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变不惊,平和冷静
韩信肯受胯下之辱,非但不是怯懦,恰恰体现了他过人的理性。
刘邦在与项羽决战在即,正要韩信出兵相助之时,韩信提出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勃然大怒,大骂韩信不该在这个时候要求封为假齐王。
然而一经张良提醒,马上恢复冷静,转而骂道,大丈夫要当王须当个真王,怎么可以要求封为假齐王?
遂当即封韩信为齐王,从而使韩信出兵,打败了强敌项羽,最终夺得了天下。
如果当时刘邦不能理性地分析局势,那天下最终属谁所有,尚不是个定数。
在生活当中,理性地面对社会百态,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提升至较高品位。理性处事,是为人的素质体现,也是情感的睿智反映。
生活里有太多的逆境,它是生活中的偶然,但在理智面前偶然会转化为令人快慰的必然,偶然与必然尽管有理论上的反差,但它可在理性和智慧中达到完美的统一。
以理性面对社会,有利于顺境与逆境的反思,可既利社会又利自己;以理性面对生活,有利于苦乐中的历练,可尽享人生中的惬意;以理性面对他人,有利于善恶中的辨识,可近君子而远小人;以理性面对名利,有利于道德上的不断完善,可提高人品和素质;以理性面对坎坷,有利于安危中的权衡,可除恶保康宁。理性使我们大度、理智、无私和聪颖。
理性是知识、智慧的独到涵养,更是理智、大度的深刻感悟。我们面对着一个高速发展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具有人性的成熟美。否则,就是成功送到我们面前,还是难免在毛躁中去与失败相遇。
危急时刻,沉着应对
有位商人欠了一位放高利贷的债主一笔巨款。那个又老又丑的债主,看上商人青春美丽的女儿,便要求商人用女儿来抵债。商人和女儿听到这个提议都十分恐慌。
狡猾伪善的高利贷债主故作仁慈,建议这件事听从上天安排。他说,他将在空钱袋里放入一颗黑石子,一颗白石子,然后让商人女儿伸手摸出其一,如果她拣中的是黑石子,她就要成为他的妻子,商人的债务也不用还了;如果她拣中的是白石子,她不但可以回到父亲身边,债务也一笔勾销;但是,假如她拒绝探手一试,她父亲就要入狱。
虽然是不情愿,商人的女儿还是答应试一试。当时,他们正在花园中铺满石子的小径上。协议之后,高利贷的债主随即弯腰拾起两颗小石子,放入袋中。敏锐的少女突然察觉:两颗小石子竟然全是黑的!
如果你是那个不幸的少女,你要怎么办?
女孩不发一语,冷静的伸手探入袋中,漫不经心似的,眼睛看着别处,摸出一颗石子。突然,手一松,石子便顺势滚落到路上的石子堆里,分辨不出是哪一颗了。
“噢!看我笨手笨脚的,”女孩说道,“不过,没关系,现在只需看看袋子里剩下的这颗石子是什么颜色,就可以知道我刚才选的那一颗是黑是白了。”
当然,袋子剩下的石子一定是黑的。恶债主既然不能承认自己的诡诈,也就只好承认她选中的是白石子。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上,得与失、欢乐与痛苦、成与败与我们总是形影不离。阳光总在风雨后,当我们面对命运的考验时,不妨学习故事中的姑娘一样,以冷静的心态,随机应变,把最危险的危机变成最有利的事情。
以静制动
刘大夏是明朝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品行高洁,吏治清明,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流,滋润和净化后人的心灵。同时,刘大夏为官伊始就因治水有功,而得升迁。刘大夏一直在外做官,官越做大,人品官品愈来愈醇。1463年,年仅20岁的他就中了进士,以后,走遍大江南北,每走到一处,便在那里留下很好的口碑。他本人则聪明机智,学富五车,善于以静制动,制服敌人。
有一次,担任甘肃副将的庄浪地方部落首领鲁麟,自己以为对朝廷的功劳很大,觉得朝廷对自己的赏赐还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因此,他就写奏章,向朝廷要求当大将军。但是,这种过分的要求没有被朝廷批准。他一气之下,依仗自己部落强大,向朝廷施加压力。他刚好有一个年纪较小的孩子,便趁机以孩子幼小需要照顾为理由,没有奏请朝廷,便擅离职守,自行回到了庄浪部落,以此要挟朝廷。
面对这种情况,朝中的大臣们各自持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大臣主张,既然他要求当将军,就封他为大将军,以保持国家的稳定;有的主张把他召到京城里来,给他封地。惟有尚书刘大夏坚决反对对鲁麟妥协,说道:“鲁麟为人暴虐,且不善于管理部众,不会受到部众的尊敬和爱戴的。即使他真的有什么不轨的举动,部众也不会支持他的,因此,我认为,他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但是,难办的是他又没有犯什么罪,制裁他也没有合理的借口。现在如果授他大将军印,不合朝廷的法规;召他到京城,他如果不来,则有损于朝廷的威严。此时的上策是暂时搁置这件事,不去理他,听任他在家赋闲。而另外表彰他先世对朝廷的忠贞。表彰鲁麟先辈的功绩,使他内心愧惭,而怨恨朝廷不封他大将军的事又不能说出来。这样事情的趋势才能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发展。”听完了他的这一番话,大臣们都觉得很有道理,纷纷交口称赞,于是皇帝就接受了刘大夏的建议。
当朝廷对鲁麟的先辈们的表彰传达给鲁麟之后,这大大出乎了鲁麟的意料之外。按照他原来的想法,朝廷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之后,一种情况是,朝廷震怒,然后发兵来征讨他,他已经为此做好准备;再就是,朝廷满足了他的要求,封他为大将军,这是最符合他的心意的结果。朝廷这样一来,大大地挫伤了鲁麟的锐气。鲁麟本人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智谋的人,而且脾气暴躁,标准的吃软不吃硬,鲁麟自己感觉没有什么趣味,加上朝廷表彰他的先辈,使他感到十分的羞愧,只好长叹一声,说道:“罢罢,我也不当什么将军了。”但是,不久之后他还是因为心情抑郁,很快就死了。
中国武术讲究“以静制动”,强调“四两拨千斤”。这种以静制动的智慧,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和与人生哲学之中。它要求人们善于通过“以静制动”的手段来化解矛盾。“静”并不意味着不动,在静的同时,形势在变化,机会也在转换。这就如面对行驶车流的静止景物,景物虽然静止,而它所面对的车辆已不一样了。
在紧急时刻,应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风动旗动心不动,以高度的镇定,冷静地分析形势,那才是明智之举。对这中间的分寸、尺度的把握,就是人生处世的最高境界。
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战时的盟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是一个“国际组织者”,他之所以胜任这个工作,很大原因是他的不偏私。
他的小儿子艾伦在北非服役,马歇尔特地给当地长官打招呼,不要因为他的关系而给艾伦以任何照顾。妻子凯瑟琳抱怨说,这对他不公平。马歇尔说,这没有办法,他不能让人们怀疑参谋长为自己儿子谋取好处。
1944年5月29日,艾伦不幸在一个名叫韦莱特里的小村被一名德国狙击手击中身亡。在儿子的追思会上,马歇尔只能握着儿媳妇的手老泪横流。长子克里夫顿也在北非服役,他原有脚病,因此想请假回国治病,并乘机调至意大利。
马歇尔得讯后大怒,立即给驻阿尔及利亚的斯特耶将军去信说:“他在那里还不到一年。我不给张三李四办的事,也绝不给他办。成千上万的军官已在海外服役两年以上,其中有些人多次患病,要求回国,给国家造成很大压力,我决不能为我自己的亲人开后门。”
克里夫顿的事就被卡住了。
如果你决心扞卫原则,你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与原则相违背的事情摆在面前,倘若意志不坚,或碍于情面,就很容易放弃原则。因而,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必要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随波逐流,轻易改变自己的原则虽然很不容易,但绝非不能做到。
我们应该在心里认定这一事实:坚持原则是人格高尚的重要标志。
恐慌之时,更需冷静
两头猪涉水过河。到达彼岸时,最年长的猪队长,便开始点数,惟恐遗漏。“一头,二头,二头……”它数了几次,总是少了一头。
“奇怪?刚才还没有过河时。明明是有12头的,怎么现在却少了一头,难道有一头被水冲走了?各位帮忙数一数好不好?”
猪仔们听队长这么一说,便数了起来。但数来数去都是11头。
它们都开始紧张起来。
此时,有名牧童骑牛走过,见到这情景,大笑起来。
那猪队长生气地说:“你笑什么?我们都在着急,你却帮也不帮,还在笑!”
那牧童说道:“你们明明是12头,但你们的眼睛只看别人,不看自己,所以数来数去只有11头啦!”
这虽然是个寓言,但足以说明问题。人总是在恐慌之后失去冷静与判断,使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走上极端。因此,在危急时刻,更需要你的沉着冷静,机智敏捷的头脑与习惯,才能让你摆脱困境,从而改变命运。
气盛不可凌人
关云长这员虎将,从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到水淹七军,驰骋疆场,身经百战,真可谓一位常胜将军。关羽以勇猛着称,被史书誉为“万人之敌”、他匹马斩颜良、诛文丑,单刀会鲁肃的事迹被传为千古美谈。但是得意的次数多了,自然就骄傲起来。自以为勇猛非凡,无人可比,从不把别的将领放在眼里。
刘备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二将地位相同,关羽因为这件事居然生起气来,当使者给关羽送印绶时,关羽怒言道:“黄忠那样的老朽,怎么能和我比!大丈夫不和老兵同列的”于是不肯受拜。后经人反复劝说才接受下来。关羽不仅瞧不起黄忠,对将领糜芳、傅士仁等也肆意蔑视、侮辱,这种不公的歧视使得这些文武才士忍受不了,一个个叛变投敌,导致荆州保卫战中江陵、公安的丢失。
大意失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他率数骑突围,部将王甫提醒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时,这位英雄还怒斥王甫:“虽有埋伏,吾何惧哉”结果误入东吴的伏击圈,被对手生擒活捉。
在生活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某些方面被人赏识、可惜气量不够的人。我们钦佩关羽这位大英雄,但为他的心胸气量而遗憾。
一个气量狭小的人是不会冷静看待现实的,这样人的眼里只有自己,他只会任由自己的性情恣意发挥,变成一个怒火的工具,变成情绪的奴隶。想一想你有没有傲慢而使别人受辱的行为呢?想一想在你傲气十足的时候,是不是眼里根本容不下别人呢?加强自我觉察,你一定要看看自己平时如何回应他人,包括言辞和非言辞上的回应。
吕坤说:“气就怕盛,心就怕满,才就怕露。”盛气就会凌人,心满就不求上进,露才就流于肤浅。这三条都是我们的大敌。
摆脱怯懦,果断行事
当初,宋太祖赵匡胤肆无忌惮、得寸进尺地威胁欺压南唐。镇海节度使林仁肇有勇有谋,听闻宋太祖在荆南制造了几千艘战舰,便向李后主奏禀,宋太祖目的是图谋江南。
南唐爱国人士获知此事后,也纷纷向李后主奏请,要求前往荆南秘密焚毁战舰,破坏宋朝南犯的计划。可李后主却胆小怕事,不敢准奏,以致失去防御宋朝南侵的良机。
后来,南唐国灭,李后主沦为阶下囚,其妻小后周常常被召进宋宫,侍奉宋皇,一去就得好多天才能放出来,至于她进宫到底做些什么,作为丈夫的李后主一直不敢过问。只是小后周每次从宫里回来就把门关得紧紧的,一个人躲在屋里悲悲切切地抽泣。对于这一切,李煜忍气吞声,把哀愁、痛苦、耻辱往肚里咽。实在憋不住时,就写些诗词,聊以抒怀。
李煜虽然在诗词上极有造诣,然而作为一个国君,一个丈夫,他是一个懦夫,是一个失败者。
其实,没有人能够完全摆脱怯懦和畏惧,最幸运的人有时也不免有懦弱胆小、畏缩不前的心理状态。但如果使它成为一种习惯,它就会成为情绪上的一种疾弊,它使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多虑、犹豫不决,在心中还没有确定目标之时,已含有恐惧的意味,在稍有挫折时便退缩不前,因而影响自我设计目标的完成。
美国最伟大的推销员弗兰克说:“如果你是懦夫,那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如果你是勇士,那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对于胆怯而又犹疑不决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正如采珠的人如果被鳄鱼吓住,怎能得到名贵的珍珠?事实上,总是担惊受怕的人,他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他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恐惧、忧虑包围着,看不到前面的路,更看不到前方的风景。正如法国着名的文学家蒙田所说:“谁害怕受苦,谁就已经因为害怕而在受苦了。”懦夫怕死,但其实,他早已经不再活着了。
世上没有任何绝对的事情,懦夫并不注定永远懦弱,只要他鼓起勇气,大胆向困难和逆境宣战,并付诸行动,便开始成为勇士。正像鲁迅所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说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荧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摒弃害怕受伤、怯懦畏惧的心理,端正心态,以一颗健康有力的心尝试生活,明天才会有更好的开始。
着名的马伦哥战役
历史上的法奥马伦哥战役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于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亚平宁山进入北意大利是法国人在历史上入侵意大利经常走的一条老路。
这一次,拿破仑一反常规,偏偏避开了他在第一次意大利战争中也曾走过的那条路线,而选择了一条历史上很少有人走过、在一般人眼里根本无法通行的道路。
结果,完全出乎奥军意料之外,达成了战略上的突然性,收到了战略奇袭的效果。正由于这一战略奇袭,他成功地避开了梅拉斯的主力,弥补了自己兵力的不足。
拿破仑有效地制造和利用了敌人在判断上的错误,真正做到了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随后,拿破仑率领预备军团翻过大圣伯纳德山口,进入北意大利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迅速南下,增援马塞纳,倾全力解热那亚之围,使意大利军团免遭覆灭的厄运;另一种是暂时置马塞纳于不顾,迅速挥师东进,直取伦巴第的首府米兰,遮断奥军退路,以求一举切断奥军主力与本土之间的联系,迫使奥军北撤,然后与其进行决战。
拿破仑从战役全局出发,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冷静作出了选择后者的正确决策。
然而,在6月14日下午的几个小时里,法军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出现了这种情况,法军肯定是必败无疑了。
可是,拿破仑却仍然镇定自若,继续从容不迫地指挥部队抗击敌人的进攻,因此争取了时间,等到了援兵的到达。尽管德赛率部队及时赶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拿破仑在这危急关头的坚定态度,对于稳定法军的情绪,鼓舞法军继续进行顽强的抵抗,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没有他的坚定指挥,则法军早在德赛的援军到达以前就崩溃了。
在马伦哥战役中,正是由于拿破仑在关键时刻的指挥若定、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才使得部队应付了险象环生的战斗环境,最终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沉着能让你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