫名的不满。他们革命形式也令人叹为观止,并不是去推翻政权,而是占据学校、占据公园,要求自治,同时与政府进行各种形式的对抗。在生活方式上,他们也极尽反抗社会之能事,吸毒、酗酒马尔库塞、性滥交、同性恋,总之从各种方式上向现代文明表示自己的抗拒。
而这一切行为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马尔库塞的理论影响所致。当时的革命学生们,在大街上游行,高举着三个人的头像。这就是号称“3M”的三位思想家,被他们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所谓“3M”,即是马克思、毛泽东和马尔库塞这三位伟大的思想家,由于他们的名字在拼音文字中首写字母都是“M”,所以合成为“3M”。其中,马克思被视为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革命创始人,毛泽东被视为发展中国家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而马尔库塞则被奉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马尔库塞的影响可见一斑。
六十年代之前,虽然马尔库塞已经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哲学家,但他的影响力还仅仅保持在学术圈范围内。但经过六十年代学生运动的波涛,他的思想一跃成为世界所关注的焦点。他发表声明支持学生的革命行为,还对他们的运动进行各种形式的指导和帮助。这一切使他成为众矢之的,美国政府监视他,他的论敌指责他欺骗年轻人。在学生运动走向低潮之后,他又为他的同伴们所不满,认为他过于激进的思想应当对革命的失败负责。但马尔库塞并没有气馁,他继续自己的余生对现实进行批判,并从理论上反思六十年代的革命运动成败,寻找着人类实现美好未来的可能前景。他的诸多理论,至今还启发着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