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75300000019

第19章 文化教育团体(4)

根据上级指示,筹建时,从人员编制、教学组织、机构设置、教学方法以及生活制度都破除了旧的一套,从现实出发,因陋就简地筹建学校。建校初期,教职员工人数很少,三专署派教育科科长李克(李子康)任校长,校部只有一个文印,一个校医,一个半工半读的公勤员。学校设两个处:教导处,主任张萃中,教导员师文英;事务处,主任张春。专职教员很少,王子香教数学,路扶之教语文,李映浩教地理,魏镜如教体育,他们都是老教师。短期任教的还有吴天林教语文,李克兼教英语,张萃中兼教公民(政治)、历史课。学生主要来自三专署所属武乡、襄垣、榆社县一带根据地,也有少数是从敌占区来的。

学校开始设在王庄沟村,驻扎在地主马兴世家。经过紧张的筹备,1942年1月举行了开学仪式,太行三专署专员刘亚雄同志亲自参加了开学典礼并讲话。开学典礼仪式就在地主马兴世家举行,刘亚雄站在窑楼上讲话,学生们站在院子里。土改时分配给多户村民,后村民新建房屋,该旧址被全部拆除。

开学时学生人数有40多名,以后陆续增加到60多名。学生中有基层干部,小学教员,剧团团员,警卫公勤人员和各届高小毕业生。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参差不齐,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开学不久,敌人就向太行区发动了春季大“扫荡”,奔袭三分区八路军主力,在武乡蟠龙一带烧杀抢掠,学校只好及时疏散转移,大部分同学和少数老师回家,留下的人员疏散到离校不远的山上。

敌人“扫荡”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找一个便于小集体疏散,又能及时集中的地方,以利用战争空隙多学习一些。于是就迁址到东部的义安村关来荣家,在这里开始正规上课,成立了学生会,开展了课外活动。学校没有基本的设施,教室、宿舍都是借用老乡的房子,听报告、上大课在打谷场,除少数人自带马扎,大多数人垫一块石头或木头。做笔记双腿就是桌子,只有简单的教具,如黑板、教鞭、粉笔之类。文化课主要选用一些老的教材,刻印一些活页文选。政治课除社会发展史外,还进行时事教育,传达讨论边区各项建设任务和方针政策。

两个月后,根据地委指示,校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动员反“扫荡”斗争,全校即投入了紧张的备战工作。师生员工进行了轻装,准备了干粮(炒面)。这次采取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小集体疏散转移到石瓮、向阳村,校部住向阳村李天琪家西房,学员在向阳和石瓮村分别进行教学。有时敌人来了,就进“枯井洞”(现开发为太行龙洞)躲避。为适应频繁的战争,加强自卫能力,军分区给学校发了枪支和手榴弹,派了军事教官,讲解军事知识,进行实际训练,学习使用武器的方法。教官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讲解在反“扫荡”中如何自卫,着重讲了四个字“躲、窜、藏、打”。“躲”:学校师生与战斗部队不同,师生反“扫荡”的任务是保存自己,躲避敌人的杀伤。“窜”:窜到比较安全的地带,和敌人转山头,以逸待劳。“藏”:窜不出去时,躲藏起来,准备打。“打”:认真学习瞄准射击技术,掌握投弹方法。教学期间组织了步枪的实弹射击和投弹训练。秋季反“扫荡”结束后,由于向阳村缺水,为解决吃水问题,学校又迁到神南村,校部住在关乃云家,教室设在黄河地三官庙,在这里继续进行教学。

(第二十节) 抗战建国学院(边区师范)驻地——安乐庄、李坪村

1940年8月,冀太联办成立以后,决定成立抗战建国学院,经过紧张的筹备,学院在辽县泽城正式成立。名誉校长杨秀峰,学院设秘书处,张柏园任秘书长,主持学院的全面工作;下设教育处,王振华任教育长;总务处,马溪山任总务长;政治处,杨克夫任主任;研究室,赵文敏任主任。

抗战建国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巩固和建设抗日根据地培养区以上各方面人才,学生来源是抗日根据地各县或区推荐的优秀青年学生。学制为半年左右。主要课程有:本院研究室编着的《社会发展史》,毛泽东着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时事政策教育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等内容,军事教育学习《游击战争》等着作。学生学习期满毕业后即分配到各抗日根据地参加工作。

1940年9月举行了隆重的学院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学院先办了一个师范班(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正式成立,该师范班也叫边区师范),主要培养小学教师;然后开办了由县政府科长和区长参加的行政干部班,培养行政干部。第一期招收学生近百人,杨秀峰校长和罗青(后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长)等到会,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学院由秘书长张柏园与研究室赵文敏、政治部杨克夫、崔耀先等组成党团,负责全学院的党政工作。党团归属太行区党委,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彭涛及李大章、赵迪之等具体负责联系指导工作。学院各部门和学生中的党员分设党支部,崔耀先任党总支书记,公开名义是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杨克夫调离后由崔耀先主持政治部工作。政治部有数名政治工作人员,负责机关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院的教师队伍是上级从白区特别邀请来的思想进步的教育工作者。由数十名爱国进步的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学院研究室,负责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研究室还担负着抗日根据地其他教材的编写任务。

由于是战争环境,敌人每年要有几次大的“扫荡”,所以,学生班中除负责教学的任务外,还设有负责军事行动的队长。1942年5月反“扫荡”时,抗战学院干部班转移至赞皇;师范班(边区师范)转移到平顺。不久,边区师范又转移到武乡,分为两个队,一队住安乐庄牛丙南家西房,负责人赵文敏;二队住李坪李鸿家,负责人张超,学生学习在村东龙王庙。

学生的生活极为艰苦,用粮和烧柴全靠自己动手。在这样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学习,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却很高。

1943年1月精兵简政过程中,根据上级指示,抗战建国学院和太行另三所中学合并为太行联中,边区师范合并到太行三中,改称太行联中三队。边区师范撤销,学员从安乐庄、李坪搬迁到芝麻角村,并入了太行三中。

(第二十一节) 太行联中三队驻地——芝麻角村

1942年开始,为了加强根据地建设和对敌斗争,根据地实行了精兵简政。1943年晋东南闹灾荒,继续裁减冗员,精简机构,缩小编制,晋冀鲁豫边区的直属学校也相应的进行了调整和合并。1943年1月,边区政府直属的太行区四所中等以上学校,即抗战建国学院(包括边区师范)、太行一中、太行二中、太行三中,合并成立了一所联合学校——太行联中。

合并成立的太行联中,由王振华任校长,李棣华任副校长,赵文敏任教育长。把原来各学校进行政务:一中改名为联中一队,二中改为二队,三中改为三队,抗战学院部分教职人员及边区师范并入第三队。当时,一个队基本上还是一个独立的学校,三个队一个总校部,分驻在四个地方。校部驻在涉县悬钟,一队驻左权县寺坪村,二队住涉县固新镇,三队驻在武乡芝麻角村。

校部设在霍福堂家,教室设在三官庙。太行联中三队的教师有路扶之、王子香、魏镜如、王同民、孟一民、郑雪樵等。教导员有张超、师文英、魏玉高等。当时各队的教学计划基本上是统一的。教学和办学方式都是仿照抗大的做法。正规教学三、四个月后,日军来扫荡了,于是又组织学员进行了两个月的反“扫荡”战斗。当时正处灾荒时期,群众没有吃的,军民生活也困难,学员们一直是吃野菜和黑豆,有时就杀羊吃羊肉。在艰苦环境里,全队师生员工情绪却很高涨,平时努力学习,战时没有一个掉队的,而且课外活动、群众工作也搞得很活跃。他们还到野外去开荒种地,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

由于联中总校不方便管理,基本上还是各队就是原来的各校,只是改变了名称。各队分散在各县,相距很远,也没有往来联系,独立性很大。1943年5月,决定三个队都集中在涉县悬钟校部所在地,但时间不长,在战争环境中,单位太大,调转不灵,于是又分散到各地。三队迁驻黎城王家庄。

(第二十二节) 华北《新华日报》、新华社华北总分社驻地——大坪、安乐庄、上庄村

《新华日报》华北版(也称《新华日报》华北分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领导的华北敌后最大的新闻报纸,1939年1月在沁县后沟创刊。八路军总部进驻武乡以后,《新华日报》华北版也于9月底从沁县迁驻武乡,住在大坪村魏松英家。

为了加强华北根据地新闻对外发布,沟通华北与延安、重庆新闻稿的交流,以及对诸多国际通讯机构的联络,1939年10月19日,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在大坪村正式成立,但并没有设立独立机构,而是同新华日报社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总分社社长由报社社长何云兼任,陈克寒、林火担任正副总编辑。收发报由报社电务科统一安排,每天向延安新华总社发稿。12月,报社又移驻安乐庄村。对外称为“十八集团军教导队”。

《新华日报》的编辑方针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宣传苏联;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宣传广大军民的抗日斗争;宣传抗日民主根据地建党、建军、建政的成就;揭发日军的暴行;报道国内外大事。在抗日战争中,在艰苦的岁月里,这份报纸无论是对前方还是后方,无论是对军队还是人民,都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特别是在指导根据地的工作上作出巨大贡献。所以说,它既是根据地军民喜闻乐见的宣传阵地和动力,也是广大军民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在安乐庄村时,报社社长何云住西沟籍承贵家西房,办公室住东房;编辑部住籍贵江家东房;电台住三亩儿白海元家西房;排字车间住东场儿牛丙南家东西房;印刷车间住牛明玉家东西房;总务科住圪老儿白二云家正窑;发行科住籍春芳家东房;灶房住圪廊儿籍承祥家东房,事务处住正窑;警卫科住老顶儿李金水家四合院,有30多名警卫战士;刻字室住牛玉华家西房,负责人叫宋克志。首长出门都是骑马,养着五匹大红马,马夫住籍锦绣家。

当时报社的工作人员很多,整个村子住的满满的。报社的编辑、记者,刻字、印刷工人与村里的人都住的很熟悉了。还有专门刻木刻版画的为报纸插图,村里人知道他们刻版需要特殊的木头,就主动把自己家里的梨木、果木、枣木送给搞木刻的同志,每到这时,八路军总是要付给老百姓冀南票,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可村里群众自觉性都很高,知道八路军抗日是为咱老百姓,咱作点贡献是应该的。有时,村里群众还专门上山里砍檀木,送给他们。檀木是细木头,过去老百姓刻象棋都是用檀木,又没有枣木、梨木硬,是刻人物画像的最好木料,刻版的同志非常高兴,为了报答百姓们的支持,给群众钱人们不要,他们就做些小本本,送给村里的孩子们让大家学文化,有空也组织村里人读夜校,办识字班,还把多色套印的年画赠送给村里群众,村里人非常高兴,当时农家墙上都贴过报社印刷的年画。

新华日报社同志们在村里驻扎时,经常给群众担水、扫院,夏收秋收时还帮助老百姓劳动,群众见他们出力流汗,送点南瓜、豆角,他们从来不要。敌人来了,他们就转移到东山上的树林里继续工作,不让报纸耽误了出版。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法神

    三国之法神

    “叮,恭喜宿主完成首杀,成功激活《法神系统》,请问宿主是否确认绑定…”LV:1初级冥想术(0/10):非战斗状态每一个小时回复1点魔法值LV:1火球术(0/5):消耗2点魔力,对敌人造成6点伤害LV:1水盾术(0/5):消耗3点魔力,形成一个能抵挡6点伤害的水盾LV:1地刺术(0/5):消耗1点魔力,对敌人造成2点伤害LV:1治疗术(0/10):消耗5点魔力,为目标回复1点生命值看完系统的技能介绍,刘明的嘴角不觉的抽搐,这金手指属实有点潦草呀看一个法师如何玩转三国
  • 颠覆汉末

    颠覆汉末

    帅哥夏天,突然之间穿越到了汉末群雄割据的时代,从小阳光开朗,爱看美女的夏天能否立足于这个尔虞我诈,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否在三国群芳之中抱得美人归?
  • 极品小太监

    极品小太监

    穿越古代成为一个假太监,皇帝年幼,太后貌美,林枫该何去何从?坐拥三千美娇娘还是称霸朝堂?林枫对年幼的皇上如是说道:江山你先坐着,美人我替你保管了!
  • 活面具:谁主九州

    活面具:谁主九州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唐王朝在风起云涌中覆灭,天下诸侯势力,纷纷割据一方,乱世英雄,谁能主宰九州!
  • 回到唐朝当奸臣

    回到唐朝当奸臣

    一觉醒来,和全身赤裸的洋妞睡在一起一觉醒来,成了有一妻一妾的乞丐一觉醒来,封候拜相大小登科一觉醒来,竟遗臭万年
热门推荐
  •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好不过相遇

    最好不过相遇

    毕竟两两相望一道河毕竟情根深重无法割因为我是妲己你是孙悟空啊
  • 粉尘天下

    粉尘天下

    高烈魂穿异界,望着面前的尸体,说了一句话:“我就是天命!”
  • 四世一界

    四世一界

    奥兰世界、艾伦世界、泰尔世界、达兹世界,这四个世界分别为四个宇宙,四世大战后,四大世界中的各个种族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大量的人口与数额巨大的物质,四百年过去了,今非昔比,有的大种族没落,而有的种族,却在这场战争后愤然崛起。
  • 邪魅王妃,夫人莫翻墙

    邪魅王妃,夫人莫翻墙

    前世被父亲抛妻弃女,林晓琪凭着自己的能力,拥有了王牌佣兵的地位。一个任务失败后醒来,她再次成为被渣男父亲嫌弃的可怜人儿。林晓琪惩渣男,斗庶姐,阴皇子,今生的命运,由自己来做主。
  • 阴孕而生

    阴孕而生

    女朋友怀孕之后变得怪怪的……大半夜爬起来撕被子说给孩子做衣服,还送我寿衣当礼物!重要的是打胎以后,别人竟然都看不到她了……
  • 神级插班生

    神级插班生

    一代仙界丹师意外附身在一个豪门纨绔身上,成为一个插班生,以一身神奇仙术,混迹于美女丛中,在都市独领风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昆仑域修罗殿

    昆仑域修罗殿

    天帝主宰一切万物皆可武一个强者的变强之路
  • 城北地带

    城北地带

    这本书里,写了生活在城北的一群少年,他们的青春还来不及打开,就匆匆地走向生命的终点,讲述了一段过去时代的阳光的寒冷与忧伤。与注重少年内心感爱的描摹的余华相比,一向以意象优美见长的苏童,更愿意借助一个个独立的形象,来实现自己已经实现或来不及实现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