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脉诊的脏腑部位分属,早已为临床诊断所广泛应用,牙齿同脏腑的联系,《黄帝内经》上明确指出的有胃、大肠二经,如“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上交人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
根据张颖清的《生物全息律》:“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牙齿也为人体相对独立的部分,也应是人体成比例的缩小,因此,它不仅同胃、大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同人体其他脏腑密切相关。如手阳明经“入下齿中”,足阳明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别络“遍齿”,手少阳之筋“支者上曲牙”,足阳明经“循牙车”,手阳明、足太阳有“入遍齿者”。又齿为骨之余,而肾主骨,故《杂病源流犀烛》曰:“齿者,肾之标,骨之本也。”说明肾与齿关系密切。
《黄帝内经》不仅肯定了齿与肾气、精髓、手足阳明经脉等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的联系,而且观察到了胃火牙痛、肾虚齿松齿脱等齿与脏腑在病理上的联系。温病学家叶天士更丰富发展了这一诊断方法,其《外感温热篇》第31条章虚谷按曰:牙齿“上半截润,胃津养之,下半截燥,由肾水不能上滋其根,而心火燔灼……”可见,一颗牙齿也能粗略地反映出人体各脏腑的资讯。
面相解说
当肾脏虚弱时,牙齿就会发黄、变黑、松动或者生龋齿,所以通过强壮肾脏就可以让牙齿洁白、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