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对于分享,其实有点不是太待见,总觉得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帮助了别人成长,于自己却是一点益处也没有,尤其在工作方面,而这样的认识有一句话来形容就特别精准——“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想法决定了做法,于是乎想方设法的掩藏自己的想法就变成了做人的准则。而直到自己有一天突然对于分享有了新的理解才发现如此做实在坏处多多,最严重的就是自己成为闭门造车者,习惯性的用狭隘来认知世界。
思想的改变是前段时间,偶有空看了点书,也看了一些理性分析的优质视频,于是面对问题终于开始尝试自我的理性思考了,分享的概念也是这时在脑海冒出。细细推敲分享的得失后,才发现分享其实是双赢的促进方式。
首先,自己乐于将经验、想法、成果分享,而分享之后,接受分享的人因为自己的无私也会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想法还有成果。上学时有一位老师多次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你有六个苹果,不与人分享,你吃到的只是苹果,而与人分享,那么你就有可能吃到六种水果,而分享只是开始,当水果于水果碰撞都有可能产生水果沙拉,那么当想法与想法碰撞时,新的奇思妙想或者对世界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自然会萌发。
其次,当一个人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分享者时,那么在别人眼中会形成什么样的印象呢?如果分享的经验、想法、成果是有效的、新颖的、有魅力的,那还用说,别人眼中的你肯定成了理性的代表,深邃的思考者,心胸宽大的无私者,光是形容词都足以把自己矮小的身姿变得伟岸了。那如果分享的经验、想法、成果并不是那么优秀,或许代表着幼稚,那又怎样?你分享出来了,暴露出来的问题终将会被解决,那些自己当局者迷而看不清的缺陷才能在别人的审视中显露然后改善。而从以上两点来看,分享对于自己的成长有些帮助。
最后,我想说,一个善于分享的人为什么能够分享呢?是因为他的无私吗?不是,是他有东西分享啊!分享是需要内容的,一个人只有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新的理念还有不断的思考、体验、学习,他才会有更多的东西来分享,而分享的越多,对于自己知识获取的需求也就越多,对于鞭策自己成长提供了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