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过程就像一次相亲,应聘者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了解自己优点的老板,用人单位则希望能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当陌生的双方相见之后,都想在短短的一席话中努力地表现出自己的优点,说出聪明的话或者立即呈现出很精彩的反应,以便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其实面试双方玩的就是一场智力游戏。
面试官为了不“选错郎”,也许会在面试中设置各种语言陷阱,以考查你的智慧、性格、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所以,面试者只有识破这些语言陷阱,才不会一头栽进去,才能巧妙地绕开它。
1.用“激将法”遮蔽的语言陷阱
这是主考官用来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采用这种手法的面试官,往往在提问之前就会用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先令对方的心理防线步步溃退,然后冷不防地用一个十分不友好的发问激怒对方。
比如:“你的经历太简单,我们需要的是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你的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而你不是”,“你所学的专业怎么与所应聘的职位不一致?”
面对这些咄咄逼人的发问,作为应聘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如果你被“激怒”了,那么你就已经输掉了。面对这样的发问,我们该怎样回答呢?
如果对方说:“你经历太简单,我们需要的是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我坚信如果我有缘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的一段经历。”
如果对方说:“你性格过于内向,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更多地留给别人。”
如果对方说:“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你可以幽默地说:“听说比尔·盖茨大学也未毕业。”
如果对方说:“你所学的专业怎么与所应聘的职位不一致?”
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如果对方说:“你的原单位那么好,你却要走,是不是在原单位呆不下去了?”
如果应聘者结结巴巴,无言以对,或者是怒形于色,据理力争,脸红脖子粗,那就会掉进对方所设计的圈套里。应聘者碰到这些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要明白对方是在“做戏”,而不必去较劲。
2.挑战式的语言陷阱
这类陷阱的特点是从求职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如果是应届毕业生,面试官会设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如果是女大学生,面试官也许会设问:“女性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
如果你回答:“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你已经掉进陷阱去了。因为面试官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反驳。
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有待讨论”、“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面试官有时还会“哪壶不开偏提哪壶”,提出让求职者尴尬的问题。如:“你的学习成绩并不很优秀,这是怎么回事?”“从简历看,大学期间你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这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求职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摆出防御姿态,甚至会狠狠地反击对方。这样做,只会误入过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评价。而最好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既不掩饰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当,用巧妙的方式绕过去。
当面试官提出你的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时,你可以坦然地承认这点,然后在分析原因的同时说出你另外的优点。例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之所以不是很优秀,是因为我担任过社团负责人,投入到社团活动上的精力太多。虽然社团的锻炼也带给我不少的收获,但是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的,这一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直都在设法纠正自己的偏差。
应届毕业生小刚就有过一次这样的面试经历。小刚的学习成绩并不是顶尖的。在一次面试中,这便成了主考官发起攻击的要害:“你的成绩好像不太出众,你怎么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呢?”
小刚不慌不忙地说:“除了学习,我还有其他的活动。不是只有成绩才能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其实我的专业课都相当不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当场测试我的专业知识。”小刚巧妙地绕开了令人尴尬的问题,将主考官的注意力引导到他最拿手的专业知识上。
3.诱导式的语言陷阱
这类陷阱的特点是,面试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对方满意。这时候,用模糊的语言来回答最为恰当。
比如:“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企业更好的公司吧?”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的”,那么说明你这个人“脚踏两只船,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回答“不是的”,又会说明你对自己缺少信心或者你的能力有问题。
对于这种诱导式的问题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然后回答:“也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企业,但别的企业或许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如贵公司重视,机会也不如贵公司多;也许我能找到更好的企业,我想,珍惜已有的更为重要。”
这种的回答,其实你是在把一个“模糊”的答案抛给了面试官。
还有一种诱导式的语言陷阱是,对方的提问似乎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如果你选了,就会掉进陷阱。比如说,对方问:“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三者当然都很重要。可是对方的提问却在误导你,让你认为“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选其一”。这时候千万不要中了对方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可以首先明确地指出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释三者对我们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
你可以这样回答,“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追求事业的成功当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会对我们事业的肯定方式,有时表现为金钱,有时表现为名誉,有时二者都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名誉,三者对我们都很重要。”
还有一种误导式陷阱:面试官已经有了答案,却故意说出相反答案。你若一味的讨好,顺着面试官的错误答案往上爬,面试官一定会认为:此人无主见,缺乏创新精神。自然被列为淘汰之列。
4.测试式的语言陷阱
这类陷阱的特点是虚构一种情况,然后让求职者做出回答。
例如“今天参加面试的有近10位候选人,你如何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这类问题往往是考察求职者的随机应变能力。无论你给自己列举多少个优点,别人总有你没有的优点,因此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可言,你可以从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可以这样回答:“对于这一点,可能要因具体情况而论,比如贵公司现在所需要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虽然前来应聘的都是这方面专业毕业的学生,但我深信我在大学期间当担任学生干部和主持社团工作的经历已经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自认为比较突出的一点。”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比较圆滑,很难让面试官抓住把柄。
有时,面试官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琐碎的工作是喜欢还是讨厌,为什么?”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假如回答喜欢,似乎有悖于现代青年的实际心理;假如说讨厌,似乎每份工作都有其琐碎之处。按照普遍心理,人们是不愿意做琐碎工作的。我们可以推测出面试官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工作态度”。
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琐碎的事情需要做,我会认真、耐心、细致地把它做好。”这句话既真实可信,又符合对方的用人心理。
五、“引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
这是在各种面试语言陷阱中最难提防、最具危险的。
例如,你应聘的职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面试官也许会突然问你:“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要求你1年之内逃税100万元,那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冥思苦想地思考逃税的计谋,或文思泉涌地列出一大堆逃税方案,那么你就掉进了陷阱。因为问这个问题的面试官,目的是来测试你的商业道德。要记住,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又比如,你正要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面试官问你:“你的老板是不是很难相处啊,要不然,你为什么跳槽?”也许他的猜测正是你要跳槽的原因,即使这样,你也切记不要被这种同情的语气所迷惑,更不要顺着杆子往上爬。如果你愤怒地抨击你的老板或者义愤填膺地控诉你所在的公司,那么你一定完了,因为这样不但暴露了你的不宽容,而且暴露了你的心胸狭隘。
“说话秘籍”
面试中,面试官也许会设计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陷阱,但是只要看准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