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
2007年塞上初夏,一个迷人的傍晚,沿着一条绿树成荫的乡间小路,小车行驶在一片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景色中。只见禾苗青青,渠水淙淙,蛙声一片,星星点点的村舍在绿阴中时隐时现。刚下过的一场透雨把大地洗涤得格外清新、洁净。在这一片宁静而秀美的景色中,不由使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
"随着城市的发展,到处高楼大厦矗立,如今这样的乡村景色是越来越难得了。"我不由得向司机师傅小王感叹道。
不一会儿,我们的小车驶进了一个花园式的院落,只见院落的两旁是几幢样式时尚而别致的别墅,中间有一方方水池。
这便是早已闻名塞上的宏坤度假村。我今天并不是慕名来度假,而是专程来采访这里的当家人--农民企业家缪坤。
司机小王带我走进一间宽大的办公室,一名身材不高,但面孔显得十分刚毅的男子热情洋溢地向我走过来。司机小王向我介绍道:"这就是我们的缪总。"
36岁的缪坤生性是个不服输的人。说起自己的这种个性,他说,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太多。
说起母亲,他的言语充满了敬仰
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也许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母亲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缪坤的母亲是一个十分精明强干的农村妇女,从年轻的时候就当村里的妇女队长,缪坤记得母亲多次被评为乡里的优秀共产党。她不仅把队里的事处理得格外有条理,就是家里的事也井井有条。缪坤的父亲是个木匠,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手艺人之一。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事大大小小全靠母亲一个人张罗,尤其是1982年缪坤的父亲得了腰病,照顾一家大小六七口人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母亲一人的肩上。
缪坤的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她不但在外面是个事事起带头作用的好党员,就是在家里对4个孩子的教育也抓得很紧。缪坤从小学三年级时就帮家里干活,像打猪草、放牲口、插秧之类的农活对他来说轻车熟路。母亲在要求几个孩子要吃苦耐劳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做人要诚实。母亲常对他们说,说谎的孩子会遭天打雷劈。有这样一件事,缪坤至今记忆犹新。那是缪坤8岁时,因为太顽皮,没有经过邻居的允许,偷偷在邻居家的地里拔了2根胡萝卜。母亲知道后,含着泪狠狠地打了缪坤一顿。母亲边打边说:"小时偷针,大了偷牛,今天打你,就是一定要让你改掉这个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母亲的话让缪坤终生难忘。
在缪坤的记忆里,母亲每天总是清晨5点就起床,一起床就开始喂猪、喂羊、喂鸡,还要下地干活,一直忙碌到深夜才能上床休息。如今缪坤的母亲已年过花甲,还是不知辛苦地整天忙忙碌碌,家里养着100多只鸡、20多头猪,还种着几十亩地。缪坤曾对母亲开玩笑说:"妈,您这是海陆空全有了。"
缪坤心疼母亲,对母亲说:"妈,您老辛苦了一辈子了,现在咱们也不缺钱花,您就在家里好好歇着吧。"可是母亲却说:"闲着也是闲着,手脚又不是不能动了,不碍事。"
说起创业的早些年,他的神情十分平静
记得有一句俗话:一棵好树必然会结出好果子。也许正是母亲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染了缪坤,缪坤从小就是一个能吃苦爱劳动的人。他告诉记者,他在学校里一直是个好学生,初中一年级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学6门课,他就拿到5门课的奖学金。一笔奖金3元,共得到了15元钱。当时,风华正茂的缪坤就用这笔"数目可观"的奖金请了几个同学到饭馆吃了一顿。说是请客,其实也就是请大家一人吃了碗1元多钱的面条。
缪坤讲起了这样一件往事,来向我证明他的人缘极好。那是一个周六,按规定学校下午放假,缪坤约了全班同学到家里帮他家插秧。可是谁知上午下课时老师却突然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今天下午我家里要插秧,请大家去帮一下忙。"按理说,谁家插秧,同学们一定都会去帮忙的。可是这一次却不同,由于缪坤约大家在先,老师约大家在后,况且缪坤的家里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饭菜。缪坤心想,如果同学们都去帮老师家里插秧,那家里准备的三四十人吃的饭菜可怎么办呀!想到这,他也顾忌不了什么了,忙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真对不起,我已经约了全班同学到我家里去插秧,您家里的秧明天我再带同学去插好不好?"
可是,谁知这位老师师道尊严的思想还很严重,一时面子上下不来,他想,为什么要他改变插秧的时间,而不是学生呢?于是他说:"这样吧!谁愿意下午给我家里插秧的举手。"
一时,班里的同学们都感到十分为难,因为大家事先已经答应了都去给缪坤家插秧,如今又要去给老师家插秧,这不是对人的失信吗?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只见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接着老师又问谁愿给缪坤家插秧?
结果举手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这可怎么办?这样的局面可真让老师有些为难。
尽管他是老师,可也不能强迫学生去给他家插秧啊!
偏偏不知深浅的缪坤一点也不让步,非要和老师一争高低。
老师只好又想了一个办法,他让愿意给他家插秧的同学留在教室里,愿意给缪坤家插秧的同学向外走。结果,同学们纷纷向外走,只留下了几个班干部。
老师一看,这个办法还不行,就和缪坤重新商量道:"缪坤,你看这样好不?让全班同学一半给你家插秧,一半给我家插秧行不!"
缪坤一听忙说:"这办法好。"事情最后就这样解决了。
1986年,缪坤从银川市郊区掌政中学初中毕业了,他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情况,主动要求留在家里帮父母种地。
开始,缪坤学习种菜,后来他看到种西瓜利润很高,就又种起了西瓜。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缪绅聪明好学,时常虚心地向队里的老农请教,人们常看到这个才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和村里的大叔大伯们坐在一起聊天。
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就细心地向这些前辈们请教种地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他还跑到城里的新华书店,买来种菜种瓜的书细心琢磨研究。缪坤说当时有一本叫《农民文摘》的期刊,对他的帮助很大。他说种瓜的地里不能混种土豆,种了就长不好,瓜地的边缘上最好种向日葵,这样就会有益于西瓜授粉。
工夫不负有心人。秋后,他种的西瓜获得了大丰收,别人家种的西瓜只有四五斤,而他种的瓜每一个瓜的个头都长得特别大,最小的都有八九斤,最大的足有三十几斤。那一年他种瓜赢了利。
然而,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世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缪坤对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插曲。那是在缪坤卖瓜的时候,来了几个收瓜的瓜贩子,这几个瓜贩子见缪坤的西瓜个个长得又大又喜人,就一下子买了两大卡车瓜。缪坤十分高兴,他帮瓜贩子把两卡车瓜运到了火车站,又看着装上了火车,火车远去了,缪坤才发现几个瓜贩子也不见了。说好了瓜一上车就给钱,可是瓜是运走了,这几个瓜贩子似乎也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缪坤又着急又上火,这可怎么办?两车大西瓜,这可是缪坤和父母一年到头风吹日晒、起早贪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在回家的路上,缪坤又担心又害怕,不知回到家中怎么跟父母交代。好心的司机师傅看到他那愁眉苦脸的样,同情地说:"你这个娃娃呀,怎么胆子这么大呢?这么大的两车瓜就你一个人来卖。那不出事才怪了呢!"
缪坤一路上低着头,心里却在想:不行,绝不能让自己的血汗钱就这样白白地被塈子骗了去。
虽然缪坤当时只有16岁,可是他胆大心细,意志过人。为了找到那几个瓜贩子,他每天到瓜市上去细心地观察每一个贩瓜地点,终于让他发现了那几个瓜贩子的行踪。在事实面前,瓜贩子无可抵赖,终于把瓜钱付给了缪坤。
种瓜让缪坤尝到了甜头。第二年,缪坤又种了西瓜,可是市场是无情的。这一年西瓜的行情却大跌,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瓜,没挣上多少钱,还差点赔了本。善于钻研的缪坤就又开始动脑筋了。
说起事业的开端,他无限感慨
1989年的一天,缪坤到一个朋友家里串门,在和朋友的父亲聊天的过程中偶然得知朋友的父亲会养鱼,而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那天回到家里,缪坤就动了心思,可是养鱼得有渔场,自己哪来的场地。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这时他所在的生产队正好鼓励农民承包村里的一片荒滩地。缪坤高兴极了,他急忙来到朋友家里对朋友的父亲说:"大伯,村里有一片荒滩地正要往外承包,您能不能帮我看看这片地养鱼行不行?"
朋友的父亲在缪坤的带领下来到了村里的那片荒滩。这是一片坑坑洼洼的水地,前不着村,后不见人,水地里长满了一人高的荒草。若是别的人见了定会直摇头,可是朋友的父亲蹲下来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下洼坑里生长的野草,又看了看这里的地势,蛮有信心地对缪坤说:"娃子,这地方养鱼正好,你瞧!这片洼地里生长的野草呀,正是草鱼最爱吃的一种草。"
缪坤一听简直要跳起来了。他东借西凑借了些钱,向队里承包了60亩荒草地。
说起创业初期的那些事儿,缪坤十分感慨。他告诉我,那时的政策是,农民贷款,一户只能贷600元,再多了就不行。这600元对缪坤来说哪里够呀!真是杯水车薪。后来他一动脑筋,想了个好办法,就是说服了3个亲戚,请他们一户帮他贷600元,就这样凑了2400元,缪坤用一部分钱购买了鱼种。这之后,他便大胆地开始了他的养鱼生涯。
天下的人都知道鱼好吃,可是不知道养鱼的人是多么辛苦。缪坤先是混养着鲤鱼、草鱼和鲫鱼。为了防止鱼种被人偷吃掉。缪坤在鱼池旁边搭了一座四面透风的小凉棚,夏天就住在里面。
晚上,水边蚊子多,他浑身被咬起了大包,早上连眼睛也睁不开。
到了初冬时,四面透风的小凉棚根本挡不住一阵阵袭来的寒冷。有时早晨醒来,缪坤会发现自己的眉毛和脸颊都挂满了白霜,几乎成了一个雪人。总之,别人忍受不了的苦都让他受过了。不过,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了丰硕的劳动成果,这一年,秋后一算账,赚了900多元。
1990年,缪坤养鱼赚了2000元。他把所赚得的钱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
1991年,缪坤贷了1600元。他说在他养鱼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银川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自治区水产站的养鱼专家经常给他讲解养鱼的科学知识,还亲临现场为他解答疑难问题。
1993年,缪坤开始精养鲤鱼。
1994年,养鱼的市场行情特别好,这给了缪坤很大的鼓舞,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投入到了他的养鱼事业中。这时他的鱼池已经发展到了60亩。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浅尝辄止、容易满足的人。他发现,周围的几个养鱼专业户由于技术问题,鱼池生意惨淡。于是,他又收购了周围几家经营不善的鱼池,使自己的鱼池达到了120亩,成了掌政乡一带真正的养鱼大户。
俗话说,命运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生活中,有时就是这样,一次简单的握手,一个不经意的微笑,或许你就会收获到你生命的钻石、人格的尊严。
缪坤是个有心人。他总是能够在机遇出现时紧紧抓住,然后让这个机遇成为自己成功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契机。他有一个亲戚在自治区水产所工作,一次在聊天时,那位亲戚告诉缪坤自治区准备建立一个养虾试验基地。缪坤一听立即来了精神,他感到这对自己来说真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他马上说:"太好了,干脆就让我来干吧。"
养虾,相对养鱼来说,在技术方面和设施方面要求更高,需要专门搭一座养虾棚。光搭一座养虾棚就要3000多元。由于这里的人从未养过虾,概念中总认为那是只有在南方才能存活的东西,万一这些虾有个三长两短,那还不是往水里白扔钱。所以起初缪坤的父母和妻子都不同意。可是,缪坤是个犟脾气,他认准的事,谁也说不动,就是十头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那是1996年的春天,金灿灿的苦菜花开放在一条乡村小道旁,几棵大柳树已经垂下了嫩绿的枝条。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劳的农民们已经开始了一年的耕作。这时人们忽然发现,一向沉寂的缪坤家的鱼池边突然热闹起来,几个干活的民工正在忙碌着什么,缪坤满脸喜气,跑前跑后地指挥着,一些好奇心强的乡亲也凑了过来看热闹。
当一座崭新的用塑料薄膜搭建起来的养虾大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人们都好奇地议论着。大棚的主人缪坤更是欢天喜地,他的内心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他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这个崭新的养虾棚。可是谁知,养虾棚刚刚搭起来,当天就刮起了一场大风。这场大风残酷无情地把缪坤的养虾棚刮了个七零八落。缪坤一算,损失了3000多元。
缪坤的妻子一见,趴在大棚边就放声大哭起来。要知道,这可是缪坤花了6000多元钱才搭起来的大棚啊!一场无情的大风,就让一个农家损失了3000多元,能不让人心疼吗?
缪坤的父母气得骂缪坤是在瞎糟蹋钱。
缪坤心想,难道这事就这样算了吗?不!不能!人怎么能被一场大风吓倒?
就这样,在妻子的哭声中,在父母的骂声中,在别人的不理解中,缪坤又开始第二次搭建养虾棚。
也许,上天是有意在考验缪坤的心诚不诚。当缪坤的养虾棚刚搭好时,又一场无情的大风,把缪坤的养虾棚刮跑了。
这一来,说风凉话的人更多了。有人说他是有了点钱烧得,有人说他是个不知足的人。妻子也整天眼泪汪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