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尖嘴螺是海生单壳纲动物,它损害池塘生产主要为:尖嘴螺的唾液有毒。它通过唾液线排出的唾液,带有一种叫做尿刊酰胆碱的骨螺毒素,这种毒素溶解于水。当池塘的尖嘴螺很多时,池塘水体含骨螺毒素的浓度就明显,能够伤害全池虾体。若尖嘴螺为数不多,只有接触到它的池虾才受到伤害。在池塘中,尖嘴螺散布在池边及池底的表土上,曾见有多例池塘,在整个池底上都躺着密密麻麻的尖嘴螺。池塘里不管尖嘴螺存在的数量多少,有尖嘴螺生长的虾塘,其池塘底土和底层水体,都是养虾生产的高危区域。池虾遭受尖嘴螺骨螺毒素中毒的典型症状是,开始时肌肉松弛,严重时处于麻痹、昏迷状态,不吃不动,最后饥饿、昏迷死亡。此外,尖嘴螺是水体中大肠杆菌的主要宿主,有尖嘴螺的池塘,池虾容易暴发病原性病害。
(2)小水母是海生腔肠动物,呈伞状,漂浮在水面上,遇猛烈天气时,会沉入池水中层至池底,还会营固着生活。小水母能够产生一种海蜇毒素,伤害人的皮肤,和毒杀池塘中除贝壳类动物之外的鱼、虾等所有水生动物。它的施毒方式分为两种:其一,直接毒杀。小水母的小触手一经捕捉到鱼虾等猎物,所有刺丝胞的尖端针刺即螫入猎获物的体表,并通过丝状管注入毒液,将其击毙,由小触手送入口中。不被送入口中的,也无法痊愈,难逃一死。其二,瘙痒毒杀。小水母刺丝胞所注射出来的毒素,除具有可以毒杀小生物体的毒性之外,还具有能使被获物发生瘙痒症而致伤致死。小水母的刺丝胞毒液和体表分泌物都具有一种“瘙痒毒”。小水母为自身排出的一层黏液所包裹,或者称小水母的体表可以分泌出一种有毒的黏液。人体皮肤若被小水母的刺丝胞刺入,患处即出现红色斑点,发炎、腐烂状,针刺般疼痛,而且很痒,越抓痒患处越腐烂。皮肤若接触到小水母,沾上其液,也出现红肿痒痛。人体受其螫或沾其液,皮肤的痒症病状,要经数天才能消退。所以说池塘虾体受刺丝胞所刺,难逃一死,就是因为即使不被当场毒死,不被送入口中,也患瘙痒症。患处痒痛,而钻沙、钻泥、钻岸,或在水中翻滚,寻求“抓痒”解脱,最后致使眼球等体表破损而死亡。此时池虾除受螫之外,还沾上“痒液”的话,则加剧虾体痒痛,经狂烈挣扎后而迅速死亡。小水母刺丝胞所注出的海蜇毒素是一种蛋白毒(注:蛇毒是蛋白毒,人的唾液对蛇而言,也是一种蛋白毒。人咬蛇,蛇也死)。
(3)尖嘴螺、小水母对养虾生产的危害,除上述之外,还有其共同破坏性:其一,增加池塘排泄物的积累,污染池塘;其二,消耗水中溶解氧;其三,摄食池塘中原生动物、浮游生物,破坏池塘水相、藻相平衡;其四,妨碍生产正常管理,降低池塘养殖产量,增加池塘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