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4年,有一个名叫安东尼奥·德·贝里奥的西班牙人组织了一支探险队,深入圭亚那腹地去寻找“黄金城”。在探险途中,他遇到了前面提到的那位英国探家沃尔特·雷利。雷利跟这些西班牙人一起痛饮几次后,取得了贝里奥探险圭亚那、奥里诺科河寻找“黄金城”的资料。他的那本《辽阔、富饶,美丽的圭亚那和大黄金城马诺亚之发现》就是根据这些资料写出来的。
从16世纪初叶直到20世纪初叶,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那个神秘的“黄金城”。不知有多少人把财产、名誉、甚至性命都葬送了,到头来依然是水中捞月一场空。但南美洲确实有盛产黄金的国家,哥伦比亚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1521年到1878年,哥伦比亚每年平均生产3500千克黄金,居南美洲第一。1661年到1681年,哥伦比亚的黄金产量占世界黄金总产量的43.2%,可见其黄金矿藏有多么丰富。
据说,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附近,有一个崇拜太阳神的土著印第安部落叫齐布查,那里的人视黄金为太阳神的圣物,有随身佩戴金饰品的习惯。齐布查部落的首领在加冕、祭天、拜神时,浑身涂上树脂,随后喷上金粉,全身金光闪闪,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黄金的国王”。齐布查人把他们的“黄金的国王”护送到瓜地维塔湖边后,浑身黄金的首领就要跳进湖里,洗去身上的金粉,其他人也纷纷把金银宝石投入湖中,以奉献给他们视为圣湖的瓜地维塔湖和太阳神。1912年,曾有一家公司耗资15万美元,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在瓜地维塔湖进行过打捞。在捞出的部分湖泥中,居然还真找到了不少黄金小塑人和其他一些黄金工艺品。
印加帝国遗址
1939年,哥伦比亚在首都波哥大建立了一座举世闻名的“黄金博物馆”。最初这里只有几个农民提供的14件黄金展品。这些黄金展品都是印第安人从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黄金制品。展品上的各种形象和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但是,这些黄金展品仅仅是印第安人的黄金宝藏中很小的一部分。许多珍贵的黄金制品都被西班牙等国的侵略者和冒险家铸成金锭运走了。1969年,有两个农民在波哥大附近的一个小洞穴里,发现了一个用纯金制的精美的木筏模型。木筏上有8名小划桨人,背对着一名部落首领做出划筏的样子。
在秘鲁首都利马也有一座“黄金博物馆”,展出的各种黄金制品,巧夺天工,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据估计,仅在16世纪,欧洲殖民者从秘鲁和墨西哥就掠走了重达25555磅的黄金制品,以及34759磅的白银制品。这些价值连城的金银工艺品都被当作普通金银铸成锭块运走了。
由此可见,关于美洲新大陆有一个“黄金城”的传说,并非是无稽之谈。
大西洲之谜
在世界的种种疑谜中,最能拨弄人们玄思遐想的莫过于阿特兰提斯(大西洲)了。这块在遥远的过去突然失踪了的陆地,连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究竟到哪里去了?千百来年,人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寻找着它的踪迹。可是时至今日,关于阿特兰提斯的下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公元前350年,柏拉图在他著名的言论集中写道:远在古代,海峡彼岸有岛,人称其为“大力神天柱”。岛的面积比小亚细亚与利比亚的面积之和还大……岛名阿特兰提斯,岛上有一个伟大而美好的王国。
此外,柏拉图在另一本书中,对阿特兰提斯岛及其风土人情作了进一步的描绘:这是一座亚热带岛屿,方圆15.4万平方英里,人口估计有2000万;岛的北部,丛山峻岭绵延不断,形成一座天然屏障……大约在公元前12000年—前9000年期间,阿特兰提斯人是当时那个半球文明世界的主宰,统治着东起埃及,西至意大利的地中海帝国。后来,阿特兰提斯岛遇到飞来横祸,经过一天一夜翻天覆地的变化,终于被大海吞没了。
如果真像柏拉图所描绘的那样,大海吞没了阿特兰提斯岛,难道就没有一点可供稽考的遗迹吗?尽管目前对这个问题还不能作肯定的回答,但某些令人费解的自然之谜,却是值得深思的。
首先是欧洲鲤鱼奇怪的洄游习惯;其次,远隔重洋的埃及金字塔和中南美洲的金字塔在结构上何其相似乃尔;再有,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和南美洲的玛雅印第安人之间为什么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自从有了海洋学,人们对海底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发现整个大西洋海底被一条9000英尺高的海底山脊分割成两部分。这条海底山脊的北部从冰岛开始,婉蜒南下,它的南部直抵南极大陆架。但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它变得宽阔广大,巍然隆起,由东至西的宽度达250英里,南北长达678英里。在这一段海底山脊的北部,有不少海底火山,其中有些火山的山峰戳破海面,突兀而出,形成了现在的亚速尔群岛。海面之下的这块亚速尔海底高原,无论是大小还是形状,都与柏拉图笔下的阿特兰提斯岛极其相似,而且,从海底800米深处取出的岩芯显示,在12000年前,亚速尔海底高原曾是一块陆地。
于是,一位叫墨克的学者大胆设想:柏拉图所说的阿特兰提斯岛,可能就是现在的亚速尔群岛下面的亚速尔海底高原,他所说的悔峡,就是现在的直布罗陀海峡。根据这个设想,墨克对上述自然之谜作了较为圆满的解答。欧洲鲤鱼奇怪的洄游习惯,是因为当时阿特兰提斯岛离马尾藻海最近,岛上的淡水河流为这些鲤鱼提供了免遭海兽袭击的天然安全地带,于是,它们就纷纷游到这里来避难,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习性。尽管阿特兰提斯岛早已沉没,但欧洲鲤鱼却在习性的驱使下,一如既往。埃及金字塔和美洲金字塔以及巴斯克人与玛雅印第安人的惊人相似,那是因为地处欧、美之间的阿特兰提斯岛,在当时起着交流两大洲文化的枢纽作用。
然而,对于阿特兰提斯岛的地理位置,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有的说它在瑞典,有的说它在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有的说它在南非,有的说它在拉丁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还有的说它在亚洲的斯里兰卡,而且各种观点都各有其依据,因此,阿特兰提斯究竟在哪,目前还没有定论。
根据柏拉图的记载,阿特兰提斯岛是在一昼夜之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被大海吞没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大的海岛,在24小时内沉没的呢?
1930年,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进行的一次航空测量中,发现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理斯顿市附近海岸,酷似一个弹痕累累的战场,地面上斑斑点点,布满了大约3000个圆形和椭圆形的凹陷点,另外,从海底地形上发现,在波多黎各岛附近有两个深达30000英尺,方圆277000平方英里的凹陷地带,地质学上称它为波多黎各海沟。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如此巨大的海沟和那数以千计的凹陷点的呢?
墨克大胆地把这些凹陷点、海沟与柏拉图的记载联系了起来。他认为大约11000年以前,有一个沿着不规则轨道围绕太阳运行的星团,其中的一颗小行星突然脱离星团,从西北方扑向地球;就是这个小行星给地球带来了无数灾难,而阿特兰提斯岛就成了历史的哑谜。事实真的如此吗?
古城之谜
玛雅文化至今仍然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奇迹。从时限上来讲,玛雅文化从公元3世纪末始,一直到公元16世纪西班牙人占领墨西哥时为止,存在了1200多年。在蒂卡尔古城最古老的一块石碑上刻着的日期是公元292年,可以认为它是玛雅文化的开端。公元1514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墨西哥南端的尤卡坦半岛,玛雅文化也随之而终结了。从空间上来看,玛雅文化从危地马拉太平洋沿岸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南端尤卡坦半岛。
尤卡坦半岛是一个高低起伏的石灰质高原。这里没有河流和湖泊,水在地下深沟里流着,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些天然的水井。直到现在,这里的居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老天降雨以及各处的天然水井。这就是为什么在尤卡坦半岛的大部分纪念性建筑物上,都雕有数不胜数的雨神形象。当年的玛雅人在各地的天然水井附近建起了许多城市,其中就有一座显赫一时的“羽蛇”城奇琴伊察。
玛雅文明
奇琴伊察的许多大建筑物,比如名为“卡斯蒂洛”的库库尔坎神庙金字塔(又称“羽蛇神金字塔”)和勇士神庙等,都是建在一些建筑物的上面的。据说,这里早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末就是一座城市,后来被废弃了。在玛雅人到来之前,这里居住着托尔德加人。他们是墨西哥的土著印第安人中的一个部族,也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化。玛雅人来到尤卡坦半岛后,融和了托尔德加人的文化,创建了奇琴伊察的玛雅,托尔德加混合文化。史学家把它称之为玛雅古典时期的后期玛雅文化,他们崇拜的就是“羽蛇神”和雨神。在奇琴伊察的建筑物上,几乎到处都刻有“羽蛇”或“人一马一蛇”形象。耸立在奇琴伊察城中心的一座显要建筑物上的就是“卡斯蒂洛”羽蛇神金字塔。据说,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羽蛇神”显身的奇景。金字塔上雕有一个“羽蛇神”头像,而蛇身则隐在金字塔的阶梯断面内。在春分,秋分之日,夕阳西下之时,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望去,就会看到夕阳的余辉正好射在“羽蛇神”的头后,形成波浪形的长条,犹如徐徐游动的蛇身。所以,奇琴伊察也就被史学家称为“羽蛇”城。
“羽蛇”城里有两口直径60米的天然大水井。玛雅人把其中的一口水井作为饮水和灌溉农田之用,而把另一口水井奉为“圣井”,用来祭祖雨神。据说,玛雅人相信,雨神就住在这口“圣井”底下的宫殿里。这口“圣井”位于羽蛇神金字塔北面300米的地方。
在这口“圣井”东面,有勇士神庙、于柱广场、商场、游乐球场和蒸汽浴室,“圣井”西面有一座巨大的祭坛。祭坛前是一块长180米、宽75米的球场。球场的南北两侧是两座宫殿型建筑物(究竟是神庙还是王宫,目前尚不清楚)。再往北,就是闻名遐迩的“蜗塔”天文观察台、玛雅人通过对太阳周期的观测,定出一年的祭祖日期和播种收割时间。在勇士神庙和“圣井“之间,有一条宽4.5米,长400米的石子儿马路。
在南北近4千米的“羽蛇”城里,神庙、宫殿、街道,祭坛、广场等建筑井井有条,这表明,当时的玛雅人有着良好的社会组织。“羽蛇”城统治着尤卡坦半岛的东部和北部地区长达两个多世纪之久,直到公元1441年这里被入侵墨西哥的西班牙殖民军占领才结束。从那以后,“羽蛇”城便日渐萧条,最后终于被荒野丛林所吞没。
400多年后的1885年,有一位美国人爱德华·赫伯特,汤普森来到了墨西哥,就任美国驻尤卡坦半岛的领事。汤普森对玛雅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深感兴趣,而且颇有研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玛雅专家。
汤普森相信这样的传说:当年尤卡坦半岛上的玛雅人,每逢遇到干旱,就以为是雨神生气了。为了安抚雨神,就要选送一名美丽的姑娘投入“圣井”,去当雨种的新娘子,以少女的魅力去平息盛怒的雨神。所以,每到祭奠雨神那一天,玛雅人就会从各处聚集到“羽蛇”城来,为新娘子送行。
年复一年,雨神的“要求”永无止境。不知有多少纯洁的玛雅姑娘惨遭不幸,也不知有多少金银珠宝落到“圣井”之底。有一位名叫布拉塞尔·德·布尔布尔的牧师曾经根据当时的传说,写过一本书叫《尤卡坦半岛纪事》。他在这本书里说:“如果说这个地方有什么黄金和珠宝的话,无疑,这些都埋藏在这口‘圣井’之中。”
玛雅文明
汤普森除发掘了闻名天下的“圣井“之外,还发现了神秘的金字塔陵寝“伟大的祭司之墓”。
一天,汤普森在考察奇琴伊察的一座金字塔形神庙时,发现神庙顶部有一座圣殿。他觉得圣殿正中央有一块石板非常特别就撬开石板,发现下面居然有一条4米多长的大蛇。汤普森打死了大蛇,发现大蛇下面还有两具被咬死的人尸残骸。骨骸下面的地板中间,又有一块大石板,他撬开石板,发现底下又是一间石室。就这样,他一连撬开厂5块石板,最后看到有—一条阶梯,一直通到另一间石屋。汤普森在这间石屋里又挪开了一块石板,终于发现底下有一间深达15米的石室。在石室的地板上摆着许多玉雕和石雕的器皿,以及一些珠宝首饰。据判断,这座金字塔形神庙可能是玛雅权贵阶层的一个大祭司的安葬之地,类似埃及法老的大金字塔,属于坟墓一类的建筑物。所以,人们就把它叫做“伟大的祭司之墓”。有人认为,它可能就是那位以羽蛇神自居的库库尔坎的陵寝。不过,迄今还没有确实的资料可以证实这一点。
“羽蛇”城奇琴伊察被玛雅史学家认为是玛雅古典时期后期的玛雅文化中心。“圣井”的发掘,对了解和研究玛雅人的宗教和习俗,无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但是,围绕着“羽蛇”城的历史,至今仍有许多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