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这里气候湿润、水源充足、植物繁茂、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商贾络绎不绝。有史料中记载说楼兰:“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出玉,多茵苇、怪柳、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囊驼。”但到了后来,楼兰城水源枯竭,树木枯死,当年兴旺的城市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居民们不得不弃城别走,寻找新的水源。到了元朝时期,这里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成为了一片不毛之地,人们只能通过考古挖掘在想象中再现当时的繁荣景象了。
虽然从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难以辨认楼兰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学家从大量资料和考察中发现,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废弃了1500年的楼兰曾经是座山清水秀的乐园。
据历史学家考证,在楼兰古国有一条古水道从西北方向穿越整个城市流向东南方,城内街道分明,建筑错落有致,官署房位于城市的正中央,高大的门柱、朱漆的栋梁,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居民区位于城市的南部,庭院里栽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城市的边缘栽有可以让人领略到神奇之美的成片的胡杨林。历史学家通过对楼兰遗址周围墓地的考查,还发现这里不仅有汉文木简、汉代钱币、丝绸织锦,还有罗马风格的玻璃器皿,西亚风格的毛布,这些可以证明当时的楼兰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地位。
为什么昔日曾经水丰鱼肥的楼兰会从繁华之邦成为一片茫茫荒漠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的呢?其主要是因为人类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在当时,人口的增加、经济的繁荣,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压力,于是逐渐出现了对林木大规模破坏的行为。原先本来地面有草皮、灌丛的保护,风起扬不动沙,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后,结构疏松的砂岩和页岩裸露出来,迅速风化,碎为微粒,大风一起,便扬起蒙蒙沙雾了。
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滥砍滥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祸害,为了保护生存环境,楼兰人规定“绝不能砍伐小树”“严禁砍伐活树,砍伐者罚马一匹”,但是,楼兰人做到这一点太晚了,当时采取的措施已经无法制止人们对大自然贪婪掠夺之心的膨胀,辉煌的楼兰城最终没能抵挡住前所未有的大风沙袭击,轰然毁于弹指间。
【事典启悟】
人与大自然本是融为一体的,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环境空间,自然需要人类的善心呵护。如果人们对环境缺少应有的保护,沙尘暴、温室效应、大洪水、大旱灾、厄尔尼诺等现象就会纷至沓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这些后果告诉我们在对待大自然方面一定要做到警钟长鸣。
55躁进产生无穷祸患
【原文】
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译文】
躁进容易产生无穷祸患,困境容易生出邪恶的念头,如果不能阻止,害处就会不断蔓延。
【释义】
躁进也就是不懂得把握成事的节奏,急躁冒进,违背了市场当下的节律,最终得到的不是成功,而是痛苦和折磨。跳过交际舞的人大多有过这样的体会,一旦一个舞步出现失误,踩错了节拍,就会乱了手脚,只能停下来,踩好节拍后重新开始。做人做事也是如此,掌握好了节奏,做起事情来才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最终实现自我目标。
【事典】
把握做事的节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定的功力和历练,就如同厨师炒菜时对火候的把握一样,没有一定的感觉和经验是很难把握准的。
1999年创办“盛大网络”,2000年经历过一场生死门的陈天桥回首以往的创业经历时,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回过头来,如果说对我的创业密码做一个总结的话,我觉得就两个字——节奏。世界上没有做错的事情,所谓的错误永远是时间错误!”
节奏就是对时间的把握,对快与慢的把握,但一般人凡事都注重了快的一面,疏忽了慢的一面。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开始创业的人都是满怀激情,那些成功的创业者也是豪情满涨,他们意气风发,他们慷慨陈词,他们摇旗呐喊,他们浑身散发出创业的激情,让看过的人也浑身充满激情和力量。有激情就会产生出使不完的力量,有激情就会促使一个人奋力前行,而且就像千米长跑比赛一般,快就意味着胜利,意味着奖牌,意味着风光无限。
的确如此,快可以使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占据有利地位,先发制人,以快取胜。但是,贪快也会导致物极必反,欲速不达,失去平衡。因此,慢节奏也是不可小觑的发展前进的功力和技能。
在当今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中,有一项是自行车运动,它追求的是最快;在民间,也有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是自行车慢骑,它追求的是最慢。
追求最快不容易,追求最慢更不容易,因为快骑考验的是一个人的体力、爆发力和拼搏精神,但是慢骑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耐心和平衡能力,除了需要你小心翼翼地前行在最后而外,还不能掉下车来,一旦脚着地,就会被淘汰出局,所以对于一个优秀的车手来说,心里必须有一个平衡器,在慢与稳之间把握一定的度,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定的技能是很难做到的。
慢不是不思进取,更不是急流勇退,相反,慢是在为自身将来实现跳跃式发展做各方面的准备。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有了助跑,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这就像毛竹的生长过程一样,在开始的五年里,几乎是察觉不到它的生长的,但是只要五年一过,它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以每天两英尺的速度急速生长,并在六个星期之内长到90英尺的高度。这是因为在起初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它一直都在悄悄地壮大自己的根系,这为它以后的快速生长提供了很好的根基和营养。
所以,人生要想有所成就,有所作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在起初的发展阶段学会多走几步慢棋,等打好了根基,摸清了规律,搞清了特点,抵挡住权力、金钱、香车、美女的诱惑,保持住任何力量都无法使之动摇的平衡力,那么最终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事典启悟】
成功与失败、真理与荒谬、顺利与曲折常常就在于对快慢节奏的把握上。创造一飞冲天的奇迹很难,比创造奇迹更难的是,让飞翔的奇迹回到土地上,真实地生根发芽。倘若在没有任何根基的情况下,急躁冒进、盲目求快,祸害难免会接踵而至。
56贫贱不要去攀附富贵的人
【原文】
穷不言富,贱不趋贵。
【译文】
穷困不可以说富贵的事,贫贱不要去攀附富贵的人。
【释义】
时下,有些地位低下、急于向上爬的人以攀附社会上有地位的人为荣,甚至为了得到晋升,不惜丢掉人格和尊严,极尽巴结之能事,到头来,不但没有得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反而换来别人的冷眼和唾弃。所以说,权贵是难以攀附的,攀附的代价是十分沉重的,在这方面挖空心思实为徒劳,名正言顺地去争取,才是摆脱贫困和正道。
【事典】
蔡茂是西汉末年河内郡的一位有名的儒生,曾在朝廷的博士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得议郎这一官职。
议郎的官位较卑微,薪水不高,而且事务繁杂,并得参预朝政,较为辛苦。蔡茂上任没多长时间,便心生郁闷,对好友诉苦说:“我读书的时候,以为当官是多么好的一件差事,于是就刻苦学习,考取功名。如今愿望实现了,却没有想象得那样好,不但俸禄少,而且还这般辛苦!”
好友劝慰说:“你步入仕途没多长时间,官场内的许多潜规则你还不了解。你不知道要想当上高官,摆脱你所说的那些烦恼,首先要学会送礼,许多官位都是送礼送出来的。”
蔡茂听了,略有所悟,于是将自己多年积累下的家产全部拿出来,交给好友,让他帮自己走走门道。
好友信心十足地说:“这事就交给我了,我家的一位亲戚在朝廷任差,官职很高,有我帮你联络联络,事情就很好说了。”
过了几天,好友到蔡茂家向他回话说:“我的那位亲戚对你的礼金推三阻四,说什么都不肯答应给办,也许是他生性贪婪,对你送的这点财礼不满意。”
蔡茂已经将家产全部都拿出去了,已经没有一点积蓄,只好东挪西借,又凑了一些银两交给好友。又等了好几天,始终不见好友回复,实在忍不住了,蔡茂只好到朋友家打听情况。好友一脸为难的表情,不好意思地说:“我的那位亲戚实在有些过分,他还是嫌给的银子不够的,不给办事,我也不好意跟你说。没想到人一变阔,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