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可言说的事物,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年生于奥地利,后加入英国国籍。天才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维特根斯坦出生于一个称得上富豪的家庭,他的父亲是欧洲钢铁工业巨头。像许多豪门一样,他年幼维特根斯坦时在家学习,但取得的效果并不好。1903年后,维特根斯坦通过入学考试后前往林茨的一所以技术著称的中学学习。在这里,他遇到了另一个后来同样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人——阿道夫·希特勒。据说当时他们两个人虽然并没有很深的交往,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称呼其他的同学“您”,这一称谓显得更加正式和彬彬有礼,但同时也显得更加疏远,而其他同学,他们都是用“你”来互相称呼。
中学毕业后,维特根斯坦想师从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茨曼,但后者于1906年自杀,使得维特根斯坦的希望毁于一旦。他的父亲想把儿子培养成工程师,又把他送到了英国去学习航空工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维特根斯坦研究了数学基础问题,阅读了当时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数学的原理》,激发了他学习哲学和逻辑的兴趣。后来,他就直接找到了罗素,当面询问他:“你看我是不是一个十足的白痴?如果我是,我就去当一个飞艇驾驶员,但如果我不是,我将成为一个哲学家。”于是,罗素让他写一篇论文,只要写他感兴趣的题目就行。不久,维特根斯坦把论文拿来了。只读了一句,罗素就相信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天才,劝他无论如何不要去开飞艇。而另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摩尔也非常赏识他,因为在摩尔的课上,只有维特根斯坦一个人看上去十分疑惑,充满了问题,而其他人都做出一副十分明白的表情。而在摩尔看来,这样一种问题意识对于哲学研究是十分必须的。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两位哲学家的选择是正确的。维特根斯坦天分极高,在哲学研究方面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才能。在一些学者进行讨论的时候,维特根斯坦总是能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在聚会时,时常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沉默,这时只有维特根斯坦一个人的声音。其他人都屏息无声地注视着他,每个人都高度集中的想着维特根斯坦所说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勉强理解,没有人敢打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