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鼓励孩子的兴趣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的画家。他创作的《蒙娜莉莎》肖像画和《最后的晚餐》壁画是人们所熟知的名画。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就在于他的父亲及时地发现了他的爱好,并为他发展绘画艺术创造了条件。
1452年,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名叫比埃罗。小时候,他的家里还比较富裕。达·芬奇出生后不久,父母离婚,母亲离开了他,他是在父亲的抚育下成长起来的。
孩子时代的达·芬奇喜欢大自然的景色,对画画很有兴趣。有时,他独自一人坐在草丛中,用心地观看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饶有兴趣地描绘着那些花瓣和树叶的形状;他还喜欢钻山洞,进去探索里边的秘密,每次从山洞走出来时,身上总是弄得脏乎乎的。比埃罗并没有因此而指责他的儿子,他在默默地观察。有一天一位农民拿着一块木板来到镇上,交给了比埃罗,请达·芬奇在上面画些东西。比埃罗当即答应了。达·芬奇后来在上面画了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画成后,他拿去给父亲看。比埃罗惊喜地发现孩子真的具有画画的天赋,于是他决心支持孩子学习艺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画家。为了让儿子得到名家的指点,比埃罗费尽了周折,终于使孩子拜在名师的门下,成就了达·芬奇成为画家的理想。
孩子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它,任何形式的不尊重、限制或否定态度都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兴趣,同样,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任何形式的过度挖掘都是竭泽而渔,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试想,我们自己对某事感兴趣,但如果让我们长期沉浸其中,我们也会感到乏味的,更没有快乐可言。这如同爱吃的东西,天天吃,顿顿吃,最后也会败了胃口。将心比心,孩子的感受就可想而知了。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9岁的孩子在游泳比赛中已获得了不少奖牌。她的父母以此为荣,并要求她每日做完功课后要练习游泳两小时。当其他孩子可以逍遥玩乐时,小女孩却不得不待在泳池里。后来孩子的游泳成绩没有提高反而退步了。苦恼的父母在她的一篇作文中找到了答案:“我本来热爱游泳,但是不停的练习让我渐渐感到这真是在受苦。”
兴趣是因人而异的,父亲应该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的兴趣和我们的兴趣完全是两回事,两者之间完全是独立的。即使孩子的兴趣显得简单、幼稚,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无视它的存在。
成人需要做的是,主动积极地接受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把我们的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并积极地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空间,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实际上,尊重孩子的兴趣就是让孩子拥有快乐,就是我们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给孩子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兴趣是在较大的生活背景下对其中某些事物的偏好和主动关注。趣味是吸引孩子关注的最佳方式,而快乐是维持孩子兴趣的稳定剂。抓住这两个环节,就掌握了培养孩子兴趣的金钥匙。不要让孩子在许多种兴趣之间穿梭,那样会使孩子应接不暇,疲于应付。不要指望孩子的兴趣会在一夜之间就奇迹般地开花,也别认为“狂轰滥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相反,那将破坏孩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