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总兵风尘仆仆而来。
不用人介绍,朱一海就知道他是个大人物。因为,他架子很大。一来,他的亲兵就将周围的百姓清理个干净,小店掌柜申大年还是朱一海强行留下来的。朱一海最开始见到的几个官兵,也就刘海洋留了下来。
等屋子腾空,安静下来,出现在朱一海面前的是一个高大魁梧,满脸胡子,不修边幅的中年大叔。不,看脸上的皱纹和皮肤老化的程度,应该归为中老年人才对。朱一海猜想他的年纪应该在50岁左右。像他这样的身材,在南方人中实属少见。
这个人,朱一海觉得他浑身充满了傲气。因为他的头颅总是仰起,这样,他的个头比一米七还差点的朱一海都要高上一拳。朱一海觉得亚历山大。但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身高,而是身份。朱一海刚才头脑一发热,已经做好了做最短命穿越者的准备了。
“定海总兵王之仁参见王爷殿下!”王之仁先是站在朱一海面前,直视了朱一海足有十几秒,才单膝跪地说道。
难道说过关了么?真的长得跟那个鸟王爷一模一样?朱一海心想。
“呃---王总兵-------”朱一海说道这里停下了话头。
王之仁正准备起身,朱一海却立马叫道:“那个,王总兵,我还没说起来。先不急,那个刘海洋,你来说说怎么回事。”
王之仁的身子僵在那里,握了握刀把,心里充满了愤怒。当然,这不怪他。
原来,鲁王朱以海在三个半月前带了老婆孩子到舟山,准备出海去避难,这时候一些原来的臣子就商量让鲁王在绍兴监国。鲁王答应了,带了家人和几个随从打算乘船赶回绍兴,结果一直不见人影。遂发动人马四处寻找,终于在10天前,有人发现了鲁王随从的尸体——那么,大家都以为鲁王遇难了。虽然还没找到鲁王的尸体,可在绍兴的鲁王府,已经着人在操办鲁王的丧事了。幸亏是一个王爷,要是平常人家,他的坟堆估计都长上草了。也就是这时候,刘海洋碰巧找到了鲁王。
“失忆?王爷失忆?”
跪在地上的王之仁听刘海洋说道这里,立马跳了起来,抓住朱一海上上下下的看了起来。时不时还捏捏肩膀,捏捏手臂的,朱一海有点怀疑这家伙的性取向。
“王爷,你真的什么都不记得?”王之仁瞪着一双牛眼,胡子在朱一海鼻子前扫来扫去。
“你以前见过我吗?”朱一海也瞪着他问道。
“当然。第一次是在凤仙楼,第二次是在王府,第三次是在宁波,也就是三个月前。”王之仁摸着下巴上的胡子,很是想不通的看着朱一海说道。
“那就好。”朱一海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立马转移话题道,“也是机缘凑巧,碰到了几位神仙,带了很多高科技东西过来。这样,我现在带你们过去看看。让你们见识一下你们从没见过的玩意儿。”
“神仙----玩意儿----?”王之仁嘟了嘟嘴,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
“不信是吧?”
朱一海突然想起身上还有一包烟,当然也少不了打火机了。
“瞧瞧这个。”朱一海取出烟,给了王之仁,申大年一只,自己嘴上也叼了一只。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但朱一海也看出一旁的刘海洋很是眼热,于是也分了他一只。
“看着。”朱一海变魔术似的,掏出美国产的杂皮打火机,轻轻一按,火苗蹿出,把烟点上。
“嗯,舒服。”吐了一个烟圈之后,朱一海才呻吟了一声。这是来到大明后,最惬意的一刻。
“这叫烟,这叫打火机。这里按一下,火就出来。知道吗?”看他们摸不着头脑,朱一海便做起了科普。
“这个烟呢,第一次抽会有点呛,但多抽几次,就觉得可以解闷。偶尔抽抽,尽显男人的风度。你们也试试吧。”朱一海把打火机递给了王之仁。
“这个----这个-----这样按-----”
“对,注意,别把胡子烧了。”
“啊,什么味道,这是真的抽烟了啊。啊-----这这-----”
“你要把烟吸进肚子里,然后再出来。试试看。要慢一点。”
“啊,鼻子冒烟了。”
“鼻子冒烟也可以。”
“这样也可以?”
“当然,这次感觉如何?”
“嗯,好像有点意思。”
“这,多少钱?”
“10两银子。”
“啊。”
刘海洋直接把放在嘴边的烟拿下来,用布袋小心翼翼地包了放起来。
“这,是不是太贵了?”见惯大场面的申大年也张大了嘴巴。
“这,冒火的什么机呢?”
“1000两。”
“啊!”
“不卖。”
王之仁说:“太贵。”
申大年说:“这个,恐怕值得。”
成功的转移注意力后,朱一海没忘了把杂皮打火机收回来。恐怕在有生之年他都不会见到第二个一样的东西。
一支烟抽到后半截,两人大概才体会到一点烟的味道。等两人抽完。朱一海不失时机地说道:“王总兵,你欠我10两银子啊,申掌柜你也是。”转头望了望刘海洋,那家伙赶紧捂住口袋,“你嘛,就免了。”
“这,这,”王之仁咬牙切齿地不知该说什么。
+++++++++++++++
打面上来,朱一海吃了一碗,王之仁很客气地吃了两大碗。王之仁开始不肯和朱一海同一张桌子吃,他好说歹说,这家伙才不再装模作样。这家伙吃起面来,那简直是海量,用风卷残云形容都是文雅的了。
“申掌柜,你坐下。”待小二收拾好桌子后,朱一海叫道。转头又对刘海洋说道,“你们先出去吧,现在我们要谈正事了。”
待士兵和小二出去后,屋子内就只剩下三人。
“申掌柜,你之前说要献出全部家财来抗战,你确定要这么做吗?”朱一海严肃地看着他问道。
“是。”
“你别站起来,忘了之前对你们讲的了?坐着说。”
“那草民就斗胆坐着了。”顿了顿道,“草民就一个愿望,请把犬子留在王爷身边。”
“好。本王答应你。那你自己有何打算?”
“嗯,这个倒没想好。自己守着这家店,或者给乡亲们帮帮忙------”
“大财小用了。既然你钱都捐出来了,你也把你自己捐出来吧。”朱一海笑道,“你就来当我的财政部长,管钱袋子。你是做生意的,这个该会吧?”
“这----朝廷的事,我一窍不通啊。”申大年有些紧张。
“没关系。本王以前不也是个闲王?世界在变,情势在变,我们也要跟着改变嘛。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详细的我们晚点再谈。你先去做做准备,我和王大人还有点事要谈。”
一旦把自己的位置确定下来,就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这大概也是后世职业经理人的经历锻炼出来的。
初来咋到,没有信得过的班底,在什么年代都行不通。朱一海深知这一点。这主动贴上来,有钱又有头脑的人才,他怎么会放过?至于那个位置是不是适合他,朱一海也不知道。但有一点他很清醒:那就是,只要是人才,就先装在口袋里再说。
至于王之仁,短短的相处,朱一海的评价是有傲气也有傲骨,这样的人用得好就是人才,用不好就是刺头。全看他如何把握。
待申大年出去拉上门后,朱一海不给王之仁问话的机会,先开口道:“王大人,咱们就不啰嗦了,你先把那边的情况讲一下,然后朝廷哪些人在支持我们,还有你有什么想法建议,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王爷,杭州潞王降了。”王之仁一开口就把朱一海吓了一跳。
他真不知道潞王是谁。可既然带了个王字,那就跟他一样,都是朱元璋的子孙,在当下,都是号召抗清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果说存在一个反清阵营,那这,绝对是反清阵营的又一次失利。
“王八蛋。”朱一海一掌拍在桌子上,恨恨地道。“那现在绍兴不是很危险了?”
“是倒是,不过有钱塘江阻隔,鞑子没那么好过江。”王之仁似乎是怕朱一海突然打退堂鼓,急忙打气说道。
“不要担心本王,”朱一海没好气地瞪了王之仁一眼,“你现在给我讲讲我们的兵马情况。”
王之仁当即对朝廷的人事做了介绍。此时的绍兴朝廷还没正式成立,但拥立者们已经就朝廷的组成达成了基本的一致。主要拥立者包括:王之仁,熊汝霖,张名振,钱肃乐,金大典,张国维,马士英,钱谦益,方国安,郑遵谦,方逢年,孙嘉集,陈函辉,沈宸荃等。(正史上,钱谦益在弘光朝完蛋后投降了大清。)
“那,事不宜迟,现在你派人带我的旨意去绍兴。一,令方国安死守钱塘江一线。二,令张名振的水师巡防钱塘江。三,所有将领和大臣,三日后在绍兴议事。”
“现在,去海边,看看神仙送给我们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