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关系,把陌生人变成你的朋友,是一个人高超的社交能力和社交艺术的表现和反映。对一般人来,这是非常有必要也可以说是掌握的一门技巧。因为,它对人生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许多人在初次见面或其它的一些场合中,往往由于不懂得这种技巧而无法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致自己的社交范围迟迟不能扩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懂得把陌生人变成朋友的技巧,就会使人生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本节将具体谈谈如何掌握这种社交技巧的艺术。
1.善于和陌生人交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平时有些活泼可爱的人尤其是女青年一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言,就心跳加快,手足无措,对陌生人更是不敢正视,远而拒之。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有不善于同陌生人打交道的习惯,比如,当我们赴一个规模较大的宴会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种不约而同的想法,就是最好避免和陌生的人同席,因为和熟人同席就有讲有笑,和陌生人就失去乐趣了。这种想法正是畏于交际的意识在作祟,正如走进网球场而不想练球一样可笑。
其实,所有的朋友,都是从陌生到认识再到一步步发展成为朋友的。那么,就拿宴会来说,怎样来与陌生人接触,认识并成为朋友呢?说起来就太简单了,那就是交谈。在陌生人的宴会上主动与人谈话,通过互致问候、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等方式,自然也就说到一起去了。这样话匣子一打开,必然会你一言我一语,你作为其中的角色,乘机询问各自的情况,就此便认识了许多人,大家再进一步套近乎,从而很容易地使这些人都成为了自己的朋友。
可能有人会说:“我又不是打算在社交上大出风头,我只是脚踏实地,自己干自己的,有什么必要去认识太多的朋友呀?”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可以告诉你,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个靠社交出风头的人,他的主要事业只是埋头著作,他只需要天才和更多的幽默感,然而,任何人都承认,马克·吐温是一个朋友最多、与朋友相处得最好的人。
他曾说过:“一个人,惟有善于把陌生人变成自己的朋友并相处得十分有趣味,那才有真正的快乐。”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会和陌生人交谈是结交新友,打开交往大门的一把无形的钥匙。
因此,只要我们掌握了主动与陌生人说话的技巧,交朋友就绝不是什么难事了。
2.巧找话题,勇于交谈
交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求人办事的基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进一步融洽的润滑剂,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同陌生人交朋友、求办事,必须勇于交谈。生活中有些人,一见到陌生人就感到周身不自在,“不好意思”交谈,有人感到无从启齿,“没有办法”交谈。他们或是局促一角,尴尬窘迫;或欲言又止,嗫嚅迂讷;或说话生硬,使人误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和陌生人交谈的勇气。
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勇气同陌生人交谈,或者不会与陌生人交谈的人,又怎能圆满地求人办事呢?
同陌生人交谈,还要善于巧找话题。
在办事过程中,交谈时要善于寻找话题。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有了个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有了个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
与陌生人每次交谈时,最好寻找对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牵线搭桥,引出话题。尤其是双方都与之关系很深的人和事。当谈到此类话题时,你们之间的距离就会很快缩短。
还可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别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会收到好的效果。
与陌生人交谈时,还可以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大略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说得更加自如。如在聚会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老乡还是老同学?”无论问话的前半句对,还是后半句对,都可循着对的方面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对方回答说是“老同事”那也可谈下去。
如果能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便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象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下棋的情趣,车、马、炮的运用,等等。如果你对下棋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果你对下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藉此大开眼界。
引发话题的方法很多,诸如“借事生题”法、“即景出题”法、“由情入题”法等。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引出一番议论。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3.抓住交际的最初四分钟
初次见面,能否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格外重要,如果能顺利地掌握与陌生人最初交际的四分钟,就意味着这次会面已获得成功,并为今后的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你可能注意到,一般人并不专心致志地注意自己刚认识的人,他不断地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更加有趣的人。如果谁这样对待你,你一定不会喜欢他。
因此,当我们被介绍给新朋友时,我们应当尽量显得友好和自信。一位社交专家说:“人们自然喜欢那些喜爱自己的人。所以,我们不能让别人认为我们很自负,对别人显示出兴趣或表示同情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别人也有自己的需要、恐惧和希望。”
听到上述劝告,你或许会说,我不是一个天性友好或自信的人,这样做,不是不诚实吗?
天性不善友好和自持的人,表现出友好或自信是否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呢?佐宁博士说:“完全的诚实”对于社交关系来说往往并不合适,特别是在相互接触的头几分钟,这时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是适当的表演,在和陌生人的交际中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这时不是抱怨自己的健康问题或找别人的缺点的时候,也不是彻底地把自己的观点和印象和盘托出的时候。
佐宁博士认为,所有人的交往能力都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人际关系在学校应该和阅读、写作、数学一样作为必修课来对待。他说:“生活的成功与否往往主要看我们和周围的人相处,这至少和我们拥有的知识同等重要。”
为了把握住交际的最初四分钟,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是非常必要的。
人的第一印象是最不容易磨灭的,长相凶恶的人谁也不喜欢,没有自信的人总是让人觉得缩头缩尾。有些人就是很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这也不过是长相给人的印象罢了。只是,这第一印象往往与事实相去不远,这正是长相的重要性。
做为一个上班族,每天早上一定要站在镜子前看看自己的脸。在镜子里你看自己的脸是怎样的一张脸呢?是柔和的、精力充沛的,还是一副宿醉未醒的样子?如果早上起来就一脸没精打采的样子,那最好先振作精神再出门。
尽量找机会审视自己的脸。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是必须随时保持清醒状态。
即使是男士也最好随身携带一面小镜子,随时注意一下自己的领带是不是松了,头发是不是乱了,自己的脸部表情够不够柔和,是不是保持着充沛的活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与人接触的开头四分钟,把握住人缘的机会,为进一步交往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有效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与陌生迅速而有效地拉近心理距离需要讲求技巧,这里介绍社交专家告诉我们的拉近心理距离的一些方法:
(1)制造自然接近对方身体的机会
一位评论家在一本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到,当他在百货公司买衬衫或领带时,女店员总是会说:“我替你量一下尺寸吧!”每当这时,这位评论家都会在心中默道:“嗯!这种方法真不错,我上当了。”这是因为对方要替你量尺寸时,她的身体势必会接近过来,有时还接近到只有情侣之间才可能的极近距离,使得被接近者的心中,兴起一种类似谈恋爱的兴奋感。
每个人对自己身体四周的地方,都会有一种势力范围的感觉,而这种靠近身体的势力范围内,通常只能允许亲近之人接近。相反,像这位评论家一样允许别人进入你的身体四周,就会有种已经承认和对方有亲近关系的错觉,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此外,某杂志中刊登过这么一则标题,就是“手放在你肩膀,我们已是情侣”。的确,本来一对陌生的男女,只要能把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心理的距离就会一下子缩短,有时瞬间就成为情侣的关系。推销员就常用这种方法,他们经常一边谈话,一边很自然地移动位置,挨到顾客身旁。
因此,只要你想及早造成亲密关系,就应制造出自然接近对方身体的机会。
(2)对初次见面的对方,采取位于旁边的位置
每个人都有同感,就是和初次见面的人对面谈话,真是一件不好受的事。这是因为两人的视线极易相遇,而导致两人之间的紧张感增加。
与人交谈时坐在旁边的位置,自然就会轻松下来,这是因为不必一直意识到对方的视线,而只在必要时看他的视线即可。坐在对方旁边的位置与之交谈,对亲近感的增加很有帮助。因此,和初次见面的对方要增加亲近感时,最好避免和他面对面的交谈,而应尽量坐在他旁边的位置,才能令对方的视线有转移之地,同时因为不会产生紧张感,所以能很快建立亲近感。
5.制造余韵无穷的谈话
初次的会面如果让对方回味无穷,自然就盼望有第二次的见面,这就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境界。然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制造余韵无穷的谈话,让对方在离去后仍旧不断咀嚼这次谈话。
一般来说,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出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才能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进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内。
1986年10月15日,《北京日报》报道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会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科普亲王的消息:
在亲切友好的会见中,邓小平谈笑风生。他说:“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很好,这也是对贵宾的欢迎。当然,北京的天气比较干燥,要是能‘借’一点儿伦敦的雾,就更好了。我小时候就听说伦敦有雾,在巴黎时,听说登上巴黎铁塔,就可以望得见伦敦的雾。我曾登上过两次,可是很不巧,天气都不好,没有看到伦敦的雾。”
爱丁堡公爵说:“伦敦的雾是工业革命时的产物,现在没有了。”
邓小平风趣地说:“那么,‘借’你们的雾就更困难了。”
公爵说:“可以‘借’点儿雨给你们,雨比雾好。你们可以‘借’点儿阳光给我们。”
在这段对话中,双方都在谈“天气”,谈“雾”,谈“雨”,谈“阳光”,这是极标准的“寒暄”了吧?但是从这寒暄之中,双方已开始联络感情,为进一步会谈打下良好的基础。爱丁堡公爵说“伦敦的雾是工业革命时的产物,现在没有了”,言语间流露出英国工业历史悠久而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的自豪感,而“借”雾、“借”雨、“借”阳光之类的言辞,也委婉而巧妙地传达着双方有着互助互利、友好合作的诚意。要这样聊天,谁能说不值得回味呢?
要让谈话留有余韵,必须使用优美的言词,假如为了加强印象,故意讲些粗鲁的话,则反而会增加对方的不愉快,弄巧成拙。所以为了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脱口说出伤人的话,破坏周围的人际关系。
对有些人来说,谈话的艺术就在于毫无艺术可言,犹如穿衣,宽松舒适即可,这种情形常见于朋友闲谈;而在更为高雅一点的氛围内,交谈就变得深奥,时时会流露出人们的真知灼见。若想成功地进行交谈,必须调整自己,以求和对方达成默契,不要对他人的修辞表达过分挑,否则交谈会不欢而散。
6.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对方
交谈,就是互相交替谈话,而不是一方发表演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谈话效果,从而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有人很健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没有对方插嘴说话的机会。这样的习惯是很不友好的。既然是交谈,就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只管自己说得痛快,让别人插不上嘴。相反,当自己谈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时,就要有意地“打住话头”,请对方谈谈有什么想法。这既是为了使谈话更为深入,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别以为自己必须一直说下去,要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对方。学会倾听,让对方多讲话,反而有助益于自己。
有一位在报社任职多年的记者,后来成了一家大企业的部门主任,薪水上涨了几倍。认识这位记者的人都知道,他身材矮小,口才一般,又没有任何耀人的学历。这样的人何以在数十个应征者中脱颖而出呢?
原来他在接到面谈通知时,立刻去图书馆查资料,知道了这家企业创办人的生平背景。
从背景资料中他发现这位企业负责人,早年进过牢狱,这些不足为人道的事,这位记者暗记在心。同时他知道这个大老板在出狱后,从一个路边的水果零售店做起,后来涉足建筑业,最后才有了现在的大企业。
这位记者在面谈时,说“我很希望在这样组织健全的大企业效力,听说您当年只身南下闯天下,由一个小小的水果摊开始,到今日领导万人以上的企业……”
那个大老板有段不堪回首的牢狱生涯,所以从不愿提起过去。”不料这个记者能避开那不光彩的一面,直接把出狱后的创业和他南下闯天下连起来。这样他就名正言顺地说起了他的成功史,说得超过面谈时间了,大老板还是意犹未尽。
最奇怪的是,原本面谈应该是应聘的听,招聘的说,而这位记者几乎不用说任何与将来有关的计划,甚至连自己那毫不傲人的学历也不用提到,只要当听众就行了。
如果这个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说自己如何如何,把自己夸耀一番,肯定会出现另一种结局。
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对方,让对方多说话,是交谈的一项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