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修士
山遗最近过得很快乐,虽然石之轩现在没有以前话多,但是偶尔和他一起去镇上还是很有趣的。尤其很多大姑娘小媳妇大婶子老婆婆光明正大盯着他俩人,偶尔点评几句。石之轩看样子很自得自己得到别人的激赏,看似平静的表情下总有些欢喜。
能看出好友心理的山遗,总觉得很幸福。一来别人恐怕看不出石之轩的心理活动,二来他自己一向人际无能,少有的能体察人心,自然有几分成就感。
因为王远知回山,山遗出来游乐的时间大大减少,加上师叔对他比之前管的更严些,也开始教些道术了,他便格外珍惜与石之轩一同出玩的时间。
然而有一天,他在山门内看到了好友。好友得到王远知的认可,成为茅山的阴阳修士,俗名裴钜,号真灵。
山遗有几分失落,也为好友高兴。
虽然石之轩曾经背叛过佛门,但是茅山对门下弟子的约束非其他门派可比,直接印于灵台与阴神呼应,一旦背弃师门,就要有道基被毁的觉悟。是故当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乱局,诸宗派争道统,茅山宗总能团结一致,偶有人才不济,也不会出现不肖弟子心存私念,祸及师门。
石之轩入茅山,已不复邪王之威。裴钜这个身份也要舍弃了。
可是从此之后,他便受茅山庇护,世俗如杨广也不能伤他分毫,下的山来,其他宗门也会敬他三分,不敢冒犯。只因茅山外门每代收徒少则十数人多则数十人,现在茅山的阴阳道士专修者不过十四人,兼修者不过四十二人,通阴阳者不过六十三人。世间诸派小者多不过三人,显派如楼观道共有十七人知阴阳,陷入分裂的灵宝派加起来比楼观道多,也不过二十二人。
由此可知,鬼神事之盛,连皇帝也“不问苍生问鬼神”。
石之轩以后也是一稀缺人才。学成后,就算是宁道奇,只要叫得他三魂出来,那所谓“中原第一人”也不过是个植物人,也是保命的大绝招。
山遗端出内门大师兄的架子,勉励了几句,便撑不住笑了出来。玩笑半响,山遗拉着石之轩逛起了茅山。
越逛越来劲,不一会儿,山遗就兴奋起来,指着这口井说是师祖修道喝的,点着那个洞说是某代宗师炼丹用的……山遗之前和石之轩说的话加起来连这次的一半都不如。
石之轩含笑看着山遗,知道这个小不点是真正接受他了。之前对茅山待他亲厚的疑惑,一扫而去。
山遗兴奋下,竟将石之轩带到他心爱的桃花源山洞,还大言不惭地说一定要摸到尽头,发现个桃源。
同时,对剩下的时间不多表示遗憾,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和以后同来探幽的行动,山遗无奈静修去了。
所谓静修,其实就是吃饭,不过是寻一僻静无人地罢了。
从此,裴真灵作为外门弟子,居于茅山,被宗主王远知作为山遗的术法道士培养。
&&&&&&&&&&&&&&&&&&&&&&&&&&&
这章里面涉及的阴阳道士的数量,我yy的。至于比例,是根据当时的宗教力量对比排出来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朝,上清道基本一家独大,出了几位“山中宰相”甚至可以左右朝局,门下弟子除了山遗他师傅无寒门无庶人,成分相当贵族。北朝的话,灵宝派曾经zhan有一半势力,可惜后来分裂了。楼观道开始不是很强,但是跟着几位皇帝搞灭佛行动,和皇权搭上边,势力也越来越大,后来就超过了分裂的灵宝派,成为北朝的主流宗派。其他的小派后来慢慢湮灭的差不多了,就不提了。至于很为人知的张天师家,在南北隋朝几乎断了传承,开皇大业年间,天师道的宗主正做着某市市长的小官呢。这样的力量对比下,我觉得阴阳术法的掌握人比例还勉强恰当。
有意见的话,可以留言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