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建华
陈世初像大多数的外地来京农民一样,由于条件所限,只能从最低的小本生意开始他的生活:卖包子。乡下人不会别的,难道还不会弄两张桌子,支个煤气罐,煮一锅粥,再拌两盘咸菜,或是再蒸几个包子吗?
因此,在城市,到处都能见到像陈世初这样卖包子卖粥的外地人。只是,大多数外地人,并不甘心永远地卖包子。卖包子只是跨进城市的第一步。
在一份外地农民进京的生活调查中表明,从做早餐起家的人数占到了他们初期人数中的30%以上。所以,做早点,对外地进城的农民来说,大多只是一个过渡。他们的心思更多地是盘算着更能赚钱的行当,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卖包子。
于是,城市人的早点,也就大多吃得很不稳定,包子也没有多少滋味。因为做包子的人藏着诸多变数,心猿意马,一般也就做不好包子。城市人为了能找到好一点的早餐点,总要不断地在居住地周围寻觅,从一个小摊儿挨到另一个小摊儿尝试。
十年当中,我搬过两个地方,吃过附近几十个早点摊儿。说实话,令人满意的不多,有的地方吃一次都是勉强。6年前,我在街角发现了一个包子摊儿,美味、可口,每天早上前来吃早点的人都要排队。小老板就是陈世初。
很多人因为他的包子美味好吃,还曾起过疑心,问是不是放了大麻壳,或是放了罂粟花。连卫生部门的人也来查过。然而没有,就是正常的包子。
我和陈世初熟了之后,问他做包子的秘诀。他却愣住,他不懂得秘诀二字。他说他来北京,只想卖包子。那时他的同乡们无一不笑话他没有大志气。
陈世初就是想蒸好他的包子,一心一意,别的什么都不想,简单到了极点。甚至认为自己这辈子只能蒸个包子。
为了蒸好包子,他常去别家的包子铺品尝,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馄饨……他是琢磨人家的配料。蒸包子时,他要盯着火候,是火大还是火小,什么时间起锅为最佳,什么牌子的面粉最适合蒸包子等等。几年下来,他对包子的专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方圆五里内,陈世初的包子相当有名,拔了头份。每天都是供不应求。陈世初的秘诀实在没有什么,就是一心一意,单一而专注,死心塌地地做着这一行。去年年初的时候,他还作为成功进京的农民上了一次电视,是讲怎么蒸包子。
跟他前后脚来的几个农民,到头来,竟没有一个比他富的。只几年,陈世初的街头包子摊儿变成了百十平方米的包子铺,不仅卖早点,还有中餐和晚餐。在无数的外地人中,陈世初竟冒了头,成了最成功的一个。
如今不专一,不固定,想入非非,误打误撞,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大特点。
人们改变行当的速度之快是相当惊人的。干什么都有一种临时性的味道在里边。而陈世初就是一种简单的专注,一心一意想着怎么蒸好自己的包子,包子就是他的全部世界,心无旁骛。
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一件事,竟然成为了大多数现代人生活中的难题。
心迹的杂乱,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通病。在这个乱哄哄的世界上,静下心来,简单地,认认真真地,只钟情于一件事,反而成了最难的。相反,谁能如此,也就升华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成功秘诀!
简单认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成功秘诀。回首一看,那些成功人士,往往是认认真真钟情于一件事的人。