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人际交往中犯了大错——把双方关系变成老师和学生一般。尤其是地位较高的人在地位较低的人面前,好像只要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巴就够了,根本没心情听对方说什么。虽然老师一般都是站得高高的,并且包办大部分说话,但一位好老师也知道如何去倾听学生说话。单方面的说和听会使得双方产生敌对的关系,使得有效的沟通中断,最后变成谁也不听谁的。
在你打过交道和正在打交道的人中,最让你讨厌的几个人是谁?他们十有八九是一些只顾自己发表高见,根本无心听你说些什么的家伙。
你再想想,最让你喜欢的几个人又是谁?他们十有八九是乐意听你倾诉的人。
为什么倾听更易引起别人的好感呢?原因很简单:你能够耐着性子听人说个不停,表明你重视他的意见,关心他的感受,他当然喜欢你。
有一个年轻人,想独立创业,开一家服装店。母亲知道他这个创业计划后,劝他说:“你叔叔以前做过好多年生意,现在不做了,经验还在,你不如去请他传授传授。”
年轻人心想,叔叔做生意都是几年前的事了,他那点老经验拿到网络时代来用,只怕过时得太久了。他决定按自己的思路做事。
年轻人租了一个临街的门面,这周围只有几家食品店和百货店。他想,在这儿开服装店,没有竞争对手,生意肯定错不了。没想到,开业后,他的生意十分冷清,别说买主,连进来瞧一瞧的人都很少。他以为这是刚开业,没知名度的缘故,做下去就好了。谁知过了半年,生意仍没有多大起色。眼看苦熬下去没有什么意思,宣布倒闭又心有不甘。正在犹豫时,母亲替他请来叔叔,帮忙看看生意不景气的原因。叔叔看了一眼就说:“你这地方开服装店不行,周围一家服装店也没有,不招客。”
年轻人奇怪地问:“为什么?”
“你的店面小,花色品种有限,对顾客的吸引力本来不大,加上没有对手竞争,价格没有比较,顾客怎么愿来呢?”
年轻人心想:看来这位老同志的经验还没有完全过时,说得还是有点道理的。既然这地方“风水不好”,那就只好关门大吉了。后来,他在叔叔的指点下,在另一个地点新开了一家服装店,这回生意做得很不错,现在已扩大成服装超市了。
好主意常常装在一个不如自己的人的脑袋里。
聪明人有聪明人的思考模式,他们的主意的确比较多,对大局的了解也比一般人清楚,可是对那些涉及到最基层民众或最直接消费者的具体问题,就不是他们能想到的了。
所以,为了使决策更科学、更切合实际,有必要倾听来自低层的意见——别看那个员工整天坐在机床前闷头干活,像一台没有思想的机器,说不定他的脑袋里就装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好主意;别看那个人在干着扫地烧锅炉之类的粗活,完全像一个见识浅陋之人,说不定他的脑袋里也装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好主意。美国“石油大王”盖蒂曾买了一块石油藏量极丰富的地。可是它太小了,夹在别人的地中间,只有一条极狭窄的通道,根本无法修一条铁路运送笨重的钻井设备。眼看别人的钻井都竖起来了,盖蒂却一筹莫展,只好去向员工讨主意。一位老工人说:“也许可以定制一套小型设备,建一座小型钻井。这样可以降低运输难度。”盖蒂心里一亮:既然可以定制一套小型设备,为什么不可以修一条较窄的铁路呢?结果,这个超常规的主意解决了盖蒂的所有难题,他最终在这块地,也竖起了油井,并赚得几百万美元。
正因为低层员工经常能想到高层管理人员想不到的好主意,所以,国外众多优秀公司特别重视疏通从高层到最低层的沟通渠道,使各种好主意和好建议尽快地变成公司的政策。比如,有的公司实行走动式办公,要求各级管理人员随时跟下属接触,最高首脑也经常下基层巡视,与最低层员工交流。有的公司根本不给中下级管理人员设立办公室,要求他们经常跟普通员工在一起。有的公司实行“敞门式”办公,任何一级员工都可随时走进总经理的办公室反映情况。有的公司召开决策会议时,邀请员工代表参加。无论采取什么方法,目的都是:听到基层员工的意见。
基层才是产生智慧和艺术的最肥沃的上壤。两千多年前,曹刿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一个人名重位尊、养尊处优时,智慧实际上已经大打折扣了,若不从基层吸取智慧,决策的科学性、艺术性是根本无法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