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
改革篇:改革造就今天的辉煌——青岛港20年改革之路
1968年,常德传从大连海运学院毕业后到青岛港工作,先做装卸工人,后担任过机电科副科长、科长,作业区党委副书记、主任等职务。在1984年,也就是青岛港改革开放的同一年,常德传出任青岛港务局党委书记。从此,常德传便与青岛港的荣辱兴衰相联系。
青岛港真正改革的开始是1987年1月1日,根据******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会议精神,青岛港正式实行以青岛市人民政府管理为主、交通部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名称由“青岛港港务管理局”更名为“青岛港务局”。
1988年9月2日,常德传出任港务局局长,当年12月,青岛港实行局长负责制。从此,青岛港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
1988年9月25日,青岛港将青岛港第一、二、三、四作业区的名称进行了更改,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1989年6月,青岛市人民政府与青岛港务局签订经营承包合同书,使港口在改变企业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经济实体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2003年,青岛港体制发展掀开新的一页,1月8日,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揭牌,青岛港管理体制实现重大变革,由过去政企合一的企业转变为现代企业集团。
改革的成果是巨大的,青岛港吞吐量从2000万吨到去年突破了1.4亿吨。在去年8月份,青岛港与国内外其他三方签订了目前我国最大的港口合作项目,创造了新的合作方式。
一个国企改革的成功并不能只依靠勇气和吃苦精神,更需要智慧。
常德传便是一位富有创意的企业家。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港口以地域划分腹地,但常德传认识到“没有货主,没有用户,青岛港就没有饭吃。谁行动快,谁发展上去了,市场就是谁的,航运中心就是谁的”。审时度势,他提出了“主战场在港外”“960万平方公里都是青岛港的经济腹地”的观念。
未来篇:向着北方航运中心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青岛港吞吐量从2000万吨发展到今天的1.4亿吨,跻身于世界亿吨港口行列。但常德传并不满足眼前的成绩。随着2002年我市经济中心的西移,港口的西移给青岛港发展带来新的空间。
常德传说:“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便利化、国际运输集装箱化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港口发展带来了更为难得的机遇。青岛港的蓝图规划是建成以广阔腹地为依托,以物流、信息中心为支撑,具备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作用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随着去年吞吐量突破1.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箱,三国四方项目的签订给了青岛港巨大的发展信心。常德传正憧憬着青岛港美好的未来。“到2010年,吞吐量力争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
篇外篇:常德传9次灭火传奇
自1989年至今,常德传先后成功地组织指挥了9次灭火抢险,这9次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常德传的另一面。
1993年12月16日,在“华海一号”油轮灭火抢险中,常德传连续9个小时盯在现场指挥灭火抢险,最终将大火扑灭,创造了油轮海上灭火的奇迹,被上级领导誉为海上灭火专家。
1997年正月初一,货船“北拖710”发生火灾时,当时常德传正在黄岛新港区慰问一线职工,接到火警后,他立即火速赶往火灾现场,面对舰内弹药随时可能爆炸的生命危险,常德传连续15个小时坚守在第一线指挥。等到第二天凌晨灭火结束时,他的双腿已经肿胀,被人扶着走下指挥船。
而真正让人记忆深刻的,也是常德传无法忘记的要数1989年黄岛油库的灭火经历。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胜利油田黄岛油库遭雷击起火,10时45分,常德传等领导即从青岛乘船赶到现场组织灭火抢险。到下午4点,风向由北转南,凶猛的火舌严重威胁着黄岛油港,更大的爆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为避免更大的损失,市指挥部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接到命令后,参加救火的人员纷纷上船,常德传留在最后。一名船员拉住常德传,让他上先开的“港燕”轮,常德传说:“你们可以走,我不能走!”
在黄岛油库灭火抢险中,常德传整整五天四夜坚守在前线,指挥着3000多名海港职工与烈火展开了殊死决战,保证了海港安然无恙。
当今天再次提起这9次灭火经历的时候,常德传语气里透出的是轻松。但从中,我们仍能感觉到当时形势的紧迫与危险。
(2004年5月17日《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