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尤其是马拉松比赛,是体力与意志力的较量。意志力尤其胜过体力,有人就因为意志力不足,在体力还够时退出比赛。也有人本来领先,但却在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被后面的选手赶上。
跟住一位对手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产生,主要是借对手来激励自己别慢下来,也提醒自己别冲得太快,以免力气提早用尽。
你如果观察马拉松比赛,便可发现这种情形:先是形成一个个小群体,然后再分散成两人或三人的小组,过了一半后,才慢慢地出现领先的个人。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场随时都有发令枪声相伴的漫长赛跑?
学习长跑选手的作法,紧紧跟住某一个人,把他当成你要超越的目标吧?你应以你周围的同事或同学为目标,你要找的目标目前的成就或能力都比你好,他是“跑”在你前面的人?当然了,你也不能找跑太前面的人,因为你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力气才能追上他,这会让你跑得很辛苦。
对手找到之后,你要进行分析,他的优势到底在哪里?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平常他思维的模式、做事的方法、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等等,都要有所了解。只要你肯学他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己努力,相信很快就有成绩出现——你慢慢地和他并驾齐驱,然后超越了他。等超越了你的“对手”,你可以再跟住另一个“对手”,并且再超越他。
在长跑里,跟住一个对手,并不一定就可以超越他,可能你才跟上了他,他两个大步,又把你甩在后面了。成长中的你也是如此。好不容易接近了对手,他又把你抛在后面了。
别灰心,因为这种事是难免的。如果能跟上去,当然是要跟上去,如果跟不上去呢?那是个人条件的问题,勉强跟上去,只会提早耗尽体力。
有人说,那不是白跟了吗?
并没有白跟,因为你跟住对方的决心和努力,已经让你在这跟的过程中激发出了潜能和热力,比无对手可跟的人进步得更多、更快。经过这一段“跟”的操练,你的意志受到了磨练,也验证了成果,这种经验将是你一辈子受用的资本。
有可能你找到了对手,就是一直跟不上去,甚至还被后面的人一个个超越过去,这种情形也是有的。
马拉松比赛讲求运动精神,跑到终点比取得名次更重要。成长也是如此,尽力比成就更重要,只要你尽力了,不愧对自己,那就可以了。
和你自己比赛
和你自己比赛,看看自己每天能够完成多少富有价值的工作。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和期限,和这个最终期限赛跑,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最多的工作。
每一个人其实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想像五年以后,你就是自己工作领域里最有成果的人。你将是什么样子?你会怎样工作?你正在做哪方面的工作?从现在起,就让自己对未来的想像来指导你当前的行动吧?记住,你想像的那个人就是你将要成为的那个人。把那个形象牢记心中,直到在现实中你已经变成了那个人。
当你的想像变得清晰明确,你要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为自己设定具体的目标。想像一下你已经具有完成任何自己所期望的工作掌控能力,那将是什么样子。
你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手头的事情。你为什么要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你真正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从你现在的位置到你渴望去的地方,哪条是最快、最直接的途径?
通常情况下,要使自己的成果和业绩加倍增长,就需要补充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使自己成为时间管理专家,你就要读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课程,实践、实践、再实践,直到你成为自己业务领域内最卓越的人为止。
把重点放在养成以结果为导向的习惯上,形成关注、专心、自律和坚持不懈的习惯。这些就是追求卓越达成高效能的内在促进因素和驱动因素。
高效能工作的组织原则就是单项处理。用一整天的时间一心一意地专注于一件事情,先把这件最重要的事情处理好。一旦你养成这样的工作习惯,你就会对自己能够完成如此多的工作而感到惊讶。
做好计划,设定好先后顺序,然后开始完成最高价值的任务,这些习惯将对你大有裨益。你要反复实践,培养这些习惯,直到这些活动变得十分自然渗入到你的骨髓。
你应该保留一份时间管理的原则表,并经常查阅它,以此来保证你的时间总是能够得到最有价值的利用。
这样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和自己赛跑的呀?跑着的是我们自己,让我们产生加速度的是我们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认知系统。
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世界上大多数平凡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他们梦想成功,梦想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拥有名誉、地位、财富。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微乎其微。
那些成功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智商高低,也不论从事哪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能随时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十分看重自己的价值,对目标执着,并且绝对坚持到底。
除了音乐家、画家、运动员依赖某些天赋的能力才有可能做出一番成就外,绝大多数人都是靠后天的训练与努力获得成功。
一位知名的经济学教授曾经引用三个经济原则做了贴切的比喻。
第一个是“比较利益”原则。
他指出,正如一个国家选择经济发展策略一样,每个人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做自己专长的事,才会愉快胜任。
换句话说,你不必羡慕别人,你自己的专长对你才是最有利的,这就是经济学强调的“比较利益”。
第二个是“机会成本”原则。
一旦自己做了选择之后,你就得放弃其他的选择,两者之间的取舍就反映出这一工作的机会成本,于是你必须全力以赴,增加对工作的认真度。
第三是“效率原则”。
工作的成果不在于你工作的时间,而是在于成效的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只有这样,自己的努力才不会白费,才能得到适当的报偿与鼓舞。
机会不是等待,如果你迟疑,它便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你而去。
你不必看轻自己,你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你正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有朝一日,你真的可以变得“很不平凡”。
脚踏实地是你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每个人在年轻时都会立志,有人想当科学家、发明家,有人想当大文豪,个个看起来志向远大。年轻人难免都会“崇拜偶像”,希望找到自己学习的典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科学家、发明家。培养一技之长,一步一步去累积自己的个人资源,最终才会如愿以偿。
该花的心血一定要投入,该有的过程一定要经过。人生充满变数,一个人的成败与否,不单看他的资质,还要看毅力。人应该要有梦想,否则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与方向,但成功的条件必须日积月累地做好准备,你可以立志做大老板,做大文学家,但绝对不要躺在那里等待。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在选择中注重效率,在成长中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踏实地去做,最终会有所成就的。
常移植的树长不大
转行的风险很大,若无大决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轻率为之。这是许多过来人的意见。
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了生活匆忙选定的。这个工作一天一天地做下去,一年两年过去了,当人际关系、经验都有了的时候,有些人为寻求较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摩拳擦掌一心想到别的天地试试运气。
转行的想法90%以上的人都有过,如果不只是想还真的要转,那么我劝你三思而后行。
转行之前要思考几个问题再做决定比较好。
我的本行是不是没有发展了?同行的看法如何?专家的看法又如何?如果真的已无多大发展,有无其他出路?如果有人一样做得好,是否说明了所谓的“无多大发展”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我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或是这个行业根本无法让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换句话说,越做越没趣,越做越痛苦?
对未来所要转换的行业的性质及前景,我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我的能力在新的行业是不是能如鱼得水?我对新行业的了解是否来自客观的事实和理性的评估,而不是急着要逃离本行所引起的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
转行之后,会有一段时间青黄不接,甚至影响到生活,我是不是做好了心理准备?
如果一切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可以转行?不过,有很多事情常出人意料,事先的评估和判断都很好,真正做下去才发现不如预期的那么顺利和乐观,转行也是如此,因此除非真的迫不得已,我劝你还是别转行。
做事靠经验,经验则是累积下来的,而不是可从速成班学来的,速成班教的都是皮毛而已。如果你转的是和本行毫无关系的行业,等于是把过去所累积的专业经验全部丢掉,那不是很可惜吗?而且在新的行业里,你又要花很多时间从头学起,这种时间和精神的浪费相当惊人,何况还不一定学得好。
做事要有成就,冲劲也很重要。人一到了一定年龄,冲劲就会减少。在要收成的年龄转行,就算有冲劲,也会少了许多,守成的心态反而会让你在新的行业进退不得。于是一转眼,40岁了,50岁了,光阴虚度,不堪回首,何必呢?
转行的风险毕竟太大,若无大决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轻率为之。不能听别人说那个行业好,就放弃自己的本行。这种游逸不定的心态会让你一辈子都在转行,一辈子不得安定。
要转行,不如从老本行出发,看看与其有关的行业有哪些。等了解清楚后再转也不迟。
常移植的树长不大。树的成长是这样,人的成长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