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察或揣摸骨骼来断人命禄的看相方法。古代相学中曾有“相人之身,以身为主”的说法。有人甚至把看相就称为相骨,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相骨”一章,即泛指相学。古代相骨最注重考察骨与肉的关系,借用阴阳之理,以骨肉相称为阴阳相符,属善相;骨不坚肉或肉不辅骨为阴阳失调,属破相。相学中所相之“骨”有别于现代生理解剖学中的骨骼系统,这里主要指头部特定的十余块骨骼。
面相解说
相骨术至晚起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极盛于唐代。此后历代不衰,且与整个相术体系融合,成为相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