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艾伦人生哲学之父
只要时刻保持纯正的信仰,思想的力量便能汇集;同时,只要时刻默默坚定决心,此力量便能指引你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詹姆士·艾伦
作者简介
詹姆士·艾伦(James Alan,1864~1912年),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内基、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哲学皆奠基于他的著作,近年来,欧美许多自我启发的人生导师的理论,更是起源于艾伦,他被誉为“人生哲学之父”。虽说艾伦的神秘生涯使许多人不识,但其著作却通过上述这些人的著书立说,继续鼓舞着全世界的人们。
1864年,艾伦出生于英格兰的列斯特,父亲本是位富商,却因经商不善,于1878年宣告破产,并于一年后惨遭谋害。这一悲剧让詹姆士不得不在15岁辍学帮助家计。之后,艾伦完成终身大事,并担任大型私人企业的私人秘书。
因为受到托尔斯泰作品影响,艾伦觉得整日忙着赚钱、却虚掷金钱的人生毫无意义,所以,他于38岁时辞去工作,与妻子搬到英格兰西南部海边的一个小农庄,追寻自己的生活。艾伦在寻常的日子里起得很早,然后散步至海崖,俯瞰海洋,在那儿沉思大概一个钟头,便回家写作。
10年来,艾伦在英格兰西南部海边都过着这种平静、沉思的生活,靠着作品的版税赚取微薄的生活费。他在48岁时,却突然离开人世。他走的方式如同生前一样——原因不明、外界不扰,也没有留下什么遗产。
艾伦的主要著作有《自信的实践》、《命运的主宰》、《意念的力量》、《圆融的智慧》、《生命的安顿》等。
作品导读
《自信的实践》这本书,是艾伦创造幸福人生最重要的一本书,是教导人们迈向成功的一条密道。
对于如何获致幸福与成功,艾伦在本书中为人们指明了方向。艾伦指出,你自己如何,你的世界便如何,在你受所有不安、痛苦及悲伤的人生氤氲笼罩时,自信将是你祛除一切罪恶和不幸的利器。
他的智慧如同一盏明灯,跟随他的步伐,我们将可远离一切痛苦之源,坐上喜乐的船只,到达成功的彼岸。
怎样摆脱恐惧
在最欢乐的时候,也需要谨记,头上时时刻刻悬着一把剑,随时都可能落下,击中空虚的心灵。
孩童期待着长大;成人却留恋儿时的欢乐。穷人被贫困的铐链束缚;而富人却活在害怕贫穷的恐惧之中。
有时候,因为信奉了宗教,接受了睿智的哲学或实现了知识和艺术的理想,心灵便感觉得到了和平幸福,但更强烈的诱惑证明了光有宗教还不够,理论哲学也不过是无用的道具。
难道没有其他远离痛苦与悲伤的方法了吗?难道无法斩断邪恶的锁链吗?长久的幸福与永久的和平,是否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呢?
不,办法是有的,而且令人欣慰的是,此方法还可以永久地除去邪恶,让一切逆境与灾难远离,永不复返;使世人摆脱再次发生不幸的恐惧,进而得到永远的和平与幸福。要实现此法,首先必须具备认识罪恶本质的能力。
罪恶的根源是无知
所有的罪恶并非永久不变,都可以矫正为善。罪恶的根源是无知,也就是对万物真性和关联的无知,如果处于无知的状态,便会受制于罪恶。
世上诸恶皆源自无知,如果我们能够汲取罪恶所带来的教训,便能进入更高的智慧殿堂。然而人们却滞留于罪恶的掌心,罪恶更不曾远去,因为人们没有学习罪恶所带来的教训。
有个孩子,每晚母亲带他睡觉时,都吵闹着要玩蜡烛。由于母亲一时疏于看管,孩子便自行取得了蜡烛,独自玩耍,结果酿成灾祸。孩子后来再也不敢玩蜡烛了。一次愚蠢的行为,便让他认识到服从的重要性,并有了火会伤人的判断。
此例正是诠释罪恶的本质、意义和后果的最好例证。正如这个孩子,因为对火性的无知而尝到苦头,若是年龄较大的孩童也因无知而造成灾难,之后再苦苦哀求,即使事过境迁,伤害仍会存在。唯一的差别是,后者的无知和罪恶更为根深蒂固,而且晦涩不明。
汲取罪恶的教训
我希望有人会这么问:“为何一定要历经罪恶的阴影呢?”这是因为:由于无知,你选择这么去做,而正因为这么去做,你才能了解善与恶,并因走过黑暗而更加珍惜光明。
由于罪恶是无知所造成的,因此如果能确实汲取罪恶的教训,无知便会被智慧所取代。
然而,正如同顽劣的儿童不愿学习校内课程一样,也有人不愿汲取经验的教训,而停留在黑暗之中,继续忍受疾病、失望和悲伤所化身的种种痛苦。
因此,想摆脱罪恶的包围,则须准备好经历此训练过程,否则便无法完善智慧、幸福与和平。
编织命运的彩锦
你完全可以将自己关在暗室之中,否认光明的存在,但光亮无所不在,黑暗却仅停留在一处。因此你可以选择扑灭真理之光,也可以选择拆除建立于周围的偏见、私利和错误之墙,以引来无所不在的光明。
借助认真思索与反省,进而认识到罪恶只不过是自己创造的阴影,所有的痛苦、悲伤和不幸的降临,都是为了测试你是否能承受考验,成长为更完美,而且更高贵的人。有了这样的认知后,你便能重新定位自己的遭遇,化罪恶为善美,并以万能的双手编织命运的彩锦。
心态不同导致不同的结果
有两个年轻人,都把辛苦多年得来的积蓄存在一家银行里。然而有一天这家银行因为意外事件而倒闭了,这两个年轻人都丧失了所有的存款。其中一人非常烦恼,整天悲伤叹息、萎靡不振。另一人却安静而坚定地说:“既然钱全都没了,烦恼忧愁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努力工作以求东山再起!”他打起精神努力工作,不久就成就了事业。再看看之前的那个人,依旧整天为失去的钱财叹息,为自己的倒霉而怨天尤人,以致现在仍然处于逆境之中。对这个人而言,失去钱财就像诅咒一般,因为他以黑暗负面的想法来看待此事;而对另一个人则如同祝福一样,因为他以坚强和希望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
由此例可知,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结果不同。这证明了事情本身并无祸福之分,完全取决于当事人所持的心态如何。
你懂得了这个道理,便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约束规范自己的意念,并且重建自己的心灵殿堂,摒除多余无用的杂念,吸收喜乐与祥和、坚强与活跃、怜悯与热情、美丽与永恒等种种思想。你一旦达到这个境界,便会变得喜乐祥和、坚强活跃、怜悯热情、美丽永恒。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已如炽焰烙在永恒之门上,无人可拒,无人可逃,更无人可以改变。以手触火者,必将饱受炙烫之苦,即使诅咒和祈祷也无济于事。同样,这个法则也主宰着人类的心灵。
愤怒、忌妒、仇恨、羡慕、欲望和贪婪,皆为炙热之火,一旦触及便会深受烧烫之苦。这些心态都是罪恶的一种,由于无知的心灵试图推翻此法则,才会造成内心的混乱和困惑,而且终究会投射于外在的状况,导致疾病、失败、不幸,以及悲伤、痛苦与绝望等等。
而爱情、善良、宽容、无私等却如春风,平和地拂过其追随者并与永恒的法则相应和,进而为之带来健康、快乐与成功。
改善自己的心态
坚强与软弱、快乐与悲惨都源于自己的心态。如果不能敞开内心,就不能有所进展,而且只有循序渐进的知识,才能作为成功的奠基。
你是否为遭遇所困,大呼要求更好的机会、更广的前景和更丰沛的物质条件,心里却在诅咒那不济的命运?我写作便是为了你,我说也是为了你。听着,让我的语言在你心中烙下痕迹,因为我所说的都是真理。你若要享有你所渴望的生活,便需决心改善自己的心态。
我知道这条道路最初看似荒凉无益——真理皆如此,唯有错误与欺骗才会用诱人的花环迷惑你,但如果你决意踏上此路,积极地修身养性,摈除弱点并释放心灵的力量,你就会为外在生活中的神奇改变而感到惊喜。
停止你的抱怨
也许你受困于贫困的枷锁,失去了亲朋好友,生活无依无靠,因此你迫切期盼减轻负担。但你似乎被封锁在无止境的黑暗之中,负担不能退去。也许你会抱怨,悲叹运气不好,你会埋怨出身、父母、雇主,甚至会怨恨不公权势加给你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裕和舒适。
请停止抱怨和烦躁,其实造成你贫困的原因,并非出自你所埋怨的事物,而是在你自己本身。而这些原因,也都有治愈的良方。
若你爱抱怨,则表示你的坏运是罪有应得,这是缺乏信念的结果,因为信念是成功的基石。善抱怨者在此法则的世界中是永无立足之地的,而烦忧更会将心灵带入坟墓。若你对此抱怀疑的态度,便如同加强了身上锁链的束缚,并向包围己身的阴影靠拢。
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外在生活也会随之改变。加强信念,积累知识,让自己跻身于更好的环境,并拥有更多的机会。
但要切记,凡事要尽力而为。切勿以为可以骑驴找马,兼享大小优势,因为即使你做到了,所获优势也必定短暂,不久就会被迫退至原点,重复过去所忽视的教训。
别再做自己和别人的奴隶
不要一味地抱怨自己身为奴隶,应借助高贵的品行,使自己提升至奴隶阶层之上。在抱怨自己为人奴隶前,先看看自己是否是自己的奴隶。
如果你仔细审视自己,你一定会发现,心中藏匿了很多卑鄙的思想和欲望,而盲从的习惯和行为在生活中处处都是。
克服这些毛病,别再做自己的奴隶,那么便无人能奴役你了。一旦战胜自己,便能克服所有逆境,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了。
别抱怨被富人所压迫。若身为富人,你能保证不压迫他人吗?别忘了永恒法则是公平的,凡今日压迫他人者,他日必遭受压迫,绝无例外。若你过去曾经富有,而且曾压迫他人,依据此伟大法则,现在你便会遭恶报。心中应常存永恒正义,也就是永恒之善。
努力从自私与狭隘的层次升至无私与永恒的境界。摆脱受害者的错觉,尝试深刻了解内心,进而认识到,其实自己才是伤害自己的人。
金钱与权势并非是真正的财富
金钱与权势并非是真正的财富,若对之过分依赖,则如足踏滑石一般。真正的财富是你的道德品行,以及你掌握发挥此德行的能力。改变你的心境,则你的人生也会随之改变。
虚荣、狡诈、自私、贪婪、仇恨、愤怒、骄傲、任性与顽固,都是贫困和弱点;反之,慷慨、热情、友善、仁爱、纯洁、无私、耐性、温顺与舍己,都是财富和长处。
一旦克服了这些决定强弱的因素,在你体内就会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而凡能以崇高道德修养己身者,必能征服世界。
其实,富人同样也有不如意时,他们比穷人更易丧失幸福。自此我们可以看出,幸福并非取决于外在条件或财富的多少,而是在于内心世界。
倘若你身为雇主,与雇员之间矛盾重重,那么即使是忠心耿耿的员工,终究也会弃你而去。到头来,你会逐渐对人性丧失信心,试图以高薪和放任进行亡羊补牢,但问题却未曾得到解决。我要告诉你,问题并非出在雇员身上,而是源于你自己。如果你能正确反省自己,诚心谦卑地找出自己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你终究会觅得幸福的源泉。
以谦逊的品格使雇员忘却自己的身份,这是雇主罕见的美德。但更为罕见的神圣美德,却是雇主忘却了自己的幸福,反替自己的雇员谋求幸福。这样的雇主所得到的快乐无法估量,更不会无端抱怨雇员了。
一位声名远扬的雇主从未开除过任何一名员工,他曾说:“我与我的员工相处融洽。如果你问我如何做到,我只能说,自始至终都朝着理想的目标去做。”
学会掌控自己
凡是感到忧郁、胆怯、疑惑、恐慌、失望、遗憾或孤独的人,必定是心中缺乏知识和信念的人。这些心态都是由自私引起的,人类需要自此状况中被救赎,使得受制于这些心态之人不再吹嘘救赎。
恐惧和担忧都像诅咒一样罪孽深重,如果你在心里真正相信永恒正义、万能之善及无尽的爱,就不会有恐惧和担忧。
一旦拥有恐惧和担忧的心态,你的缺点和失败就会乘虚而入,毁灭你正面的思想力量,如果不是这样,你成功的目标早已达成。若要拥有成功的人生,结束奴役生活并成为大师,方法只有一个,那便是克服负面的心态,充实内在的知识。
在心中拒绝恶念还不够,还必须努力克服并从中得以体会;只在心中接受善道也不够,还必须通过努力求证和琢磨讨论并得到确实理解。
修养心性
拥有了信仰和决心,生活便充满了活力。天下无难事,只怕没有足够的信心。只要时刻保持纯正的信仰,思想的力量便能汇集;同时,只要时刻默默坚定决心,此力量便能指引你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在你希望成功和拥有权势之前,都应该先学习如何培养修身养性,以此聚集思想力量。如果你是一位商人,突然遇到棘手的困难或潜伏的危机。你就会越来越感到惊慌和恐惧,以至于丧失了判断能力。如果这样的心态持续下去,就会最终导致毁灭,因为惊慌失措会让人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判断。
这时,你应该选择一个静谧的地点,在那里静静地待上一两个钟头,完全与外界隔绝信息,强迫自己转移心思,不再愁思于惊慌之中,让自己去回忆生活中的愉悦事物。
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只有沉着平静的头脑,才能拥有清晰的洞察力与周全的判断力。
健康、成功与力量的秘诀
在遥远的童年时代,我们总是对童话故事百听不厌,我们的心情也随着故事的情节起伏,心中明白精明的男女主角最后终会逃离诡计多端的巫婆、残酷无情的巨人或丑陋邪恶的老太太的魔掌。我们心中从未担忧故事中英雄的命运,也从未质疑他们怎能打败所有敌人,只因我们深知童话故事是绝无差错的,而且坚信心怀真善之道者一定能够战胜邪恶。
仙女总会在危急之际,施展魔法解除困境,实现自己美丽的心愿,而故事中的主角便“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听到这里,我们心中便充满了喜悦的感动。
岁月流逝,我们慢慢长大,面对所谓的“现实”生活,心中美丽的童话世界也随之消逝了,故事中的可爱主角也渐渐被我们遗忘。我们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智慧无穷,永不再需要那片孩童时期的乐土,但正当我们成为智慧王国中的孩童时,也将重回童年时期的绮丽梦境,并蓦然发现,原来儿时的梦境就是现实生活。
童话中的仙女身材微小,几乎看不见,却拥有神奇的力量,赐予善良和弱小者以财富、健康、幸福,以及所希望的一切快乐。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仙女却潜入我们的心灵深处,永远庇护着那些因智慧卓越而体会思想力量以及内心法则的人。对他而言,仙女就是力量、正义和心灵使者的化身,与善同为一体。而时刻努力心存善念者,在现实生活中必能获得真正的财富、健康与幸福。
成功随信念而来
有人以自己的身躯来实现此信念,日复一日地置身其中,并历经严峻的考验,最终享有了荣耀与和平。这些人传递出的信息是,身体的病痛、内心的疲惫和心灵的悲伤都已成为过往烟云,而他们已投身于遗忘的汪洋之中。
有了这样的信念,便能拥抱成功。你一定会愉快平和的努力而不去在乎结果,因为你心里明白,正当的思想和努力必会得到成功的结果。
有一位女士生活幸福美满,朋友们常常对她说:“你真幸运啊,梦想都能成真!”表面上看来的确如此,但实际上,她之所以拥有幸福的生活,完全是她平时内心便心存善念且身体力行的缘故。
这位女士便是重视心态的作用,利用心灵的力量,再加上希望、欢乐、信念、奉献和博爱的宝石,建造了一座散发着耀眼光辉的殿堂。她眼中闪烁着光芒,脸上泛发出迷人的光泽,声音也极具魅力,而所有与她相聚的人也皆被震慑和感染。
仅仅有梦想只会带来失望,还要努力去做才行。愚者边梦想边埋怨;智者则边努力边期盼。
退让与吃亏是人生之道
紧抓自己不放,便如同紧握悲伤不放;释放了自己,便能使自己置身于平和之境。
盲目而自私的追求不仅得不到幸福,还会失去幸福的泉源。譬如暴食者,不断寻求丰美佳肴来满足自己的胃口,以至于最后因为暴食而引起身体微恙,兴趣全无。能控制自己食欲者,完全不会奢求味觉的享受,即使食用最粗简的餐食也能乐于其中。
人们通过自己的目光,将满足欲望视为幸福化身的天使,殊不知一旦触及便会化为不幸的骷髅。
常言道:“紧迫生命者必失之,失去生命者必得之。”一旦你愿意放手,不再自私的紧抓自己时,幸福便会悄然降临。一旦你愿意完全地释放自己,不再眷恋紧握那不会长久伴你之物,便会发现痛苦的损失竟是你莫大的收获。
退让与吃亏,确实是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