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思维训练参考个案
思维训练可以在课堂环境中、在工作环境中,可以集体,也可以个人进行训练。为了帮助同志们打开思路,这里将对在校学生使用过的训练简单介绍如下:
12.7.1.性价值观念澄清训练
(1)活动要求:
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反映出同学们在这个年龄段所关注的问题。组成活动小组,小组成员认真思考,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合乎自己想法的选择。对所有选择不进行道德评价、对所有问题不进行对错之分,要求同学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回答。同学之间要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不可以歧视、嘲笑他人的选择。
(2)澄清问题:
(1)“假如你的女朋友(男朋友)告诉你他以前与别人有过性行为,你是否会和他(她)结婚?说明理由。”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肯定”、“否定”、“中间状态”这三种选择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2)“假如你从你的女朋友(男朋友)的书包或口袋里发现了安全套,你能接受吗?”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肯定”、“否定”、“中间状态”这三种选择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3)“当你的恋人告诉你,她(她)现在还和别人有幽会,你能接受吗?”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肯定”、“否定”、“中间状态”这三种选择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4)“如果你自己和别人发生了性关系,你会告诉你的恋人吗?”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肯定”、“否定”、“中间状态”这三种选择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5)“当你决定和你的恋人结婚时,是否同时决定不再和其他人发生性关系?”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肯定”、“否定”、“中间状态”这三种选择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6)“如果发现自己的知心朋友原来是同性恋,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吗?”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肯定”、“否定”、“中间状态”这三种选择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小组成员回到座位上去。
(3)讨论:
(1)你在做出以上选择的过程中,是否感到了同伴的压力和影响?
(2)你觉得哪些问题容易回答,哪些问题回答有困难?为什么会感到困难?
(3)我们以上练习要求大家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与性有关、与个人有关、还是关于个人的决定等)
(4)以上回答是否反映出我们一些同学自身存在着性观念方面的矛盾,说明什么问题?
(5)这个练习是否有助于你澄清了一些对性的认识和观念?
(4)归纳、小结要点:
(1)今天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澄清自己的性观念。
(2)今天大家参加活动的态度都十分认真,但毕竟只是一种假设,类似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可能遇到,到时候你是否还会像今天一样,这么容易找到答案?
(3)活动本身反映出我们一些同学存在着性观念方面的目的,宽容自己而挑剔对方,是否应该换位思考,这种观念导致的行为是否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现代青年在异性交往中应该保持基本的礼貌和尊重,要有责任感。
(4)婚前性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
(5)讨论、提问、答疑:
****、同性恋、艾滋病、避孕等问题均正面引导回答。
13.7.2.认识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
意志力体现为良好的习惯,同学们的现实生活、学习情况和提出的问题反映出存在着不良的习惯,这种不良习惯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在尊重同学们隐私,有助于同学参与的前提下我们设置了一些问题。请全体同学认真思考以下问题,并请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思考的结果即自己的选择告诉大家。对所有选择不进行道德评价、对所有问题不进行对错之分,要求同学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回答。
(1)问题:
(1)“我不喝酒。”请同学们按照100%、80%、50%和从来就做不到的区分标准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选择。
(2)“我不抽烟。” 请同学们按照100%、80%、50%和从来就做不到的区分标准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选择。
(3)“我很注意饮食,只吃对健康有益的食品,不吃对健康不利的食品。” 请同学们按照100%、80%、50%和从来就做不到的区分标准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选择。
(4)“我没有不良的学习习惯。” 请同学们按照100%、80%、50%和从来就做不到的区分标准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选择。
(5)“我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 请同学们按照100%、80%、50%和从来就做不到的区分标准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选择。
(2)讨论:
(1)那些认为自己存在不良习惯的同学,是否了解不良习惯对自己的影响(包括吸烟、喝酒)?
(2)既然有的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或意识,为什么不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3)存在同样不良习惯的人,导致这些行为的原因是否相同?
(4)了解人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否对我们有帮助?如果有,会有什么帮助?
(5)通过这个活动练习,对你有什么启发?
(3)归纳、小结要点:
(1)习惯的改变有时并不取决于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知识,还必须具备态度—主观上的愿望。
(2)改变旧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对新的行为感兴趣,了解新的行为的好处,产生改变的动力。
(3)有时旧的习惯具有很大的惯性,在自我改变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弹,不要自责、不要着急、不要失望,坚持下去就会胜利。
(4)21天理论。
(5)确立明确的生活目标,设计自己的“生命线”——抵御不良诱惑。
(6)习惯不仅仅是生活、学习、工作习惯,更主要是思维习惯的改变和形成。
(4)讨论、提问、答疑:
12.7.3.学会选择和拒绝(兼意志力训练)
请全体同学认真思考以下问题,并请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思考的结果即自己的选择告诉大家。对所有选择不进行道德评价、对所有问题不进行对错之分,要求同学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回答。
(1)问题:
(1)“在期末复习考试期间,有人组织了一个很诱人的朋友聚会,你接到了邀请。”请你在“去”、“不去”、“犹豫”三种倾向中做出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
(2)“一位关系很好的同学向你提出一个明显不合理的要求,你是否会拒绝他?”请你在“会”、“不会”、“犹豫” 三种倾向中做出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
(3)“遇到一件很不情愿的事情,别人非要拉着你去,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请你在“去”、“不去”、“不知怎么办” 三种倾向中做出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
(4)“以上类似的情况,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请你在“是”、“不是”、“说不清” 三种倾向中做出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
(5)“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不好意思拒绝对方,而顺从对方之后心里又十分别扭、懊悔、自责的事情?”请你在“是”、“不是”、“说不清” 三种倾向中做出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
(6)“你认为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处理妈?” 请你在“是”、“不是”、“说不清” 三种倾向中做出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
(2)讨论:
(1)以上讨论中所反映出来的“两难”境地,我们在生活中是否可以感到或遇到过?
(2)为什么不会或不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
(3)不会或不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会给自己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4)不会或不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会给人际交往带来哪些影响?
(3)归纳、小结要点:
(1)由于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来归纳、界定各种不同的生活事件。以上的练习并不是要使大家获得一个僵化的行为模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懂得生活中存在许多诱惑,我们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和放弃的决定。在这种时候应该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2)这种决定应该在环境背景中,以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基准的。
(3)学会选择和放弃,把每次决定视为意志力的训练和培养过程。
(4)决策平衡技术训练。
(5)相关的行为训练:呐喊训练、照镜子技术等等。
(4)讨论、提问、答疑:
12.7.4.头脑风暴(思维训练兼对前三个单元的总结)
(1)快速联想训练:
快速联想是一种产生有用想法或解决问题方法的技术,可以用于对某事件发展的预测或解决具体的问题。让小组成员在轻松而有目的的气氛中聚会,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无论这些认识、想法乍看起来是如何不可行(甚至荒谬可笑),都要逐一记录下来,只有在活动结束时才可进行合乎情理的取舍。
组成两个活动小组,在10分钟的时间内分别列举有助于人走向成功的形容词和阻碍人实现生活目的的形容词,并以小组成员的理解,从心理学的某个角度将它们分别归类。如认识水平、情绪特征、意志力,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挫折承受力,性格、能力、价值观念或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
其余的同学也分成两组在下面进行思考。当两个组的工作结束后,由下面的同学进行补充发言。
(2)讨论:
以上形容词所表达的心理特征是否同样存在于我们的身上?
尤其是那些消极的心理特征对自己的发展已经构成了哪些影响?
怎么样发展积极的心理特征,以促使自己走向成功?
怎么样克服消极的心理特征,使自己走向成功?
(3)归纳总结要点:
(1)生活中集思广益进行类似的讨论是否必要。
(2)在解决问题时怎样扩展自己的思路(联想)。
(3)正确认识自己身上优秀的和不良的心理特征。
(4)正向与反向思维的特点。
(4)讨论、提问、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