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在辞典中的解释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
有些人会把这句话的重点归结为“达到目的”这四个字。
有一大部分人,他们做事目的明确,喜欢直奔目标。他们不喜欢冗长拖拉的过程,不喜欢无谓地浪费时间。当然,他们更不喜欢失败的结局。做一件事情对他们来说,无外乎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
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则是把重点落在“积极的行动”这五个字上。
这一类人固然也有自己的目标,但与成功的结果相比,他们更乐于去享受通往目标的过程。
目的,是人生的航向,是路途上的指明灯,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有目的固然好,有目的的人生,绝不会被空虚感占据。它让我们在尘世中有路可走、有光可逐,不至于迷茫,不至于虚度时光。
只是,我们这些平凡如蝼蚁的众生,即便真的去努力了,也未必就会大路通途,可以伸手摘星,可以随心所愿。当我们与目的错身而过,便会生出沮丧、不得意。只能心酸地叹一句:“唉,又失败了。”
挫败感,真是大石头,总是不请自来的从天而落,挡住我们的路。有时候,我们明明已经可以看到成功的终点,也知道只要再向前一步就会到达目的地,可是,那块讨厌的大石头却总是挪也挪不开、绕也绕不过去,怎么办呢?
有一部韩国电影《马拉松》,讲述的是一位母亲送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去跑马拉松的故事。小男孩从对训练的无所适从,到和教练产生感情,对自己拥有信心,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
虽然最终他没有拿到名次,但却完整地跑完了全程。这对于坚强的母亲和勇敢的儿子而言,就是最好的结果。他们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那并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可是对他们来说,那是比成功更强烈的生命感受,自闭的孩子得到的是一个敞开的世界,他用积极的行动打开了原本为他关上的命运大门。
究竟我们都在追求怎样的成功?是看得见的一座丰碑,还是只有用心能体会到的一段美妙过程?
学生在学校读书,想要得到好成绩,想要考进更好的学府,想要在同龄人中做佼佼者。有时候却忘记了,在学校读书,是为了掌握知识、结交朋友、度过温暖不孤单的童年与少年。
能做第一名的人只有一个,能考上最好学府的人也有限,那么,其他的人就是失败者吗?不对,也许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更多于那些凤毛麟角的优秀生。
年轻人去参加面试,想要得到一份好工作,拿一份好薪水。但是有时候同样忘记了,工作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自我能力的提高,是自我魅力的展示。好的工作固然人人都想要,但是人生的舞台就那么大,不可能只留给你最好的位置,总还要有人去扮演默默无闻的配角,去做没什么影响的小人物。
假如你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一个小人物,你会因此生出挫败感吗?其实,那根本没什么,回首你拼搏的过程,有欢笑也有泪水。你仔细去品位自己的人生,假如不因虚度时光而懊悔,那么你有足够的骄傲为自己喝彩。何况,人生之戏,除非到了呼吸停止那刻才会落下帷幕,即使你一次次失望又有什么关系?人生的结局有万千种可能,只要尽心尽力,便会呈现种种精彩。
运动员在赛场拼搏,想要得到奖牌与荣誉。可是在观众席上,鲜花与掌声不止送给那些手持奖杯的获奖者,观众同样将敬意献给所有在赛场上洒下热情与汗水的参赛选手。
没有任何人规定,在运动场上一定要以成败论英雄,奥林匹克的精神是重在参与。我们在运动中重要的是释放能量,释放身激情,找到竞技的乐趣,学会与人合作的沟通方式。当然,更重要的不是挑战他人,而是挑战自己。所有的竞技都不仅仅是为了一块金色、银色、铜色的奖牌。
如果我们做事的目的性太强,那结果无非是成与败而已。只是,我们追逐的终点究竟在那里?你是想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还是想做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
我曾见过那样的人,对于工作,他永远有拼命三郎的精神。
别人问:“你的追求是什么?”
他答:“做一个成功的人。”
他少年的成长经历是坎坷又艰难的,他有着贫困的家庭,读书时经历的困难比其他同学都要多。后来,他第一次喜欢上的女生拒绝了他的表白,而选择了家庭条件富裕的另一个男生。从那开始,他心里又生出了极强的自卑感和挫败感。正因此,他明确地制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做一个成功的人。
做一个成功的人。每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在我看来,不虚度年华,真诚地对待自己,良善地对待他人,这就是成功的人;在你看来,或者做一个合格的丈夫、做一个慈爱的父亲、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做一个真诚的朋友,这同样也是成功的人。
但对他来说,拥有金钱与地位,这才是成功的人。
于是,他把自己变成了拧紧弦的钟摆,他不允许自己停下来。很多年后,他果然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拥有数亿的资产与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人不尊敬他、不钦佩他。
可是,他仍旧停不下来。他舍不得拿出时间与家人去度假,不放心将公司交给得力的下属去管理。他不停地告诉自己,不能失败、不能停下来。他认为,能够预防失败的良方就是继续进步。人生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但是,他的身体实在吃不消了,心里也满是压力,夜梦频多,精神涣散。心理医生说他得了一种强迫症,对成功的强迫症。在心理上,他不断强迫自己一定要达到成功的目的,而那目的在他心里其实已非具象。
对人生的追求,若到了这种地步,无疑是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哲人说: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软弱;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浅薄的追求,它暴露了目标的有限。
对上文那个不肯停下脚步的人而言,他的追求则成了盲目的追求,它暴露了追求本身的空洞。
我们在人生路上求索,抛开成功与失败这两种结果不谈,追求的意义与乐趣更在于我们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过程中感受快乐、实现价值、提升能力、探索自我的潜力,那种乐趣更胜于成与败这两个简单的结果。
真正的追求,是用智慧打造快乐,用清醒寻得平和。而并非是对成功的执著。
追求,未必总是显示进取的姿态。
在众人一窝蜂地跑进股市想要分一杯羹时,你从容而淡然地守持着安静、清贫的生活,这也是一种追求;在同事们为了一个职位明争暗斗地勾心斗角时,你淡泊地自得其乐,这也是一种追求。
你的追求能够令你内心安坦,感到愉悦,能让你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就够了。
我的小外甥刚上小学三年级,期末考试回来,他在沙发上闷闷不乐。我问其原因,他像成人一样叹了口气:“小姨,我这次没有考第一。”
“为什么要考第一呢?”我很诧异,第一,一个名次对十岁的小朋友而言已经这么重要了吗?
他想了想:“考了第一,爸爸会表扬我,妈妈会送我礼物,人人都会称赞我。”
“那你上学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考第一名吗?”
“不是,是为了学习知识啊。”
“那老师教给你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
他点点头:“当然,我很聪明,又很认真。”
我又问:“那么,你喜欢上学吗?”
“喜欢啊,在学校可以认识好朋友,可以参加很多有趣的课外活动。”
我拍拍他的头:“第一名不是重点,你学到了知识,拥有了朋友,找到了乐趣,这不是比考第一名还美好的事情吗?”
他呵呵笑起来。
还有一次,我和朋友去一座城市办事,据说那座城市有一口著名的泉。我们几个都是喜欢旅游喜欢看风景的人,于是在办事的间隙,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目的地,想要一睹名泉的风采。在爬山的过程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朋友气喘吁吁地停下来:“你们去看吧,我在这里四处逛逛就好。”
当我们费力地爬到山顶,却发现那口泉早已成了一口枯井。几个人索然无味地返程了。在回程的列车上,那位年纪大的朋友打开手提电脑给我们看他拍摄的照片,我惊呼:“这么美的景色,这是哪里?”他惊讶地说:“这是我们上午去爬的那座山啊,我在半路休息时拍摄的。”
我们几个人不禁自嘲起来,为了直奔山顶,竟然错过了身边的美景。
有时,的确无须执著于成功那块高高在上的路标,我们更在意的,不应是目的所指的地方,而是到达目的的过程。只要用心寻找,你会发现,追求本身比成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