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道大而德宏,守約而施博,藏大用於無用之地,寓無不為於無為之中,超乎太極之先而不為古,行乎三極之後而不為今。得其高明者曰天,得其博厚者曰地,日月得之以代明,四時得之以錯行,山川得之以流峙。洪者纖者、高者下者、飛者濳者、動者植者各得其一而為萬物,靈於物者為人。舉不能出乎範圍,曲成之外,吾求其故而不得,強名曰道。非聖人無以有此道,非經無以載此道,是故道難聞,因經而後聞,道難見,因經而後見。誦是經者,倘有得於無為之緒,則可以脩身,可以齊家,可以安民,可以措天下於太平。雖然,此特其粗耳。《南華經》云:其塵垢囗糠,猶將陶鑄堯舜者。非耶?若夫性根命蒂,交攝互融,妙有真空,微言顯說。險語稜層,則孤峰絕岸;至味澹泊,則元酒大羹;其澄涵,則鏡裏之花;其窈泬,則水中之月。可以默契而不可以言悟,可以神遇而不可以跡求。自非別具隻眼,與老君相見於寥廓惚怳間者,未易影響其萬一也。吾祖正一真君,兩承神馭,下降西蜀,親授至道,發五千文言外之旨,無餘蘊矣。家世守之,蓋千數百載,嗣成藐焉傳嗣,累奉德音,以遵行太上老君經教,為祝釐第一義。是以每於三元開壇傳籙告祝之餘,必即此經敷暢之,使在壇弟子及慕道而來者如魚飲水,各滿其量。然四方萬里人人提耳而誨之,日亦不足矣。為老君弟子而不知老君之道,猶終日飽食而不識五穀,終夜秉燭而不識火也。不惟自負其身,豈不深負聖朝崇尚經教之意哉。以是不自揆,輒繹其義,以為章句。非敢自謂得老君之旨,然使吾門弟子與夫尊德樂道之士得而玩之,倘有悟入,則金丹不在他求,而至道吾所固有,功成行滿,法身不壞,亦券內事耳。所謂千載而下知其解者,猶旦暮遇之也。凡我同志,可不勉旃。
至治壬戌夏五月,嗣漢三十九代天師太玄子張嗣成再拜稽首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