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缺乏善良品质的人,也是一个道德上有缺陷的人,容易陷入各种事端。这样的孩子,一旦犯错,就容易是大错。做父母的都会希望,自己有一个对社会有用,品德高尚的孩子。
我一位同事,她是一个单亲妈妈,她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为了工作,她费尽心思,给女儿找了一位保姆。当时,女儿四岁多了,脾气特别得坏。保姆从农村来,特别的老实。
妈妈的娇惯,女儿非常任性。保姆到家后,事事都得听女儿的。一旦保姆不想听,她就威胁保姆说,要打电话告诉妈妈,说保姆打她了。小保姆也不大,刚刚十六岁,常常被吓得不行,怕丢了工作,就事事依着女儿。
有一次,小女孩强行要求,让保姆跪在地上,给她骑大马。保姆让她骑了一会儿,她却上瘾了,要一直骑着。最后,保姆累得不行,死活求她,她就是不依。保姆不愿跪着后,她马上给妈妈打电话,说保姆在打她。
同事回家后,看着保姆的样子,马上知道了,是女儿撒谎,在欺负保姆。同事没有怪保姆,但也舍不得训孩子。
后来,小保姆受不了女儿的任性,走了。事后,小女孩把她干的事,一件件都告诉了妈妈。同事听后惊呆了,自己的确非常宠女儿,但是,她听完女儿的话后,发现她撒谎、残暴,会折磨人。这些行径,都非常得不善良。
同事很害怕,怕自己的孩子,成了一个邪恶的小孩。本来,她没在正常的家庭中成长,同事才对她百般顺从,万般疼爱。只觉得她任性,脾气不太好,没想到,女儿心肠还这么坏。
善良的品质,不是天生的。作为一个孩子,由于自我中心意识,容易出于自私、霸道的行径。一旦被纵容,孩子容易觉得,他人就是自己的奴仆,要为自己服务,善良将远离孩子。
教子建议:
1.为孩子创设亲切、友爱的成长环境。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友爱、善意的成长氛围。父母对朋友、亲戚、邻里、同事,以及一切可以给予帮助的陌生人,都应友好相待。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善良、友好对他而言才会是自然正常的事。
2.给孩子提供表达善意的机会。生活中,父母可适当扮演弱者,让孩子帮助自己。家里有小动物,可交给孩子照顾,让孩子和它友好、亲密。社会中有需要帮助的人,也鼓励孩子去帮忙。孩子做这些事能收获他人的感激、友好,使孩子喜欢行善。
3.赏识孩子的“善意”举动。最初,孩子在表达“善意”时,受的是肯定和赞扬,他以后还会乐意这样做。如果孩子帮助了人,却被父母训斥为多管闲事。这种方式,会逐渐熄灭孩子心中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